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安全气囊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防窒息安全气囊,包括撞击外壳,撞击外壳的内部设置有撞击传感器,撞击外壳的前端设置有充气外壳,充气外壳的内部设置有充气系统,充气系统的前端设置连接有气囊,气囊外表层设有两根垂直交叉的第一弹性橡胶带和第二弹性橡胶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防窒息安全气囊,在车体受到撞击释放安全气囊时,气囊迅速释放到最大,与此同时第一弹性橡胶带和第二弹性橡胶带在气囊的带动下拉直绷紧,第一弹性橡胶带和第二弹性橡胶绷紧后将其气囊中部拉陷出凹槽,该凹槽保证了气囊表面的空气流通,避免了气囊完全和面部贴合造成窒息,解决了安全隐患,提高了气囊的安全性。
An anti suffocation air ba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窒息安全气囊
本技术涉及安全气囊设备
,尤其是一种防窒息安全气囊。
技术介绍
安全气囊系统是一种被动安全性(见汽车安全性能)的保护系统,它与座椅安全带配合使用,可以为乘员提供有效的防撞保护。在汽车相撞时,汽车安全气囊可使头部受伤率减少25%,面部受伤率减少80%左右。现有的安全气囊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缺陷,例如,使用的时候由于车祸事故较为严重,而内部乘客司机无法移动,安全气囊又紧贴司机面部,所以司机可能无法呼吸导致其窒息造成严重的后果,这样的安全气囊可能就会起到一个相反的作用反而对司机乘客的安全有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气囊释放后与面部完全贴合导致人员窒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窒息安全气囊,在车体受到撞击释放安全气囊时,气囊迅速释放到最大,与此同时第一弹性橡胶带和第二弹性橡胶带在气囊的带动下拉直绷紧,第一弹性橡胶带和第二弹性橡胶绷紧后将其气囊中部拉陷出凹槽。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窒息安全气囊,包括撞击外壳,撞击外壳的内部设置有撞击传感器,撞击外壳的前端设置有充气外壳,充气外壳的内部设置有充气系统,充气系统的前端设置连接有气囊,所述气囊外表层设有两根垂直交叉的第一弹性橡胶带和第二弹性橡胶带。进一步的,包括第一弹性橡胶带和第二弹性橡胶带在气囊最外端中心处垂直交叉,且第一弹性橡胶带和第二弹性橡胶带垂直交叉后四个端部朝四个方向散开连接于气囊根部充气端四周。进一步的,包括第一弹性橡胶带和第二弹性橡胶带垂直交叉处用纱线缝合连接固定。进一步的,包括第一弹性橡胶带通过胶水且采用点状粘合的方式固定在气囊外表层,所述第一弹性橡胶带上设有4-8个粘合点。进一步的,包括第二弹性橡胶带通过胶水且采用点状粘合的方式固定在气囊外表层,所述第二弹性橡胶带上设有与之第一弹性橡胶带相同数量的粘合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一种防窒息安全气囊,在车体受到撞击释放安全气囊时,气囊迅速释放到最大,与此同时第一弹性橡胶带和第二弹性橡胶带在气囊的带动下拉直绷紧,第一弹性橡胶带和第二弹性橡胶绷紧后将其气囊中部拉陷出凹槽,该凹槽保证了气囊表面的空气流通,避免了气囊完全和面部贴合造成窒息,解决了安全隐患,提高了气囊的安全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气囊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撞击外壳,2.撞击传感器,3.充气外壳,4.充气系统,5.气囊,6.第一弹性橡胶带,7.第二弹性橡胶带。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一种防窒息安全气囊,包括撞击外壳1,撞击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撞击传感器2,撞击外壳1的前端设置有充气外壳3,充气外壳3的内部设置有充气系统4,充气系统4的前端设置连接有气囊5,所述气囊5外表层设有两根垂直交叉的第一弹性橡胶带6和第二弹性橡胶带7。结合图1和图2所示,第一弹性橡胶带6和第二弹性橡胶带7在气囊5最外端中心处垂直交叉,且第一弹性橡胶带6和第二弹性橡胶7带垂直交叉后四个端部朝四个方向散开连接于气囊5根部充气端四周。第一弹性橡胶带6和第二弹性橡胶带7垂直交叉处用纱线缝合连接固定。第一弹性橡胶带6通过胶水且采用点状粘合的方式固定在气囊5外表层,所述第一弹性橡胶带6上设有4-8个粘合点。第二弹性橡胶带7通过胶水且采用点状粘合的方式固定在气囊5外表层,所述第二弹性橡胶带7上设有与之第一弹性橡胶带6相同数量的粘合点。将第一弹性橡胶带6和第二弹性橡胶带7点状式粘合在气囊5外表的四个方向,实现第一弹性橡胶带6和第二弹性橡胶带7与气囊5的一个限位,当气囊5膨胀鼓起时,交叉成十字状的第一弹性橡胶带6和第二弹性橡胶带7起到引导作用,避免气囊5释放的瞬间偏离,保证了气囊5释放的同时第一弹性橡胶带6和第二弹性橡胶带7能够对其中心向四周进行一个弹性挤压,使其气囊5表面形成一个凹陷的槽,同时第一弹性橡胶带6和第二弹性橡胶带7与气囊5连接的胶水结点在气囊释放的同时会分离。使用时,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如果发生突然碰撞的事故,这是撞击外壳1内部的撞击传感器2会感应到撞击,然后撞击传感器2会将信号传递到充气系统4的内部,然后充气系统4会自动启动将内部氮气充入气囊5中,气囊5中充入氮气之后会迅速膨胀,然后弹出对司机和乘客进行保护,司机的在惯性向前冲击的时候头部会直接撞击到气囊5上,气囊5的缓冲保护作用避免司机头部直接撞击到前面的坚硬物品上,避免了司机头部重要部位受到伤害,与此同时第一弹性橡胶带6和第二弹性橡胶带7在气囊5的带动下拉直绷紧,第一弹性橡胶带6和第二弹性橡胶绷紧7后将其气囊5中部拉陷出凹槽,该凹槽保证了气囊表面的空气流通,避免了气囊完全和面部贴合造成窒息,解决了安全隐患,提高了气囊的安全性。以上说明对本技术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做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窒息安全气囊,包括撞击外壳(1),撞击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撞击传感器(2),撞击外壳(1)的前端设置有充气外壳(3),充气外壳(3)的内部设置有充气系统(4),充气系统(4)的前端设置连接有气囊(5),其特征是,所述气囊(5)外表层设有两根垂直交叉的第一弹性橡胶带(6)和第二弹性橡胶带(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窒息安全气囊,包括撞击外壳(1),撞击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撞击传感器(2),撞击外壳(1)的前端设置有充气外壳(3),充气外壳(3)的内部设置有充气系统(4),充气系统(4)的前端设置连接有气囊(5),其特征是,所述气囊(5)外表层设有两根垂直交叉的第一弹性橡胶带(6)和第二弹性橡胶带(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窒息安全气囊,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弹性橡胶带(6)和第二弹性橡胶带(7)在气囊(5)最外端中心处垂直交叉,且第一弹性橡胶带(6)和第二弹性橡胶带(7)垂直交叉后四个端部朝四个方向散开连接于气囊(5)根部充气端四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宏德,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惠太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