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结构及移动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72084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4: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镜头结构及移动终端,镜头结构包括:镜筒,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镜筒包括物侧端面和像侧端面;透镜组,包括设于镜筒内的多片镜片,多片镜片自像侧端面至物侧端面依次排列;其中,镜筒的内壁具有多个自像侧端面至物侧端面依次排列的台阶,台阶具有为镜片提供支撑的承靠面,至少一个承靠面与对应的镜片之间沿光轴方向具有间距,该间距所形成的空间内设有支撑对应的镜片的胶层。技术效果:在镜筒的内壁设有多个依次排列的台阶,台阶具有为镜片提供支撑的承靠面,胶层增加了镜片或组装镜片时所需的中间件与承靠面之间的承靠面积,从而使镜筒更多地分担组装镜片时的压力,提高镜片组装时的稳定性,减少镜片的变形。

Lens structure and mobile termin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镜头结构及移动终端
本技术涉及摄像
,特别是涉及一种镜头结构及移动终端。
技术介绍
随着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朝向超薄和全面屏发展,移动终端的屏幕的侧边边框已经逐渐消失,上下边框也变得越来越小甚至消失,这对配置于移动终端上的摄像模组的小型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体现于镜头结构的小型化。传统的镜头结构包括镜筒及设置于镜筒内的透镜组,透镜组包括多个自物侧端面至像侧端面依次层叠的镜片。如果镜头结构需要达到小型化,则靠近物侧端面的镜片的外径和光学有效径都会比较小,同时,为了得到目标像高,靠近像侧端面的镜片的外径和光学有效径都会相对大。在实现传统技术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上述镜头结构在实现小型化的过程中,镜片的组装稳定性差,镜片容易发生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镜头结构在实现小型化的过程中,镜片的组装稳定性差,镜片容易发生变形的问题,提供一种镜头结构及移动终端。一种镜头结构,包括:镜筒,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镜筒包括物侧端面和像侧端面;透镜组,包括设于所述镜筒内的多片镜片,多片所述镜片自所述像侧端面至所述物侧端面依次排列;其中,所述镜筒的内壁具有多个自所述像侧端面至所述物侧端面依次排列的台阶,所述台阶具有为所述镜片提供支撑的承靠面,至少一个所述承靠面与对应的镜片之间沿光轴方向具有间距,该间距所形成的空间内设有支撑对应的镜片的胶层。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方案所提供的镜头结构,在镜筒的内壁设有多个依次排列的台阶,台阶具有为镜片提供支撑的承靠面,当承靠面与镜片之间具有间距时,该间距所形成的空间内设有胶层,胶层增加了镜片或组装镜片时所需的中间件与承靠面之间的承靠面积,从而使镜筒更多地分担组装镜片时的压力,提高镜片组装时的稳定性,减少镜片的变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镜片之间设有隔片,所述隔片置于对应承靠的所述承靠面一侧。上述技术方案隔片起到辅助调整光晕且承靠的作用,能够分担镜片的压力及组装镜片时的压力。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片与对应承靠的所述承靠面之间具有间距,所述胶层设于所述隔片与对应承靠的所述承靠面之间,以将所述隔片粘接固定于所述承靠面。上述技术方案中隔片与承靠面之间设有胶层,能够使隔片粘接固定于承靠面,增加隔片与承靠面之间的承靠面积,使镜片的压力及组装镜片时的压力不完全施加给隔片,而是部分地分担给镜筒,提高镜片组装时的稳定性,减少镜片的变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镜片包括光学部和绕于所述光学部周向的安装部,相邻镜片的两个安装部之间设有隔圈,所述隔圈具有自所述像侧端面至所述物侧端面依次排列的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所述第二抵接面置于对应承靠的所述承靠面一侧;其中,与所述第二抵接面相邻的镜片定义为前镜片,与所述第一抵接面相邻的镜片定义为后镜片。上述技术方案中隔圈起到辅助调整光晕且承靠的作用,能够分担后镜片的压力及组装后镜片时的压力。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抵接面与对应承靠的所述承靠面之间具有间距,所述胶层设于所述第二抵接面与对应承靠的所述承靠面之间,以将所述隔圈粘接固定于所述承靠面。上述技术方案中隔圈与承靠面之间设有胶层,能够使隔圈粘接固定于承靠面,增加隔圈与承靠面之间的承靠面积,使镜片的压力及组装镜片时的压力不完全施加给隔圈,而是部分地分担给镜筒,提高镜片组装时的稳定性,减少镜片的变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镜片与所述第二抵接面之间还设有隔片,所述隔片与对应承靠的承靠面之间具有间距,所述胶层设于所述隔片与对应承靠的所述承靠面之间,以将所述隔片粘接固定于所述承靠面;及/或,所述后镜片与所述第一抵接面之间还设有隔片,所述隔片与对应承靠的所述承靠面之间具有间距,所述胶层设于所述隔片与对应承靠的所述承靠面之间,以将所述隔片粘接固定于所述承靠面。上述技术方案中隔片起到辅助调整光晕且承靠的作用,隔片与承靠面之间设有胶层,能够使隔片粘接固定于承靠面,提高镜片组装时的稳定性,减少镜片的变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镜片与对应承靠的所述承靠面之间具有间距,所述胶层设于所述后镜片与对应承靠的所述承靠面之间,以将所述后镜片粘接固定于所述承靠面。上述技术方案中将后镜片与承靠面之间设有胶层,能够分担后镜片施加给隔圈的压力,使镜筒更多地分担后镜片的压力,提高镜片组装时的稳定性,减少后镜片的变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镜片的外径小于所述后镜片的光学有效径。上述技术方案中在前镜片和后镜片的径向尺寸相差较大时设置隔圈,能够分担后镜片的压力及组装后镜片时的组装压力。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镜片通过所述胶层粘接固定于对应承靠的所述承靠面。上述技术方案中镜片可以直接通过胶层粘接固定于承靠面,以增加镜片与承靠面之间的承靠面积,从而使镜筒更多地分担组装镜片时的压力,提高镜片组装时的稳定性,减少镜片的变形。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镜头结构。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方案所提供的移动终端采用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镜头结构,在镜筒的内壁设有多个依次排列的台阶,台阶具有供镜片沿光轴方向层叠的承靠面,当承靠面与镜片之间具有间距时,该间距所形成的空间内设有胶层,胶层增加了镜片或组装镜片时所需的中间件与承靠面之间的承靠面积,从而使镜筒更多地分担组装镜片时的压力,提高镜片组装时的稳定性,减少镜片的变形。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镜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F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镜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的镜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再一实施例的镜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00、镜头结构110、镜筒112、物侧端面114、像侧端面120、透镜组122、前镜片124、后镜片130、台阶132、承靠面140、胶层150、隔片160、隔圈162、第一抵接面164、第二抵接面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镜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镜筒,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镜筒包括物侧端面和像侧端面;/n透镜组,包括设于所述镜筒内的多片镜片,多片所述镜片自所述像侧端面至所述物侧端面依次排列;/n其中,所述镜筒的内壁具有多个自所述像侧端面至所述物侧端面依次排列的台阶,所述台阶具有为所述镜片提供支撑的承靠面,至少一个所述承靠面与对应的镜片之间沿光轴方向具有间距,该间距所形成的空间内设有支撑对应的镜片的胶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镜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镜筒,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镜筒包括物侧端面和像侧端面;
透镜组,包括设于所述镜筒内的多片镜片,多片所述镜片自所述像侧端面至所述物侧端面依次排列;
其中,所述镜筒的内壁具有多个自所述像侧端面至所述物侧端面依次排列的台阶,所述台阶具有为所述镜片提供支撑的承靠面,至少一个所述承靠面与对应的镜片之间沿光轴方向具有间距,该间距所形成的空间内设有支撑对应的镜片的胶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镜片之间设有隔片,所述隔片置于对应承靠的所述承靠面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镜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片与对应承靠的所述承靠面之间具有间距,所述胶层设于所述隔片与对应承靠的所述承靠面之间,以将所述隔片粘接固定于所述承靠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片包括光学部和绕于所述光学部周向的安装部,相邻镜片的两个安装部之间设有隔圈,所述隔圈具有自所述像侧端面至所述物侧端面依次排列的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所述第二抵接面置于对应承靠的所述承靠面一侧;其中,与所述第二抵接面相邻的镜片定义为前镜片,与所述第一抵接面相邻的镜片定义为后镜片。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德忠吴俊甫邹海荣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欧菲精密光学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