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3D打印机用固定座,涉及3D打印机固定技术领域,为解决打印机长时间工作,散发大量的热量不能及时疏导,导致打印机内部的温度升高,打印机内部的电器元件容易损坏,更换电器元件降低了打印机工作效率的问题。所述支撑箱的下方设置有气缸甲,四个所述气缸甲之间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箱的两侧均设置有散热孔,所述支撑箱的上方设置有通孔,所述支撑箱的上方设置有3D打印机,所述3D打印机的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的一侧均设置有气缸乙,所述支撑箱的内部设置有风机,所述风机的一侧设置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上方设置有过滤仓,所述过滤仓的上方设置有吸盘,所述风机的下方设置有排气管。
A fixed base for 3D prin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3D打印机用固定座
本技术涉及3D打印机固定
,具体为一种3D打印机用固定座。
技术介绍
3D打印机,即快速成形技术的一种机器,它是一种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3D打印机又称三维打印机,是一种累积制造技术,即快速成形技术的一种机器,它是一种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特殊蜡材、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打印一层层的粘合材料来制造三维的物体。现阶段三维打印机被用来制造产品,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3D打印机的原理是把数据和原料放进3D打印机中,机器会按照程序把产品一层层造出来。3D打印机打印时机身会产生剧烈的抖动,会影响3D打印机正常工作,这就需要固定座对3D打印机进行固定。目前,打印机在长时间工作的时候内部电器元件会散发大量的热量,热量不能及时疏导,会造成打印机内部温度升高,打印机内部电器元件容易损坏,更换电器元件的过程费时费力,会影响打印机正常的打印工作,降低打印机的工作效率。因此市场上急需一种3D打印机用固定座来解决这人些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3D打印机用固定座,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打印机长时间工作,散发大量的热量不能及时疏导,导致打印机内部的温度升高,打印机内部的电器元件容易损坏,更换电器元件降低了打印机工作效率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3D打印机用固定座,包括支撑箱,所述支撑箱的下方设置有气缸甲,气缸甲设置有四个,且四个气缸甲均与支撑箱通过螺钉连接,四个所述气缸甲的下方均设置有接触盘,且接触盘与气缸甲贴合连接,四个所述气缸甲之间设置有支撑杆,支撑杆设置有四个,且四个支撑杆均与支撑箱气焊连接,所述支撑箱的两侧均设置有散热孔,且散热孔的一端延伸至支撑箱的内部,所述支撑箱的上方设置有通孔,且通孔的一端延伸至支撑箱的内部,所述支撑箱的上方设置有3D打印机,所述3D打印机的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板,且支撑板与支撑箱通过螺钉连接,两个所述支撑板的一侧均设置有气缸乙,且气缸乙与支撑板通过螺钉连接,所述支撑箱的内部设置有风机,所述风机的一侧设置有进气管,且进气管与风机密封连接,所述进气管的上方设置有过滤仓,所述过滤仓的上方设置有吸盘,且吸盘和进气管均与过滤仓密封连接,所述风机的下方设置有排气管,且排气管的一端贯穿支撑箱并延伸至支撑箱的下方,所述3D打印机的一侧设置有出料口,且出料口的一端延伸至3D打印机的内部,所述出料口的一侧设置有输送板,且输送板与出料口通过螺钉连接。优选的,所述接触盘的内部设置有减震弹簧,且减震弹簧的两端均与接触盘弹性连接。优选的,所述支撑杆的下方设置有万向轮,且万向轮与支撑杆转动连接。优选的,两个所述气缸乙的一侧均设置有硅胶垫,且硅胶垫与3D打印机贴合连接。优选的,所述3D打印机与支撑箱、风机与支撑箱之间均设置有橡胶垫,且橡胶垫的两端分别与3D打印机和支撑箱、支撑箱和风机贴合连接。优选的,所述过滤仓的内部设置有过滤膜,且过滤膜的两端均延伸至过滤仓的内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技术装置通过通孔、吸盘和风机的设置,在风机的作用下可以将3D打印机周边的空气从通孔进行抽取,吸盘可以增大风机抽取空气的口径,加快风机的抽取效率,从而极大地提高空气在3D打印机周边的流动速度,流动的空气会将3D打印机工作散发的热量带走,从而将3D打印机散发的热量快速的疏导。解决了3D打印机工作散发的热量不能及时疏导,会导致3D打印机内部稳定升高,损坏3D打印机内部电器元件的问题。2.该技术装置通过风机、过滤仓和过滤膜的设置,风机可以将3D打印机周边的灰尘进行吸取,避免油墨受到灰尘影响打印质量;过滤膜可以将抽取的空气中混合的灰尘进行过滤,避免灰尘在抽力作用下进入到风机中。解决了大量的灰尘会影响油墨质量,降低打印质量的问题。3.该技术装置通过硅胶垫、橡胶垫和减震弹簧的设置,可以对3D打印机工作时产生的振动进行缓冲,长时间处于振动转态下会影响3D打印机的正常工作。解决了3D打印机产生的振动会提高噪音,且还会影响3D打印机工作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过滤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接触盘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支撑箱;2、气缸甲;3、支撑杆;4、万向轮;5、接触盘;6、散热孔;7、3D打印机;8、支撑板;9、气缸乙;10、硅胶垫;11、橡胶垫;12、通孔;13、吸盘;14、过滤仓;15、风机;16、进气管;17、排气管;18、出料口;19、过滤膜;20、减震弹簧;21、输送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3D打印机用固定座,包括支撑箱1,支撑箱1的下方设置有气缸甲2,气缸甲2设置有四个,且四个气缸甲2均与支撑箱1通过螺钉连接,四个气缸甲2的下方均设置有接触盘5,且接触盘5与气缸甲2贴合连接,驱动气缸甲2可以改变接触盘5的高度,继而决定是对该装置进行固定还是移动,四个气缸甲2之间设置有支撑杆3,支撑杆3设置有四个,且四个支撑杆3均与支撑箱1气焊连接,支撑箱1的两侧均设置有散热孔6,且散热孔6的一端延伸至支撑箱1的内部,散热孔6可以将支撑箱1内部的热量散发出去,支撑箱1的上方设置有通孔12,且通孔12的一端延伸至支撑箱1的内部,支撑箱1的上方设置有3D打印机7,3D打印机7的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板8,且支撑板8与支撑箱1通过螺钉连接,两个支撑板8的一侧均设置有气缸乙9,且气缸乙9与支撑板8通过螺钉连接,驱动气缸乙9可以带动硅胶垫10移动,继而改变硅胶垫10之间的距离,支撑箱1的内部设置有风机15,风机15的一侧设置有进气管16,且进气管16与风机15密封连接,风机15可以将3D打印机7周边空气进行抽取,进气管16的上方设置有过滤仓14,过滤仓14的上方设置有吸盘13,且吸盘13和进气管16均与过滤仓14密封连接,吸盘13可以增大抽气接触面积,加大风机15抽取的效率,风机15的下方设置有排气管17,且排气管17的一端贯穿支撑箱1并延伸至支撑箱1的下方,3D打印机7的一侧设置有出料口18,且出料口18的一端延伸至3D打印机7的内部,出料口18的一侧设置有输送板21,且输送板21与出料口18通过螺钉连接。出料口18可以将加工的成品排出来,在经输送板21输送。进一步,接触盘5的内部设置有减震弹簧20,且减震弹簧20的两端均与接触盘5弹性连接。通过减震弹簧20可以在将装置固定时进行缓冲。进一步,支撑杆3的下方设置有万向轮4,且万向轮4与支撑杆3转动连接。通过万向轮4可以将该装置进行移动。进一步,两个气缸乙9的一侧均设置有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3D打印机用固定座,包括支撑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箱(1)的下方设置有气缸甲(2),气缸甲(2)设置有四个,且四个气缸甲(2)均与支撑箱(1)通过螺钉连接,四个所述气缸甲(2)的下方均设置有接触盘(5),且接触盘(5)与气缸甲(2)贴合连接,四个所述气缸甲(2)之间设置有支撑杆(3),支撑杆(3)设置有四个,且四个支撑杆(3)均与支撑箱(1)气焊连接,所述支撑箱(1)的两侧均设置有散热孔(6),且散热孔(6)的一端延伸至支撑箱(1)的内部,所述支撑箱(1)的上方设置有通孔(12),且通孔(12)的一端延伸至支撑箱(1)的内部,所述支撑箱(1)的上方设置有3D打印机(7),所述3D打印机(7)的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板(8),且支撑板(8)与支撑箱(1)通过螺钉连接,两个所述支撑板(8)的一侧均设置有气缸乙(9),且气缸乙(9)与支撑板(8)通过螺钉连接,所述支撑箱(1)的内部设置有风机(15),所述风机(15)的一侧设置有进气管(16),且进气管(16)与风机(15)密封连接,所述进气管(16)的上方设置有过滤仓(14),所述过滤仓(14)的上方设置有吸盘(13),且吸盘(13)和进气管(16)均与过滤仓(14)密封连接,所述风机(15)的下方设置有排气管(17),且排气管(17)的一端贯穿支撑箱(1)并延伸至支撑箱(1)的下方,所述3D打印机(7)的一侧设置有出料口(18),且出料口(18)的一端延伸至3D打印机(7)的内部,所述出料口(18)的一侧设置有输送板(21),且输送板(21)与出料口(18)通过螺钉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D打印机用固定座,包括支撑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箱(1)的下方设置有气缸甲(2),气缸甲(2)设置有四个,且四个气缸甲(2)均与支撑箱(1)通过螺钉连接,四个所述气缸甲(2)的下方均设置有接触盘(5),且接触盘(5)与气缸甲(2)贴合连接,四个所述气缸甲(2)之间设置有支撑杆(3),支撑杆(3)设置有四个,且四个支撑杆(3)均与支撑箱(1)气焊连接,所述支撑箱(1)的两侧均设置有散热孔(6),且散热孔(6)的一端延伸至支撑箱(1)的内部,所述支撑箱(1)的上方设置有通孔(12),且通孔(12)的一端延伸至支撑箱(1)的内部,所述支撑箱(1)的上方设置有3D打印机(7),所述3D打印机(7)的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板(8),且支撑板(8)与支撑箱(1)通过螺钉连接,两个所述支撑板(8)的一侧均设置有气缸乙(9),且气缸乙(9)与支撑板(8)通过螺钉连接,所述支撑箱(1)的内部设置有风机(15),所述风机(15)的一侧设置有进气管(16),且进气管(16)与风机(15)密封连接,所述进气管(16)的上方设置有过滤仓(14),所述过滤仓(14)的上方设置有吸盘(13),且吸盘(13)和进气管(16)均与过滤仓(14)密封连接,所述风机(15)的下方设置有排气管(17),且排气管(17)的一端贯穿支撑箱(1)并延伸至支撑箱(1)的下方,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飞航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