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媒油系统膨胀槽结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264768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2: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媒油系统膨胀槽结构,包括冷油储存壳体、热油储存壳体和冷却壳体,所述冷油储存壳体的下端中部通过第一管道连接有膨胀槽下端右侧,所述膨胀槽的内腔左右两侧设有缓冲腔,所述膨胀槽的左右两端中部分别插接有进液管和第一出液管,所述缓冲腔之间设有冷却腔,所述缓冲腔相对面侧壁左右贯穿插接有导管,所述膨胀槽的上端左侧固定插接有第二出液管,所述热油储存壳体的右端上部固定插接有第二管道,所述热油储存壳体下端中部通过第四管道连接冷却壳体的右端上部。该热媒油系统膨胀槽结构,通过设备整体结构,能够提高油的质量;通过冷却壳体、通风管和散热风扇的结构,加速了油的冷却速率。

A structure of expansion tank of heat medium oil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媒油系统膨胀槽结构
本技术涉及工业
,具体为一种热媒油系统膨胀槽结构。
技术介绍
在一般热媒油系统中,热媒油的温度达到200多摄氏度,在冷热不断交换的系统中,热油通过膨胀管进入膨胀槽中。膨胀槽的温度很高,热媒油易于氧化和变质,使热媒油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热媒油系统膨胀槽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媒油系统膨胀槽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热媒油系统膨胀槽结构,包括冷油储存壳体、热油储存壳体和冷却壳体,所述冷油储存壳体的下端中部通过第一管道连接有膨胀槽下端右侧,所述膨胀槽的内腔左右两侧设有缓冲腔,所述膨胀槽的左右两端中部分别插接有进液管和第一出液管,所述缓冲腔之间设有冷却腔,所述缓冲腔相对面侧壁左右贯穿插接有导管,所述膨胀槽的上端左侧固定插接有第二出液管,所述热油储存壳体的右端上部固定插接有第二管道,所述热油储存壳体下端中部通过第四管道连接冷却壳体的右端上部,所述冷却壳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之间中部通过连接块固定连接有散热风扇,所述冷却壳体上下贯穿插接有通风管,所述冷却壳体的左端下部通过第三管道连接冷油储存壳体的右端上部。优选的,所述第一出液管和第二出液管均与第二管道相连通。优选的,所述导管设有若干个,所述导管均匀的插接在两个缓冲腔之间,所述导管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左右两侧的缓冲腔相连通。优选的,所述通风管设有若干个,所述通风管均匀贯穿插接在冷却壳体上。r>优选的,所述第一管道、第四管道和第三管道中部均连接有水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热媒油系统膨胀槽结构,通过设备的整体结构,能够避免膨胀槽内部温度较高,从而避免油产生氧化变质,并且能够利用产出的油,大大的节约了能源;通过设有冷却壳体、通风管和散热风扇的结构,能够快速的冷却冷却壳体内部的热油,加速了油的冷却速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剖视图。图中:1冷油储存壳体、2第一管道、3膨胀槽、4缓冲腔、5进液管、6第一出液管、7导管、8冷却腔、9第二出液管、10第二管道、11热油储存壳体、12第四管道、13冷却壳体、14通风管、15支撑腿、16散热风扇、17第三管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热媒油系统膨胀槽结构,包括冷油储存壳体1、热油储存壳体11和冷却壳体13,冷油储存壳体1为了储存冷油,热油储存壳体11为了储存热油,冷却壳体13为了冷却热油,所述冷油储存壳体1的下端中部通过第一管道2连接有膨胀槽3下端右侧,第一管道2为冷油的进油管,所述膨胀槽3的内腔左右两侧设有缓冲腔4,左侧的缓冲腔4为了通入热油,所述膨胀槽3的左右两端中部分别插接有进液管5和第一出液管6,进液管5为热油的进液管,第一出液管6为热油的出液管,所述缓冲腔4之间设有冷却腔8,冷却腔8内部通入冷油,从而能够吸收导管7内部的热油的热量,所述缓冲腔4相对面侧壁左右贯穿插接有导管7,所述导管7设有若干个,所述导管7均匀的插接在两个缓冲腔4之间,所述导管7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左右两侧的缓冲腔4相连通。所述膨胀槽3的上端左侧固定插接有第二出液管9,第二出液管9为吸热后油出液管,所述热油储存壳体11的右端上部固定插接有第二管道10,第二管道10为热油和吸热油的进口,所述第一出液管6和第二出液管9均与第二管道10相连通,所述热油储存壳体11下端中部通过第四管道12连接冷却壳体13的右端上部,第四管道12为了把热油通入到冷却壳体13的内部,所述冷却壳体1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腿15,所述支撑腿15的之间中部通过连接块固定连接有散热风扇16,散热风扇16通过开关外接电源,散热风扇16为市场上常见的散热风扇,所述冷却壳体13上下贯穿插接有通风管14,散热风扇16能够把风吹入通风管14的内部,使得通风管14内部产生流动空气,通风管14能够带走大量的热量,所述通风管14设有若干个,所述通风管14均匀贯穿插接在冷却壳体13上。所述冷却壳体13的左端下部通过第三管道17连接冷油储存壳体1的右端上部,第三管道17为把冷却后的冷油抽入冷油储存壳体1的内部,所述第一管道2、第四管道12和第三管道17中部均连接有水泵,水泵采用耐高温水泵,所述水泵通过开关连接电源。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媒油系统膨胀槽结构,包括冷油储存壳体(1)、热油储存壳体(11)和冷却壳体(13),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油储存壳体(1)的下端中部通过第一管道(2)连接有膨胀槽(3)下端右侧,所述膨胀槽(3)的内腔左右两侧设有缓冲腔(4),所述膨胀槽(3)的左右两端中部分别插接有进液管(5)和第一出液管(6),所述缓冲腔(4)之间设有冷却腔(8),所述缓冲腔(4)相对面侧壁左右贯穿插接有导管(7),所述膨胀槽(3)的上端左侧固定插接有第二出液管(9),所述热油储存壳体(11)的右端上部固定插接有第二管道(10),所述热油储存壳体(11)下端中部通过第四管道(12)连接冷却壳体(13)的右端上部,所述冷却壳体(1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腿(15),所述支撑腿(15)的之间中部通过连接块固定连接有散热风扇(16),所述冷却壳体(13)上下贯穿插接有通风管(14),所述冷却壳体(13)的左端下部通过第三管道(17)连接冷油储存壳体(1)的右端上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媒油系统膨胀槽结构,包括冷油储存壳体(1)、热油储存壳体(11)和冷却壳体(13),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油储存壳体(1)的下端中部通过第一管道(2)连接有膨胀槽(3)下端右侧,所述膨胀槽(3)的内腔左右两侧设有缓冲腔(4),所述膨胀槽(3)的左右两端中部分别插接有进液管(5)和第一出液管(6),所述缓冲腔(4)之间设有冷却腔(8),所述缓冲腔(4)相对面侧壁左右贯穿插接有导管(7),所述膨胀槽(3)的上端左侧固定插接有第二出液管(9),所述热油储存壳体(11)的右端上部固定插接有第二管道(10),所述热油储存壳体(11)下端中部通过第四管道(12)连接冷却壳体(13)的右端上部,所述冷却壳体(1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腿(15),所述支撑腿(15)的之间中部通过连接块固定连接有散热风扇(16),所述冷却壳体(13)上下贯穿插接有通风管(14),所述冷却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嘉琦陈文忠王东升曾立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良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