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分路器自动检测及防尘端盖自动装配系统
本技术涉及分路器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分路器自动检测及防尘端盖自动装配系统。
技术介绍
分路器是用来实现光波能量的分路与合路的器件,它将一根光纤中传输的光能量按照既定的比例分配给两根或者是多根光纤,或者将多根光纤中传输的光能量合成到一根光纤中。分路器在制造最后,需进行光路检测和防尘端盖安装等工作,目前这些工作主要由人工完成,其操作流程大致为:操作工先将分路器从周转箱中拿出并放到工作台面上,将光路检测仪器输出端链接的光纤快速接头接入分路器的公共端,再将光路检测仪器输入端链接的光纤快速接头先插入分路器的第一个分路端,将光路检测仪器显示的指标数字与标准进行对比判断,如果光路合格,则人工戴上防尘端盖,如果光路不合格,则不安装防尘端盖,然后将光路检测仪器输入端链接的光纤快速接头再依次插入剩余的分路端,并分别进行对比判断和防尘端盖安装;最终如果分路器所有光路都安装有防尘端盖,则将这些分路器放入周转箱,转运到下一流程;如果分路器上存在有未安装防尘端盖的端口,则说明该分路器存在光路不合格,人工将其单独存放,等待后续处理。通过上述操作流程可知,分路器的光路检测和防尘端盖安装,是一项非常繁重的重复工作,人工进行不仅费时费力,效率低下,而且特别容易出错,已经不能满足现在高品质大规模生产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将分路器检测工作和防尘端盖安装工作自动化,提高检测和防尘端盖安装效率,减少出错率的分路器自动检测及防尘端盖自动装配系统。r>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分路器自动检测及防尘端盖自动装配系统,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检测台和装盖台,所述机架上设有与所述检测台和所述装盖台分别对应的检测固定装置和装盖固定装置,所述检测台与所述装盖台之间设有转件装置;所述机架上设有位于所述检测台处的公共端接头和分路端接头,所述公共端接头和所述分路端接头共同信号连接有光路检测仪,所述机架上设有与所述公共端接头和所述分路端接头分别对应的公共端插接控制器和分路端插接控制器;所述机架上设有位于所述装盖台处的装盖装置,所述光路检测仪信号连接所述装盖装置。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检测固定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检测台一侧的入件定位挡板和与所述入件定位挡板相对设置的入件夹持装置,所述检测台上位于入件方向两侧分别设有装盖转件口和装盖推件口;所述机架上设有检测端夹持座,所述检测端夹持座上设有两可分别伸至所述装盖转件口和所述装盖推件口处的检测端夹持板,所述检测端夹持座与所述机架之间设有端挡控制装置。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入件夹持装置包括在所述机架上固定设置且槽底面与所述检测台共面设置的入件滑槽,所述机架上滑动安装有位于所述入件滑槽内的入件夹持座,所述入件夹持座上横向滑动安装有入件夹持板,所述入件夹持板与所述入件夹持座之间设有弹性夹持施力器,所述入件夹持座与所述机架之间设有推座控制器,所述入件夹持座上设有夹持力控制装置。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转件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检测台的装盖转件口和所述装盖台之间的转件导向槽,所述机架上位于所述装盖推件口处设有转件推件器。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装盖固定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装盖台一侧且与所述转件装置对应的转件定位挡板,所述装盖台上位于转件方向两侧分别设有装盖侧挡板和装盖出口,所述机架上位于所述装盖出口处设有装盖侧夹持装置,所述机架上位于所述装盖侧挡板处设有出料推件装置。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机架上位于所述装盖台靠近所述检测台一侧还设有装盖端夹持装置。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机架上位于所述装盖出口处设有出料输送装置。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装盖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振动盘,所述机架上设有可往返于所述装盖台和所述振动盘的装盖座,所述装盖座与所述机架之间设有装盖控制器;所述装盖座上固定安装有取盖吸嘴,所述取盖吸嘴连接有吸盖控制器。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公共端插接控制器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机架上且活塞杆可向下伸出的公共端插接控制缸,所述公共端插接控制缸的活塞杆上固定安装有位于所述检测台上方的所述公共端接头。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分路端插接控制器包括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分路插接基座,所述分路插接基座上横向滑动安装有分路插接滑座,所述分路插接滑座上固定安装有活塞杆可向下伸出的分路端插接控制缸,所述分路端插接控制缸的活塞杆上固定安装有位于所述检测台上方的所述分路端接头,所述分路插接滑座与所述分路插接基座之间设有插接位控制电机。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分路器自动检测及防尘端盖自动装配系统,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检测台和装盖台,所述机架上设有与所述检测台和所述装盖台分别对应的检测固定装置和装盖固定装置,所述检测台与所述装盖台之间设有转件装置;所述机架上设有位于所述检测台处的公共端接头和分路端接头,所述公共端接头和所述分路端接头共同信号连接有光路检测仪,所述机架上设有与所述公共端接头和所述分路端接头分别对应的公共端插接控制器和分路端插接控制器;所述机架上设有位于所述装盖台处的装盖装置,所述光路检测仪信号连接所述装盖装置。本技术在所述检测台上通过所述检测固定装置固定好后,所述公共端插接控制器将所述公共端接头插接到分路器的公共端,然后所述分路端插接控制器可依次插接分路器的分路端,每个分路端与公共端的光路连接情况由所述光路检测仪记录,该记录传输给所述装盖装置,当检测完毕后所述转件装置将分路器转移到所述装盖台,所述装盖装置根据光路连接情况将公共端和合格的分路端进行防尘端盖安装,这样本技术将分路器检测工作和防尘端盖安装工作形成自动化,提高了检测和防尘端盖安装效率,也减少了出错率。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其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3是图1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C-C结构放大示意图。图中:1-机架;2-分路器;21-公共端;22-分路端;3-检测台;31-入件定位挡板;32-公共端接头;33-公共端插接控制缸;34-分路端接头;35-分路插接基座;36-分路插接滑座;37-分路端插接控制缸;38-光路检测仪;4-入件夹持装置;40-入件滑槽;41-入件夹持座;42-入件夹持板;43-夹持滑杆;44-弹性夹持施力器;45-限位螺母;46-压缩量感应器;47-推座控制螺杆;48-推座控制螺套;5-检测端夹持座;51-检测端夹持板;52-检测端夹持缸;6-转件推件缸;61-转件导向槽;7-装盖台;71-转件定位挡板;72-装盖侧挡板;73-装盖侧夹持缸;74-装盖端夹持缸;75-装盖端夹持块;76-出料推件缸;8-装盖装置;81-装盖座;82-取盖吸嘴;83-取盖控制缸;84-取盖往返滑座;85-振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分路器自动检测及防尘端盖自动装配系统,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设有检测台和装盖台,所述机架上设有与所述检测台和所述装盖台分别对应的检测固定装置和装盖固定装置,所述检测台与所述装盖台之间设有转件装置;所述机架上设有位于所述检测台处的公共端接头和分路端接头,所述公共端接头和所述分路端接头共同信号连接有光路检测仪,所述机架上设有与所述公共端接头和所述分路端接头分别对应的公共端插接控制器和分路端插接控制器;所述机架上设有位于所述装盖台处的装盖装置,所述光路检测仪信号连接所述装盖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分路器自动检测及防尘端盖自动装配系统,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设有检测台和装盖台,所述机架上设有与所述检测台和所述装盖台分别对应的检测固定装置和装盖固定装置,所述检测台与所述装盖台之间设有转件装置;所述机架上设有位于所述检测台处的公共端接头和分路端接头,所述公共端接头和所述分路端接头共同信号连接有光路检测仪,所述机架上设有与所述公共端接头和所述分路端接头分别对应的公共端插接控制器和分路端插接控制器;所述机架上设有位于所述装盖台处的装盖装置,所述光路检测仪信号连接所述装盖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路器自动检测及防尘端盖自动装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固定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检测台一侧的入件定位挡板和与所述入件定位挡板相对设置的入件夹持装置,所述检测台上位于入件方向两侧分别设有装盖转件口和装盖推件口;所述机架上设有检测端夹持座,所述检测端夹持座上设有两可分别伸至所述装盖转件口和所述装盖推件口处的检测端夹持板,所述检测端夹持座与所述机架之间设有端挡控制装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路器自动检测及防尘端盖自动装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入件夹持装置包括在所述机架上固定设置且槽底面与所述检测台共面设置的入件滑槽,所述机架上滑动安装有位于所述入件滑槽内的入件夹持座,所述入件夹持座上横向滑动安装有入件夹持板,所述入件夹持板与所述入件夹持座之间设有弹性夹持施力器,所述入件夹持座与所述机架之间设有推座控制器,所述入件夹持座上设有夹持力控制装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路器自动检测及防尘端盖自动装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件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检测台的装盖转件口和所述装盖台之间的转件导向槽,所述机架上位于所述装盖推件口处设有转件推件器。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小芳,胡小辉,曹伟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汇珏网络通信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