一种电动陷车自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75590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5: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陷车自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自救板、滚轮、电机、传动装置、控制开关和电源接线;自救板为长方形结构,自救板的表面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波浪形凹槽;滚轮设有至少两个,其滚轮位于自救板的底端,滚轮外表面为齿状结构;电机固定在自救板的底面,并通过传动装置连接着滚轮;控制开关位于电源接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自救板可对陷车自救,避免车辆无法驶出,自救板上的凹槽可增加车胎与自救板的摩擦力,且避免车胎长时间打滑而对车胎造成损伤,摇杆机构可对不便于取出的自救板起到支撑的作用,从而便于自救板的取出,且多个摇杆机构可将车轮抬起,从而便于根据陷车环境的不同而选择性使用,增加了对陷车的自救办法。

An electric self rescuer for car sink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陷车自救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动陷车自救器。
技术介绍
人们在雨天开车或冰雪路面经常会出现车辆陷住的情况,车辆陷住后由于轮胎打滑车辆很难自己脱困开出来,很多的时候都需要其它车辆救援,把陷入的车辆拖出来,且现有的陷车自救装置在将车辆救出时,自身却陷入了而无法取出,从而给人们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所述,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陷车自救器以解决上述问题的至少一个方面。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陷车自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自救板、滚轮、电机、传动装置、控制开关和电源接线;所述的自救板为长方形结构,自救板的表面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波浪形凹槽;所述的滚轮设有至少两个,其滚轮位于自救板的底端,滚轮外表面为齿状结构;所述的电机固定在自救板的底面,并通过传动装置连接着滚轮;所述的控制开关位于电源接线上。进一步,所述的自救板下端还设有设有至少一个摇杆机构,所述的摇杆机构包括固定支架、丝杆、套环、撑杆和套接杆,所述的固定支架设有至少两个,固定架呈对称结构固定连接在自救板的底端表面,固定架相对的表面上设有凹孔。进一步,所述的丝杆卡合在对称的固定架的凹孔内,丝杆的中心部位卡合有棘轮和摇杆,从棘轮和摇杆两侧向丝杆末端延伸的丝杆上设有反向螺纹。进一步,所述的摇杆底端设有用于卡合丝杆的通孔,摇杆通过通孔卡合在丝杆上,摇杆上靠近棘轮的摇杆侧边设有凸杆,凸杆上活动连接有与棘轮卡合的棘爪,摇杆的顶端设有用于套接的内凹孔。进一步,所述的摇杆上端对应的自救板上设有与丝杆平面垂直的长方形的活动孔。进一步,所述的套环内部设有与丝杆契合的内螺纹,套环设有至少两个,分别螺纹连接在丝杆的两端,丝杆的运动带动套环相对移动。进一步,所述的撑杆呈X形结构,撑杆相交处通过转轴连接,撑杆的一端分别固定在相对应的套环上。进一步,所述的套接杆呈圆柱形结构,其套接杆一端的直径小于摇杆顶端的内凹孔直径,从而套接杆套合在摇杆的内凹孔内。进一步,所述的传动装置包括齿轮和转轴,所述的齿轮包括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转轴两端分别连接着滚轮。进一步,所述的第一齿轮卡合在电机的输出轴上,第二齿轮卡合在转轴上,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进一步,所述的自救板采用硬质的木质板或铝合金板制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自救板可对陷车自救,避免车辆无法驶出,自救板上的凹槽可增加车胎与自救板的摩擦力,且避免车胎长时间打滑而对车胎造成损伤,摇杆机构可对不便于取出的自救板起到支撑的作用,从而便于自救板的取出,且多个摇杆机构可将车轮抬起,从而便于根据陷车环境的不同而选择性使用,增加了对陷车的自救办法。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使用状态图。图2为传动装置局部剖视图。图3为摇杆机构结构示意图。图4为摇杆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车轮、2-自救板、3-滚轮、4-电机、5-转轴、6-第二齿轮、7-第一齿轮、8-固定支架、9-丝杆、10-棘轮、11-活动孔、12-套环、13-撑杆、14-棘爪、15-摇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图2、图3、图4示意性的显示了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一种电动陷车自救器的结构。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一种电动陷车自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自救板、滚轮、电机、传动装置、控制开关和电源接线;所述的自救板为长方形结构,自救板的表面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波浪形凹槽;所述的滚轮设有至少两个,其滚轮位于自救板的底端,滚轮外表面为齿状结构;所述的电机固定在自救板的底面,并通过传动装置连接着滚轮;所述的控制开关位于电源接线上。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自救板用于放置在陷车车辆的车轮下端,自救板通过电机带动滚轮的移动从而将车辆带出凹陷地段。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滚轮外表面为齿状结构,从而增加滚轮与底面的抓地力,使得滚轮便于移动。如图1所述,电源接线用于连接车辆自带的电源,从而为电机提供充足的电能。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所述的自救板下端还设有设有至少一个摇杆机构,所述的摇杆机构包括固定支架、丝杆、套环、撑杆和套接杆,所述的固定支架设有至少两个,固定架呈对称结构固定连接在自救板的底端表面,固定架相对的表面上设有凹孔。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所述的丝杆卡合在对称的固定架的凹孔内,丝杆的中心部位卡合有棘轮和摇杆,从棘轮和摇杆两侧向丝杆末端延伸的丝杆上设有反向螺纹。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丝杆上反向的螺纹用于通过丝杆带动丝杆上套接的套环相对移动。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所述的摇杆底端设有用于卡合丝杆的通孔,摇杆通过通孔卡合在丝杆上,摇杆上靠近棘轮的摇杆侧边设有凸杆,凸杆上活动连接有与棘轮卡合的棘爪,摇杆的顶端设有用于套接的内凹孔。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棘爪与棘轮配合连接,使得套杆带动丝杆转动时,丝杆上的棘轮同时转动,而棘轮的转动带动棘爪卡合,从而避免棘轮反向运动;当需要反向转发丝杆时,将棘爪旋转至棘轮另一端与棘轮卡合,即可实现摇杆的相反往复运动。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所述的套环内部设有与丝杆契合的内螺纹,套环设有至少两个,分别螺纹连接在丝杆的两端,丝杆的运动带动套环相对移动。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所述的套环的内螺纹与丝杆上的外螺纹相配合,且丝杆的转动带动套环的相对移动。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述的撑杆呈X形结构,撑杆相交处通过转轴连接,撑杆的一端分别固定在相对应的套环上。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撑杆与套环固定连接,从而套环的移动带动撑杆的张开或闭合,从而在自救板陷入泥坑或无法取出时,通过丝杆的转动带动套环的移动,进而使得套环上连接的撑杆闭合,撑杆的闭合使得撑杆与底面的距离增加,从而带动自救板的移动而便于取出陷入的自救板。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所述的套接杆呈圆柱形结构,其套接杆一端的直径小于摇杆顶端的内凹孔直径,从而套接杆套合在摇杆的内凹孔内。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所述的套接杆用于套接摇杆,从而通过套接杆带动摇杆的往复运动。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当摇杆结构设有两个时,通过对摇杆机构运动,可通过两个摇杆结构将陷入的车轮抬起,从而避免车辆与底面大量的摩擦而对车辆造成损坏,且摇杆机构为纯机械结构,从而便于针对不同陷车的环境下使用。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在不使用摇杆机构时,将套环运动到丝杆的两端,使得撑杆之间的间距最大,减少撑杆所占空间,从而便于整体的装置的携带或放置。使用本技术时,将自救板放置到陷车的车轮下方,通过电源接线接通车辆上的电源,通过控制开关的闭合,使得电机得电,从而电机带动自救板的移动,使得车轮位于自救板上,车辆通过自救板驶出凹陷区域;当车辆通过自救板的移动无法使得车辆驶出时,通过套接杆套接到摇杆上,使用者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陷车自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自救板、滚轮、电机、传动装置、控制开关和电源接线;所述的自救板为长方形结构,自救板的表面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波浪形凹槽;所述的滚轮设有至少两个,其滚轮位于自救板的底端,滚轮外表面为齿状结构;所述的电机固定在自救板的底面,并通过传动装置连接着滚轮;所述的控制开关位于电源接线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陷车自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自救板、滚轮、电机、传动装置、控制开关和电源接线;所述的自救板为长方形结构,自救板的表面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波浪形凹槽;所述的滚轮设有至少两个,其滚轮位于自救板的底端,滚轮外表面为齿状结构;所述的电机固定在自救板的底面,并通过传动装置连接着滚轮;所述的控制开关位于电源接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陷车自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救板下端还设有设有至少一个摇杆机构,所述的摇杆机构包括固定支架、丝杆、套环、撑杆和套接杆,所述的固定支架设有至少两个,固定架呈对称结构固定连接在自救板的底端表面,固定架相对的表面上设有凹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陷车自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丝杆卡合在对称的固定架的凹孔内,丝杆的中心部位卡合有棘轮和摇杆,从棘轮和摇杆两侧向丝杆末端延伸的丝杆上设有反向螺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陷车自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摇杆底端设有用于卡合丝杆的通孔,摇杆通过通孔卡合在丝杆上,摇杆上靠近棘轮的摇杆侧边设有凸杆,凸杆上活动连接有与棘轮卡合的棘爪,摇杆的顶端设有用于套接的内凹孔。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语谭晓渊李冬一李冲冯玉杰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景瑞天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