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托辊转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6945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托辊转运装置,包括传动辊,所述传动辊包括主动辊和从动辊,主动辊和从动辊之间通过传送带连接;动力辊,所述动力辊与主动辊配合连接,所述动力辊包括主动轴和扇形板,所述扇形板与主动轴固定连接,且扇形板与主动辊挤压,带动传送带移动;进料件,所述进料件设于传送带的起始方向;工作台,所述工作台设于传送带的末尾。解决了滚子的数量难以控制,经常会出现滚子过多或过少的情况。

A transfer device of idl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托辊转运装置
本技术涉及轴承顾着你运输装置,具体为一种托辊转运装置。
技术介绍
轴承作为机械标准件广泛应用于机床、汽车、家电、轧机、矿山、化工、农业、纺织等诸多行业,根据其所装备主机工况的不同,轴承的结构各异,种类繁多,可分离轴承就是其中被广泛应用的一种常见结构。轴承可分离结构的设计主要是为了适应主机便于装配维修的要求,将轴承的内圈、外圈、滚动体和保持架设计为可相对分离的结构,常见的多将外圈与内圈、滚动体及保持架组成的内组件可分离或内圈与外圈、滚动体及保持架组成的外组件可分离。轴承的装配过程中,在装入滚珠后,需要将保持架安装上,并且进行压合,常规技术中,滚子的数量难以控制,经常会出现滚子过多或过少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托辊转运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滚子的数量难以控制,经常会出现滚子过多或过少的情况。一种托辊转运装置,包括传动辊,所述传动辊包括主动辊和从动辊,主动辊和从动辊之间通过传送带连接;动力辊,所述动力辊与主动辊配合连接,所述动力辊包括主动轴和扇形板,所述扇形板与主动轴固定连接,且扇形板与主动辊挤压,带动传送带移动;进料件,所述进料件设于传送带的起始方向;工作台,所述工作台设于传送带的末尾。进一步的,所述进料件包括,放料槽,所述放料槽设置在传送带起始位置处,且放料槽靠近传送带的一边通过圆弧过度与传送带连接;固定杆,所述固定杆被固定设置在放料槽上方;第一铰接杆,所述第一铰接杆一端与固定杆上端铰接;第二铰接杆,所述第二铰接杆一端与固定杆下端铰接,所述第二铰接杆长度长于第一铰接杆;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端与第一铰接杆端部铰接,所述连接杆中部与第二铰接杆端部铰接,所述连接杆下部为橡胶杆;取料板,所述取料板与橡胶杆端部固定连接,用于将放料槽内的滚子取出到传送带表面。进一步的,所述取料板靠近取料槽内壁的位置凸设有矩形块,所述矩形块内部向内凹设有球形凹槽。进一步的,所述工作台包括,承载板,承载板中部设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端部向外凹设为圆弧形面,轴承保持架与第一滑槽滑动连接;固定组件,固定轴承保持架,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槽,固定槽设置在承载板边部;固定杆,固定杆中部凸设有环形板,环形板与固定槽滑动连接;第一弹簧,第一弹簧设于环形板与固定槽底面之间,对固定杆提供弹力;定位组件,对轴承保持架进行定位,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槽,定位槽设置在固定槽与第一滑槽端部之间承载板上,定位槽左右两侧对称开设有第二滑槽;定位杆,定位杆与定位槽滑动连接;挡板,挡板对称且固定设置在定位杆的左右两侧,挡板与第二滑槽滑动连接;第二弹簧,第二弹簧设置于挡板与第二滑槽之间。进一步的,固定杆下端设有固定头,固定头与固定杆一体成型。进一步的,第一滑槽端部向外凹设为圆弧形面的圆弧半径与轴承保持架的外圆半径相同。进一步的,第一滑槽的宽度与保持架外圆的直径相同。
技术实现思路
:主动轴外接有伺服电机,当主动轴发生转动的同时,带动扇形板发生同步转动,当扇形板与主动辊接触时,彼此之间发生挤压,将传送带拉动,当扇形板与主动辊分离时,传送带处于静止状态,这就保证了传送带一直处于间歇式运动的状态,进料件内部放置有滚子,滚子在进料件的作用下,主动将进料件内部的滚子拨出到传送带上表面,每次拨出的数量刚好为一个轴承所需的滚子数,滚子在传送带被运送到工作台内部,在工作台将滚子放入轴承保持架上。第一铰接杆外接有转动电机,当转动电机启动后带动第一铰接杆同步转动,第一铰接杆做出圆周运动,与第二铰接杆和连接杆配合,完成连接杆下端的橡胶杆在放料槽内部的运动,橡胶杆沿着放料槽内壁自下而上做出运动,由于橡胶杆质地较软,在运动过程中,不会与放料槽发生干涉,橡胶杆下端的取料板为橡胶板,当橡胶杆运动时,取料板端部的球形凹槽装上轴承滚子,多余的滚子会从矩形块之间的缝隙重新落入放料槽内部,保证了一次性取出的滚子数量刚好满足一个轴承保持架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托辊转运装置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取料板正视图;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工作台俯视图;图4为图3中A-A方向剖视图;图5为图3中B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托辊转运装置,包括传动辊81,所述传动辊81包括主动辊和从动辊,主动辊和从动辊之间通过传送带83连接;动力辊,所述动力辊与主动辊配合连接,所述动力辊包括主动轴86和扇形板85,所述扇形板85与主动轴86固定连接,且扇形板85与主动辊挤压,带动传送带83移动;进料件,所述进料件设于传送带83的起始方向;工作台,所述工作台设于传送带的末尾。主动轴86外接有伺服电机,当主动轴86发生转动的同时,带动扇形板85发生同步转动,当扇形板85与主动辊接触时,彼此之间发生挤压,将传送带83拉动,当扇形板85与主动辊分离时,传送带83处于静止状态,这就保证了传送带83一直处于间歇式运动的状态,进料件内部放置有滚子,滚子在进料件的作用下,主动将进料件内部的滚子拨出到传送带83上表面,每次拨出的数量刚好为一个轴承所需的滚子数,滚子在传送带83被运送到工作台内部,在工作台将滚子放入轴承保持架3上。所述进料件包括,放料槽910,所述放料槽910设置在传送带83起始位置处,且放料槽910靠近传送带83的一边通过圆弧过度与传送带83连接;固定杆91,所述固定杆91被固定设置在放料槽910上方;第一铰接杆93,所述第一铰接杆93一端与固定杆91上端铰接;第二铰接杆95,所述第二铰接杆95一端与固定杆91下端铰接,所述第二铰接杆95长度长于第一铰接杆93;连接杆96,所述连接杆96上端与第一铰接杆93端部铰接,所述连接杆96中部与第二铰接杆95端部铰接,所述连接杆96下部为橡胶杆;取料板99,所述取料板99与橡胶杆端部固定连接,用于将放料槽910内的滚子取出到传送带83表面。所述取料板99靠近取料槽910内壁的位置凸设有矩形块991,所述矩形块991内部向内凹设有球形凹槽。第一铰接杆93外接有转动电机,当转动电机启动后带动第一铰接杆93同步转动,第一铰接杆93做出圆周运动,与第二铰接杆95和连接杆96配合,完成连接杆96下端的橡胶杆在放料槽910内部的运动,橡胶杆沿着放料槽910内壁自下而上做出运动,由于橡胶杆质地较软,在运动过程中,不会与放料槽910发生干涉,橡胶杆下端的取料板99为橡胶板,当橡胶杆运动时,取料板99端部的球形凹槽装上轴承滚子,多余的滚子会从矩形块991之间的缝隙重新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托辊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传动辊,所述传动辊包括主动辊和从动辊,主动辊和从动辊之间通过传送带连接;/n动力辊,所述动力辊与主动辊配合连接,所述动力辊包括主动轴和扇形板,所述扇形板与主动轴固定连接,且扇形板与主动辊挤压,带动传送带移动;/n进料件,所述进料件设于传送带的起始方向;/n工作台,所述工作台设于传送带的末尾。/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托辊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传动辊,所述传动辊包括主动辊和从动辊,主动辊和从动辊之间通过传送带连接;
动力辊,所述动力辊与主动辊配合连接,所述动力辊包括主动轴和扇形板,所述扇形板与主动轴固定连接,且扇形板与主动辊挤压,带动传送带移动;
进料件,所述进料件设于传送带的起始方向;
工作台,所述工作台设于传送带的末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托辊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件包括,
放料槽,所述放料槽设置在传送带起始位置处,且放料槽靠近传送带的一边通过圆弧过度与传送带连接;
固定杆,所述固定杆被固定设置在放料槽上方;
第一铰接杆,所述第一铰接杆一端与固定杆上端铰接;
第二铰接杆,所述第二铰接杆一端与固定杆下端铰接,所述第二铰接杆长度长于第一铰接杆;
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端与第一铰接杆端部铰接,所述连接杆中部与第二铰接杆端部铰接,所述连接杆下部为橡胶杆;
取料板,所述取料板与橡胶杆端部固定连接,用于将放料槽内的滚子取出到传送带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托辊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料板靠近取料槽内壁的位置凸设有矩形块,所述矩形块内部向内凹设有球形凹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长华谌慧平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腾玺机械研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