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搬运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6748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模具搬运检测装置,包括主体、框架、模组、驱动件以及下板;所述框架通过模组与主体活动连接,所述框架上设置有气缸,所述驱动件通过气缸的活塞杆与框架活动连接,所述驱动件通过导向柱与框架活动连接,所述驱动件上设置有驱动柱,所述下板通过导向柱与框架连接,所述下板上设置有检测夹紧件,所述检测夹紧件上包括固定侧和活动侧,所述检测夹紧件与驱动柱位置相对应,所述检测夹紧件与驱动柱尺寸相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模具搬运检测装置,降低了人力劳动强度,提高了检测精准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生产成本。

A testing device for mould handl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具搬运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具搬运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即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通常精密程度较高。模具质量较重,搬运时人力劳动强度高,而且精密程度要求高,模具上的连接孔的精度直接影响模具的使用寿命和产品品质,连接孔人工检测不精准,检测后需要搬运到安装位置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具搬运检测装置,解决以上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模具搬运检测装置,包括主体、框架、模组、驱动件以及下板;所述框架通过模组与主体活动连接,所述框架上设置有气缸,所述驱动件通过气缸的活塞杆与框架活动连接,所述驱动件通过导向柱与框架活动连接,所述驱动件上设置有驱动柱,所述下板通过导向柱与框架连接,所述下板上设置有检测夹紧件,所述检测夹紧件上包括固定侧和活动侧,所述检测夹紧件与驱动柱位置相对应,所述检测夹紧件与驱动柱尺寸相配合。进一步的,所述检测夹紧件与驱动柱同心,所述驱动柱位于驱动件上靠近检测夹紧件的面上,所述固定侧和活动侧与驱动柱尺寸相配合。进一步的,所述述检测夹紧件有多个,所述检测夹紧件上还包括弹簧和导向轴,所述固定侧和活动侧通过弹簧和导向轴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检测夹紧件关于气缸对称,所述弹簧和导向轴均有多个,所述活动侧通过滑槽与下板活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导向轴关于弹簧对称,所述检测夹紧件位于下板上远离驱动件的面上,所述下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检测夹紧件和驱动柱同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提供一种模具搬运检测装置,通过主体、框架、模组、驱动件以及下板相互配合使用,实现在搬运的同时直接检测连接孔精度的效果,降低了人力劳动强度,提高了检测精准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模具搬运检测装置的整体结构轴测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模具搬运检测装置的部分结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模具搬运检测装置的部分结构轴测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模具搬运检测装置的再一部分结构轴测图。图中:1、主体;2、模组;3、框架;4、气缸;5、导向柱;6、驱动件;61、驱动柱;7、下板;71、滑槽;8、检测夹紧件;81、固定侧;82、活动侧;83弹簧;84、导向轴;9、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考图1至图4,一种模具搬运检测装置,包括主体1、框架3、模组2、驱动件6以及下板7;所述框架3通过模组2与主体1活动连接,所述框架3上设置有气缸4,用于驱动驱动件6运动,所述驱动件6通过气缸4的活塞杆与框架3活动连接,所述驱动件6通过导向柱5与框架3活动连接,用于确保驱动件6运动路径的精准性,所述驱动件6上设置有驱动柱61,用于插入检测夹紧件8内使其顶紧连接孔的内侧,所述下板7通过导向柱5与框架3连接,所述下板7上设置有检测夹紧件8,用于检测模具的连接孔是否合格,同时搬运模具时起到连接作用,所述检测夹紧件8上包括固定侧81和活动侧82,所述检测夹紧件8与驱动柱61位置相对应,所述检测夹紧件8与驱动柱61尺寸相配合,所述气缸4和模组2均与外部控制系统连接。所述检测夹紧件8与驱动柱61同心,用于确保驱动柱61可以驱动检测夹紧件8运动,所述驱动柱61位于驱动件6上靠近检测夹紧件8的面上,所述固定侧81和活动侧82与驱动柱61尺寸相配合。所述述检测夹紧件8有多个,用于检测模具上的多个连接孔和搬运时连接模具上的多个连接孔,所述检测夹紧件8上还包括弹簧83和导向轴84,所述固定侧81和活动侧82通过弹簧83和导向轴84连接,所述弹簧83用于带动活动侧82复位。所述检测夹紧件8关于气缸4对称,所述弹簧83和导向轴84均有多个,用于确保活动侧82运动时的稳定性,所述活动侧82通过滑槽71与下板7活动连接。所述导向轴84关于弹簧83对称,所述检测夹紧件8位于下板7上远离驱动件6的面上,所述下板7上设置有通孔9,用于提供驱动柱61运动的路径,所述通孔9与检测夹紧件8和驱动柱61同心。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当开始工作前将模具搬运到与装置相对应的位置使检测夹紧件8插入模具的连接孔内,当开始工作后在外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气缸4的活塞杆伸出带动驱动件6向下运动,驱动柱61经过通孔9插入检测夹紧件8内,在驱动柱61的驱动下固定侧81不动,活动侧82沿着导向轴84在滑槽71内滑动,且将弹簧83拉伸,进而将连接孔的内侧顶紧,当气缸4的活塞杆到达最大伸出距离时活动侧82到达最大移动距离,进一步的搬运机构远离模具,模组2启动带动模具移动将模具搬运到指定位置处,在此过程中如果气缸4的活塞杆可以插入检测夹紧件8内,且模组2可以带动模具到达指定位置处则证明连接孔合格,否则模具连接孔不合格;当装置将模具搬运到指定位置处后,首先气缸4的活塞杆收缩松开模具,进而搬运机构将模具搬运走,最后所有零件复位,重复上述工序直到工作结束。上述实施例用于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将本技术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理解为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具搬运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框架(3)、模组(2)、驱动件(6)以及下板(7);所述框架(3)通过模组(2)与主体(1)活动连接,所述框架(3)上设置有气缸(4),所述驱动件(6)通过气缸(4)的活塞杆与框架(3)活动连接,所述驱动件(6)通过导向柱(5)与框架(3)活动连接,所述驱动件(6)上设置有驱动柱(61),所述下板(7)通过导向柱(5)与框架(3)连接,所述下板(7)上设置有检测夹紧件(8),所述检测夹紧件(8)上包括固定侧(81)和活动侧(82),所述检测夹紧件(8)与驱动柱(61)位置相对应,所述检测夹紧件(8)与驱动柱(61)尺寸相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搬运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框架(3)、模组(2)、驱动件(6)以及下板(7);所述框架(3)通过模组(2)与主体(1)活动连接,所述框架(3)上设置有气缸(4),所述驱动件(6)通过气缸(4)的活塞杆与框架(3)活动连接,所述驱动件(6)通过导向柱(5)与框架(3)活动连接,所述驱动件(6)上设置有驱动柱(61),所述下板(7)通过导向柱(5)与框架(3)连接,所述下板(7)上设置有检测夹紧件(8),所述检测夹紧件(8)上包括固定侧(81)和活动侧(82),所述检测夹紧件(8)与驱动柱(61)位置相对应,所述检测夹紧件(8)与驱动柱(61)尺寸相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搬运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夹紧件(8)与驱动柱(61)同心,所述驱动柱(61)位于驱动件(6)上靠近检测夹紧件(8)的面上,所述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成佳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奥鼎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