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吸附脱硫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6341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2: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塑料吸附脱硫罐,包括罐体、罐盖和吸附装置,罐体为上端开口的圆筒,罐体竖向设置,吸附装置安装在罐体内,罐盖呈圆盘状,罐盖水平扣在罐体的上端开口处;罐盖为空心结构,罐盖上表面竖向设有若干注水管,注水管与罐盖的内腔接通,罐盖的下表面固定有若干淋喷头,所有淋喷头均匀设置在罐盖的下表面,淋喷头与罐盖的内腔接通;罐体的内壁上设有环形支撑组,环形支撑组水平固定在罐体的内壁上,吸附装置设置在环形支撑组上。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塑料吸附脱硫罐,采用塑料材质提高了反应罐的耐腐蚀性,提高了罐盖与罐体之间的气密性,确保气体在上升的过程中,会最大程度的经过吸附装置,避免了气体逸出,提高了吸附效果。

Plastic adsorption desulfurization tan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塑料吸附脱硫罐
本技术涉及一种脱硫罐,具体涉及一种塑料吸附脱硫罐。
技术介绍
活性炭吸附法脱硫是现在比较成熟的烟气脱硫法方法,可利用活性碳吸附尾气中的硫,再利用喷淋的方式,将活性碳吸附的硫洗出来,生成很稀释的稀酸,既控制了尾气的排放又可将稀酸返回硫磺制酸生产车间再利用。在现有的尾气脱硫装置中,其罐体由水泥浇筑成形,并利用耐酸砖内贴防腐,且利用环氧树脂加碳膜等工艺进行防渗漏处理,盖体和管道为金属结构。但稀酸对金属物质的管道及钙盐的水泥结构有很强的腐蚀性,会对管道造成腐蚀并形成渗漏,造成检维修工作量和难度日愈加大,以及罐盖连接处漏气等问题。同时,脱硫罐内尾气在上升的过程中,还存在尾气会从活性炭吸附层/填料层的边缘和罐壁之间逸出的情况,对尾气的吸附脱除造成一定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塑料材质的吸附脱硫罐,其具有吸附率高,气密性好的优点。技术方案如下:包括罐体、罐盖和吸附装置,所述罐体为上端开口的圆筒,所述罐体竖向设置,所述吸附装置安装在所述罐体内,所述罐盖呈圆盘状,罐盖水平扣在所述罐体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塑料吸附脱硫罐,包括罐体(1)、罐盖(2)和吸附装置,所述罐体(1)为上端开口的圆筒,所述罐体(1)竖向设置,所述吸附装置安装在所述罐体(1)内,所述罐盖(2)呈圆盘状,罐盖(2)水平扣在所述罐体(1)的上端开口处,其特征在于:/n所述罐盖(2)和所述罐体(1)之间设有斜面密封机构;/n所述罐体(1)的内壁上设有环形支撑组,所述环形支撑组水平固定在所述罐体(1)的内壁,所述吸附装置设置在所述环形支撑组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料吸附脱硫罐,包括罐体(1)、罐盖(2)和吸附装置,所述罐体(1)为上端开口的圆筒,所述罐体(1)竖向设置,所述吸附装置安装在所述罐体(1)内,所述罐盖(2)呈圆盘状,罐盖(2)水平扣在所述罐体(1)的上端开口处,其特征在于:
所述罐盖(2)和所述罐体(1)之间设有斜面密封机构;
所述罐体(1)的内壁上设有环形支撑组,所述环形支撑组水平固定在所述罐体(1)的内壁,所述吸附装置设置在所述环形支撑组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吸附脱硫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支撑组包括至少两个环形支撑(5),所有所述环形支撑(5)从上到下依次水平固定在所述罐体(1)的内壁,所有所述环形支撑(5)的内径从上到下依次缩小;
所述吸附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吸附件(6),所述吸附件(6)呈圆饼状,所述吸附件(6)与所述环形支撑(5)一一对应,所有所述吸附件(6)从上到下依次设置在对应的所述环形支撑(5)上,所有所述吸附件(6)的半径从上到下依次缩小,所述吸附件(6)位于对应的所述环形支撑(5)的正上方,所述吸附件(6)的下表面落在对应的所述环形支撑(5)的上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塑料吸附脱硫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件(6)包括吸附底板(7)和吸附模块(8),所述吸附底板(7)呈圆盘状,所述吸附底板(7)水平设置在对应的所述环形支撑(5)上,所述吸附底板(7)的下表面落在对应的所述环形支撑(5)的上表面;
所述吸附模块(8)位于所述吸附底板(7)的上表面,所述吸附底板(7)外边缘还竖向设有围边,所述围边位于所述吸附底板(7)的上表面,所述吸附模块(8)位于所述围边内,所述吸附底板(7)上贯穿有若干过水孔,所有所述过水孔均匀分布在所述吸附底板(7)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塑料吸附脱硫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底板(7)的上表面中心还竖向设有吊臂(9),所述吊臂(9)的上端设有吊环,所述吸附底板(7)下表面还设有以所述吊臂(9)下端为中心水平向外发散分布的若干加强杆(10),所有所述加强杆(10)的外端分别位于对应的所述环形支撑(5)的上表面,所述吊臂(9)的下端穿过所述吸附底板(7)并与所有所述加强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兰洲江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化重庆涪陵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