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伞快速脱水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65256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2: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雨伞脱水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雨伞快速脱水机,所述架体包括前支撑体和后支撑体,所述架体上位于所述前支撑体和后支撑体之间的区域为脱水内腔,所述脱水内腔的内壁包括前内壁和后内壁,所述前内壁位于所述前支撑体上,所述后内壁位于所述后支撑体上,所述前内壁或/和所述后内壁上设有能够分别沿着脱水内腔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进行出风的T形出风口,所述架体内部设有用于向所述T形出风口供风的风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雨伞快速脱水机,T形出风口的设计具有脱水效果好、脱水时间短、效率高的优势。

Umbrella quick dehydr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雨伞快速脱水机
本技术涉及雨伞脱水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雨伞快速脱水机。
技术介绍
人们在下雨天气会带伞外出,进入室内无需打伞,但此时雨伞是湿的,在有地方存放的情况下会担心丢失,湿的雨伞在水底滴在室内的地板上还容易造成底面湿滑,行走的人容易滑倒,造成安全隐患,较为便捷的方式为采用塑料袋将湿雨伞套起来,防止水滴外漏,但大量的使用塑料袋会产生很多的塑料垃圾,而塑料袋多采用一次性的使用方式,因此也会增加对环境的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雨伞快速脱水机,T形出风口的设计具有脱水效果好、脱水时间短、效率高的优势。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雨伞快速脱水机包括架体,所述架体包括前支撑体和后支撑体,所述架体上位于所述前支撑体和后支撑体之间的区域为脱水内腔,所述脱水内腔的内壁包括前内壁和后内壁,所述前内壁位于所述前支撑体上,所述后内壁位于所述后支撑体上,所述前内壁或/和所述后内壁上设有能够分别沿着脱水内腔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进行出风的T形出风口,所述架体内部设有用于向所述T形出风口供风的风机。在前支撑体和后支撑体之间形成有脱水内腔,在脱水内腔的前内壁或/和后内壁上设有T形出风口,在雨伞打开状态下,脱水内腔的长度方向的风能够对雨伞伞面上的雨水沿着雨伞伞面进行周向驱赶,直至对雨伞伞面转动一周,则实现对雨伞伞面上雨水的完全驱赶并集中在一竖条上;当前内壁和后内壁均设有T形出风口时,两个T形出风口同时朝向雨伞内外侧吹风,避免单侧吹风造成雨水渗透到没有吹风另一侧,使得雨伞带有残留的雨水,前后两侧同吹风可更有效的向同一方向驱赶雨水,将雨伞内外侧的雨水均完全驱赶并集中在一竖条上;之后脱水内腔宽度方向上的风能够对雨伞伞面上的集中在一竖条上的雨水进行刮除,也即是,在周向转动雨伞完成之后,慢慢抬起雨伞,则脱水内腔宽度方向上的风刚好与集中的呈竖条状的雨水垂直,能够在抬起雨伞的过程中实现对雨水的刮除,达到快速脱水的效果。采用本脱水机进行雨伞脱水仅需先将雨伞在撑开状态下放置在架体上,之后风机启动,转动雨伞一周,之后再抬起雨伞即可实现对雨伞的快速脱水,操作极为便捷。综上,本设计结构T形出风口的设计能够实现对伞面上雨水的有效驱赶以及快速脱水,此外,双侧同时吹风,进一步提高了雨伞伞面的脱水效率,可在短时间内完成对雨伞的脱水,使用轮转次数快,减小等待时间。进一步的,所述T形出风口包括横向出风口和竖向出风口,所述横向出风口位于所述竖向出风口的上端。先利用竖向出风口周向驱赶伞面上集中雨水,再用横向出风口驱赶集中在伞面上的雨水,实现对雨伞的快速脱水。进一步的,为了使得脱水内腔的外形与撑开的雨伞的外形配合,在不影响将雨伞放进脱水内腔的同时,减小T形出风口与雨伞的距离,更有效的实现对伞面的快速脱水,所述后内壁为弧形内壁,所述前内壁上设有朝向所述弧形内壁延伸的横向弧形凸起和竖向弧形凸起,所述前内壁上的横向出风口和竖向出风口分别沿着所述横向弧形凸起和竖向弧形凸起的长度方向设置。进一步的,为了提高雨伞的脱水效率,所述风机为加热风机。进一步的,在对雨伞进行脱水的过程中,为了方便对雨伞的转动,实现对雨伞伞面上的雨水的周向驱赶,所述前支撑体和所述后支撑体之间设有用于限定雨伞在水平状态下以雨伞的杆体为轴线进行自由转动的限位结构。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对雨伞的放置和对雨伞的转动,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前支撑体上用于放置雨伞杆部的凹槽一和设于所述后支撑体上用于放置雨伞顶部的凹槽二。进一步的,为了实现对风机的启动,所述凹槽一内设有控制风机的启动开关。启动开关可以是行程开关,在将雨伞的杆部放置在凹槽一内时,雨伞的杆部的压力驱动行程开关开启,风机启动。此外,启动开关也可以是红外感应开关,通过检测到人体靠近则开启,人离开则不启动。进一步的,为了有效的实现对竖向出风口和横向出风口的切换,在脱水过程中,先通过竖向出风口出风,之后再横向出风口出风,所述横向出风口和所述竖向出风口分别连接有横向出风通道和竖向出风通道,所述横向出风通道与所述竖向出风通道设于所述架体的内部,所述横向出风通道的进风口和所述竖向出风通道的进风口均设有控制阀。进一步的,所述横向出风口由沿着所述前内壁或后内壁的宽度方向均匀设置的多个出风孔构成,所述竖向出风口由沿着所述前内壁或后内壁的高度方向均匀设置的多个出风孔构成。进一步的,为了实现对脱出的水的集中收集和排出,所述脱水内腔的底部设有接水沟,所述接水沟的中部设有排水孔,所述接水沟的内底壁为弧形底壁且该弧形底壁两端的高度高于中间的高度。雨水可以通过排水孔引导到水管排走,也可以通过排水孔收集到水箱,达到一定量对水箱进行清理即可,根据使用环境可以选择不同的排水结构设计,此处不做过多的限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在前支撑体和后支撑体之间形成有脱水内腔,在脱水内腔的前内壁或/和后内壁上设有T形出风口,在雨伞打开状态下,脱水内腔的长度方向的风能够对雨伞伞面上的雨水沿着雨伞伞面进行周向驱赶,直至对雨伞伞面转动一周,则实现对雨伞伞面上雨水的完全驱赶并集中在一竖条上;当前内壁和后内壁均设有T形出风口时,两个T形出风口同时朝向雨伞内外侧吹风,避免单侧吹风造成雨水渗透到没有吹风另一侧,使得雨伞带有残留的雨水,前后两侧同吹风可更有效的向同一方向驱赶雨水,将雨伞内外侧的雨水均完全驱赶并集中在一竖条上;之后脱水内腔宽度方向上的风能够对雨伞伞面上的集中在一竖条上的雨水进行刮除,也即是,在周向转动雨伞完成之后,慢慢抬起雨伞,则脱水内腔宽度方向上的风刚好与集中的呈竖条状的雨水垂直,能够在抬起雨伞的过程中实现对雨水的刮除,达到快速脱水的效果。采用本脱水机进行雨伞脱水仅需先将雨伞在撑开状态下放置在架体上,之后风机启动,转动雨伞一周,之后再抬起雨伞即可实现对雨伞的快速脱水,操作极为便捷。综上,本设计结构T形出风口的设计能够实现对伞面上雨水的有效驱赶以及快速脱水,此外,双侧同时吹风,进一步提高了雨伞伞面的脱水效率,可在短时间内完成对雨伞的脱水,使用轮转次数快,减小等待时间。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第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第二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使用状态的第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使用状态的第二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中位于雨伞内侧的竖向出风通道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中位于雨伞外侧的竖向出风通道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中位于雨伞内侧的横向出风通道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中位于雨伞外侧的横向出风通道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架体1;前支撑体2;后支撑体3;脱水内腔4;前内壁5;后内壁6;风机7;雨伞8;横向出风口9;竖向出风口10;竖向弧形凸起11;凹槽一12;凹槽二13;启动开关14;横向出风通道15;竖向出风通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雨伞快速脱水机,其特征在于:架体包括前支撑体和后支撑体,所述架体上位于所述前支撑体和后支撑体之间的区域为脱水内腔,所述脱水内腔的内壁包括前内壁和后内壁,所述前内壁位于所述前支撑体上,所述后内壁位于所述后支撑体上,所述前内壁或/和所述后内壁上设有能够分别沿着脱水内腔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进行出风的T形出风口,所述架体内部设有用于向所述T形出风口供风的风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雨伞快速脱水机,其特征在于:架体包括前支撑体和后支撑体,所述架体上位于所述前支撑体和后支撑体之间的区域为脱水内腔,所述脱水内腔的内壁包括前内壁和后内壁,所述前内壁位于所述前支撑体上,所述后内壁位于所述后支撑体上,所述前内壁或/和所述后内壁上设有能够分别沿着脱水内腔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进行出风的T形出风口,所述架体内部设有用于向所述T形出风口供风的风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伞快速脱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T形出风口包括横向出风口和竖向出风口,所述横向出风口位于所述竖向出风口的上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雨伞快速脱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内壁为弧形内壁,所述前内壁上设有朝向所述弧形内壁延伸的横向弧形凸起和竖向弧形凸起,所述前内壁上的横向出风口和竖向出风口分别沿着所述横向弧形凸起和竖向弧形凸起的长度方向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伞快速脱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为加热风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雨伞快速脱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撑体和所述后支撑体之间设有用于限定雨伞在水平状态下以雨伞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祥兴江共恒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尼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