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7530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5: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载支架,包括机壳、两夹持臂、用驱动机构、电路板、以及供电模块,车载支架还包括显示构件,显示构件包括灯组、灯罩以及用于检测车载支架实时所处状态以使得电路板控制灯组显示该状态的检测器,灯组与电路板相连,电路板与供电模块电性连接,检测器和灯组设于机壳内,灯组指向灯罩发光,灯罩设于机壳的外侧。通过设置灯组、灯罩及检测器,并使得灯组与电路板相连,灯组指向灯罩发光,则通过检测器实时地检测车载支架所处的状态,从而使得电路板控制灯组显示对应该车载状态颜色的光线,而灯组发出的光线穿过灯罩而发亮,以便于用户及时了解该车载支架的状态,提高用户的体验感,且该结构简单,易于操作。

Vehicle mou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载支架
本技术涉及一种支架
,尤其提供一种车载支架。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手机等移动设备的普及,为了方便在驾车过程中同样可以使用各类电子设备,如手持式导航仪,移动设备等,通常需要车载支架的帮助。目前市面上出现了一批通过电机驱动自动夹持的移动设备的车载支架,由于车载支架内的电池容量较小从而导致电池的电量很快就被消耗完,而用户很难发及时发现该电池的电量消耗完而导致车载支架无法自动夹持移动设备,体验感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在于提供一种车载支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用户无法及时了解车载支架的情况而导致体验感差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车载支架,一种车载支架,包括机壳、插装于所述机壳两侧的夹持臂、用于驱动两所述夹持臂张开或者靠近的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机壳中的电路板、以及与所述电路板电性相连的供电模块,所述车载支架还包括用于显示所述车载支架状态的显示构件,所述显示构件包括通过发出不同颜色光线以显示所述车载支架处于不同工作状态的灯组、用于接收所述灯组发出的光线而发亮的灯罩以及用于检测所述车载支架实时所处状态以使得所述电路板控制所述灯组显示该状态的检测器,所述灯组与所述电路板相连,所述电路板与所述供电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检测器和所述灯组设于所述机壳内,所述灯组指向所述灯罩发光,所述灯罩设于所机壳的外侧。进一步地,所述灯组包括用于显示所述车载支架处于待机状态而发光的第一灯珠、用于显示所述车载支架处于充电状态而发光的第二灯珠以及将所述第一灯珠和第二灯珠固定于所述机壳内的基座,所述基座与所述电路板相连。进一步地,所述灯罩为两个,两所述灯罩设于所述机壳的两侧,所述机壳内对应各所述灯罩的位置设有指向该灯罩发光的所述灯组。进一步地,所述机壳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容置所述灯罩的容置槽,所述灯罩包括用于置入所述容置槽内的环形凸台和伸出所述机壳内的灯罩主体,所述灯罩主体的的外表面呈弧形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灯罩的内壁设有设有高反射率的纳米涂层。进一步地,各所述夹持臂的外侧设有设于硅胶,所述硅胶呈圆弧形。进一步地,各所述硅胶的内侧凸设有多个卡条,所述夹持臂的外侧对应各所述卡条的位置设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设有供相应卡条置入的孔位。进一步地,各所述夹持臂的内侧设有胶垫,所述胶垫远离所述机壳的一侧凸设有多个用于抵压移动设备两侧的抵持块。进一步地,所述车载支架上还包括用于用户触碰时使所述电路板控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两所述夹持臂相对张开或者靠近的若个感应开关,所述感应开关设于所述机壳的侧壁上。进一步地,所述车载支架还可任意调整角度的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包括设于所述机壳底端的底座、底端设有球头的球杆以及固定件,所述底座内设有供所述球杆置入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设有与所述球头的底端相匹配的球面槽,所述固定件的中部开设有供应所述球杆的杆部伸出的通孔,所所述杆部的自由端固定于该车载支架的夹持机构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车载支架,通过设置灯组、灯罩及检测器,并使得灯组与电路板相连,灯组指向灯罩发光,则通过检测器实时地检测车载支架所处的状态,从而使得电路板控制灯组显示对应该车载状态颜色的光线,而灯组发出的光线穿过灯罩而发亮,以便于用户及时了解该车载支架的状态,提高用户的体验感,且该结构简单,易于操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支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一;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支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二。其中,图中各附图主要标记:11-机壳;12-夹持臂;13-驱动机构;14-电路板;15-感应开关;16-夹持机构;111-容置槽;121-安装座;122-孔位;21-灯组;22-灯罩;211-第一灯珠;212-第二灯珠;213-基座;221-环形凸台;222-灯罩主体;31-硅胶;32-胶垫;33-抵持块;311-卡条;41-转向机构;411-底座;412-球头;413-球杆;414-固定件;415-容置腔;416-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现对本技术提供的车载支架进行说明。所述的车载支架包括机壳11、插装在机壳11两侧的夹持臂12、驱动机构13、电路板14、以及供电模块(图为示),其中该电路板14安装在机壳11中,且与供电模块电性连接,而供电模块其作为该车载支架的储能设备,能够为驱动机构13、电路板14等提供电源,以保证该车载支架的正常工作,而驱动机构13能够驱动两夹持臂12张开或者靠近,从而实现将移动设备放置且稳固在机壳111上。车载支架还包括用于显示该车载支架状态的显示构件,该显示构件包括灯组21、灯罩22和检测器(图未示意),其中灯组21能够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线,以显示该车载状态所处的不同状态,灯罩22则是通过接收灯组21的光线而发亮,而检测器用于实时地检测车载支架所处的状态,并使得电路板14控制灯组21显示车载支架的当前状态。其中,灯组21与电路板14相连,电路板14与供电模块电性连接,检测器和灯组21设于机壳11内,灯组21指向灯罩22发光,灯罩22设于所机壳11的外侧。这样,检测器便可以实时地检测车载支架所处的状态,并其检测信号传送给电路板14,随之电路板14便会对该信号进行分析处理,从而控制灯组21发出对应该车载状态的颜色的光线,而灯组21发出的光线穿过灯罩22而发亮,以便于用户及时了解该车载支架的状态,提高用户的体验感,且该结构简单,易于操作。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2至图3,作为本技术提供的车载支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灯组21包括第一灯珠211和第二灯珠212以及基座213,其中基座213设置在机壳11内,且该基座213与电路板14相连,其能够将第一灯珠211和第二灯珠212固定在机壳11内。当车载支架处于待机状态时第一灯珠211便会工作,而第二灯珠21用于显示车载支架处于充电状态发光。优选地,灯组21通过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以便于用于及时了解该车载支架所处的状态。具体地,当检测器检测到该车载车载处于待机状态时候,便会使得电路板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载支架,包括机壳、插装于所述机壳两侧的夹持臂、用于驱动两所述夹持臂张开或者靠近的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机壳中的电路板、以及与所述电路板电性相连的供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支架还包括用于显示所述车载支架状态的显示构件,所述显示构件包括通过发出不同颜色光线以显示所述车载支架处于不同工作状态的灯组、用于接收所述灯组发出的光线而发亮的灯罩以及用于检测所述车载支架实时所处状态以使得所述电路板控制所述灯组显示该状态的检测器,所述灯组与所述电路板相连,所述电路板与所述供电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检测器和所述灯组设于所述机壳内,所述灯组指向所述灯罩发光,所述灯罩设于所机壳的外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支架,包括机壳、插装于所述机壳两侧的夹持臂、用于驱动两所述夹持臂张开或者靠近的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机壳中的电路板、以及与所述电路板电性相连的供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支架还包括用于显示所述车载支架状态的显示构件,所述显示构件包括通过发出不同颜色光线以显示所述车载支架处于不同工作状态的灯组、用于接收所述灯组发出的光线而发亮的灯罩以及用于检测所述车载支架实时所处状态以使得所述电路板控制所述灯组显示该状态的检测器,所述灯组与所述电路板相连,所述电路板与所述供电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检测器和所述灯组设于所述机壳内,所述灯组指向所述灯罩发光,所述灯罩设于所机壳的外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组包括用于显示所述车载支架处于待机状态而发光的第一灯珠、用于显示所述车载支架处于充电状态而发光的第二灯珠以及将所述第一灯珠和第二灯珠固定于所述机壳内的基座,所述基座与所述电路板相连。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罩为两个,两所述灯罩设于所述机壳的两侧,所述机壳内对应各所述灯罩的位置设有指向该灯罩发光的所述灯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容置所述灯罩的容置槽,所述灯罩包括用于置入所述容置槽内的环形凸台和伸出所述机壳内的灯罩主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少敏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倍力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