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源结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本技术涉及显示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光源结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液晶电视的背光模组主要采用直下式和侧入式两种背光方式,其中,侧入式背光模组将光源置于液晶模组的侧面,通过导光板的作用,将侧面发光的LED点光源转化为正面发光的面光源。由于导光板能进行超薄化设计,因此,目前液晶电视主流的导光板为2mm左右。对于采用玻璃导光板的,甚至能将65寸导光板的厚度压缩至1.5mm以下,使得侧入式液晶电视实现超薄化设计。虽然侧入式液晶电视能够实现超薄化设计,但是,由于导光板的成本较高,因此侧入式液晶电视一般成本也较高。而在直下式背光模组中,将发光源设置于模组底部,通过透镜的二次光学作用将LED的发光角度扩大,从而达到减少灯珠颗数使用,进而降低成本的作用。但是传统直下式液晶电视由于使用了较少的灯珠颗数,导致整体光学均匀性较差,且由于透镜出光后需要一定的光学距离(OD)来进行混光,使出光面进一步均匀,因此传统直下式液晶电视的厚度难以压缩。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与发展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源结构,其特征是:包括灯条及透镜,所述透镜的出光面具有菲涅尔结构;所述菲涅尔结构包括第一锯齿结构、第二锯齿结构以及透镜准直面,所述透镜准直面设置在所述第一锯齿结构与所述第二锯齿结构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光源结构,其特征是:包括灯条及透镜,所述透镜的出光面具有菲涅尔结构;所述菲涅尔结构包括第一锯齿结构、第二锯齿结构以及透镜准直面,所述透镜准直面设置在所述第一锯齿结构与所述第二锯齿结构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菲涅尔结构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汇聚光线的第一折光结构以及第二折光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折光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透镜一侧的第一全反射面,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全反射面与第一锯齿结构之间的第一折射面;
所述第二折光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透镜另一侧的第二全反射面,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全反射面与第二锯齿结构之间的第二折射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灯条包括电路板以及若干发光元件,若干所述发光元件间隔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透镜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且至少封装一个所述发光元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源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透镜呈长条状,且封装所述电路板上的全部所述发光元件。
技术研发人员:李泽龙,王代青,强科文,季洪雷,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