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固体燃料的可调式分级着火燃烧器,属于燃烧器技术领域,其通过燃料输送室、气体输送室、中心管道、开缝钝体挡板和点火组件的对应设置,可实现主燃料气流(一次风)、空气气流(二次风)和中心燃料气流的稳定输送,利用点火组件可快速点燃两挡板单元之间的中心燃料气流,形成值班火焰,并通过开缝钝体挡板的设置在稳燃腔中形成回流区和燃料浓度富集区,继而利用值班火焰可快速、稳定地点燃主燃料气流中的固体燃料,实现燃料的稳定、高效燃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燃烧器结构简单,控制便捷,可准确实现不同挥发份值固体燃料的稳定点燃和高效燃烧,适用范围广,能源利用率高,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和推广价值。
An adjustable staged ignition burner for solid fu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固体燃料的可调式分级着火燃烧器
本技术属于燃烧器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固体燃料的可调式分级着火燃烧器。
技术介绍
在工业生产中,钝体燃烧器是工业锅炉中广泛应用的燃烧设备之一,其通过燃烧器钝体的设置,可以较好起到稳定火焰的、改善燃烧的作用,被广泛应用在燃用劣质烟煤、贫煤、或无烟煤以及低热值燃气的锅炉上,能一定程度上提高燃烧效率,增强低负荷下锅炉的运行能力。但是,现有燃烧器在提高锅炉稳燃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炉膛内最高火焰的温度,导致炉膛火焰的温度过高从而使得燃烧器的烧嘴容易损坏,这在使用高热值燃料时尤为严重;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火焰的冲墙贴壁引起锅炉爆管,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和应用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固体燃料的可调式分级着火燃烧器,可以实现不同挥发分值固体燃料的分级着火,实现固体燃料的快速点燃和稳定燃烧,提升燃料燃烧的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固体燃料的可调式分级着火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燃料输送室、气体输送室、中心管道、稳燃腔和点火组件;所述气体输送室为一端封闭,另一端开放的筒状结构,所述稳燃腔设置在所述气体输送室的开放端一侧,且所述气体输送室的封闭端上开设有通孔,并在靠近其密封端的一侧设置有风道,即二次风道;所述燃料输送室和所述中心管道分别为两端开放的筒状结构;所述燃料输送室的一端穿过所述通孔后沿轴向伸入于所述气体输送室中,并以端部对正所述稳燃腔;所述中心管道沿轴向设置于所述燃料输送室的中部,并在所述中心管道与所述燃料输送室内壁之间形成主燃料气流的输送通道,即一次风道;所述中心管道的一端正对所述稳燃腔,并在该端部上设置有开缝钝体挡板;所述开缝钝体挡板包括分设于所述中心管道端部上下两侧的两个挡板单元,所述挡板单元的一端活动连接在所述中心管道上,其另一端可绕活动连接的端部转动,以改变两所述挡板单元所夹的角度;所述点火组件呈长杆状结构,其同轴设置于所述中心管道中,并在所述点火组件与所述中心管道内壁之间形成中心燃料气流的输送通道,且所述点火组件的一端伸入两所述挡板单元之间,用于两挡板单元之间中心燃料的点火。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燃料输送室中对应所述挡板单元设置有至少一个挡板联动杆,其一端活动连接在所述挡板单元的板面上,并可通过拉动其另一端来改变所述挡板单元的角度。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对应所述挡板联动杆设置有电机,以用于控制所述挡板联动杆拉动所述挡板单元。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燃料输送室与所述气体输送室的内壁之间沿环向间隔设置有若干旋流叶片。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点火组件为点火油枪,其中部沿轴向设置有输油管道。上述改进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总体而言,通过本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适用于固体燃料的可调式分级着火燃烧器,其通过燃料输送室、气体输送室、中心管道、开缝钝体挡板和点火组件的对应设置,可实现主燃料气流(一次风)、空气气流(二次风)和中心燃料气流的稳定输送,利用点火组件可快速点燃两挡板单元之间的中心燃料气流,形成值班火焰,并通过开缝钝体挡板的设置在稳燃腔中形成回流区和燃料浓度富集区,继而利用值班火焰可快速、稳定地点燃主燃料气流中的固体燃料,实现燃料的稳定、高效燃烧,有效提升燃料的燃烧效率,节约能源,降低燃料应用成本;(2)本技术的适用于固体燃料的可调式分级着火燃烧器,其通过设置可偏转调节的开缝钝体挡板,利用两挡板单元的对应调节,有效实现了回流区长度和大小的控制,使得燃烧器可以满足不同挥发份值的固体燃料,扩大了燃烧器的使用范围,降低了燃烧器的应用成本;(3)本技术的适用于固体燃料的可调式分级着火燃烧器,其通过对应设置气体输送室和燃料输送室的设置形式,使得二次风从燃料输送室的外周环向输入稳燃腔中,从而可有效避免一次风气流的冲墙贴壁,避免了炉膛结渣的问题,提升了燃烧器使用的稳定性,延长了燃烧器的使用寿命;(4)本技术的适用于固体燃料的可调式分级着火燃烧器,其结构简单,控制便捷,可准确实现不同挥发份值固体燃料的稳定点燃和高效燃烧,适用范围广,能源利用率高,有效降低了燃烧器和固体燃料的应用成本,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和推广价值。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适用于固体燃料的可调式分级着火燃烧器的结构剖视图;在所有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技术特征,具体为:1.燃料输送室,2.气体输送室,201.二次风道,202.旋流叶片;3.挡板联动杆,4.开缝钝体挡板,5.点火组件;6.中心管道,7.稳燃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适用于固体燃料的可调式分级着火燃烧器如图1中所所示。其中,包括燃料输送室1和气体输送室2,前者用于输送用于燃烧的固体燃料,例如优选实施例中的煤粉,后者用于输送用于固体燃料燃烧的空气,燃料输送室1的一端伸入气体输送室2中,并在气体输送室2的一侧设置有如图所示供燃料稳定燃烧的稳燃腔7。具体地,优选实施例中的燃料输送室1为内部中空且横截面呈圆形的圆管状结构,当然,其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优选设置成横截面为方形、椭圆形或者为多边形的筒状结构;进一步地,燃料输送室1的一端伸入气体输送室2中,气体输送室2的一侧匹配燃料输送室1的外周后密封,如图1中所示,并在燃料输送室1的外周环向形成主空气的输送通道。相应地,对应气体输送室2设置有二次风道201,用于将主空气(二次风)输入气体输送室2中;进一步地,主空气向稳燃腔7中的输送可以采用直流输送的形式,也可选择旋流输送的形式,当主空气的输送形式为旋流输送时,在燃料输送室1与气体输送室2之间沿环向间隔设置有若干旋流叶片202,用于将二次风道201中的主空气稳定输送带稳燃腔7中。进一步地,优选实施例中的燃料输送室1中部沿轴向设置有中心管道6,其靠近稳燃腔7的一端优选不伸出于燃料输送室1的端部;优选实施例中的中心管道6为横截面为方形的通管结构,其靠近稳燃腔7的一端外周设置有开缝钝体挡板4,其包括分设于中心管道6上下管壁外周上的两个挡板单元,通过两挡板单元的设置,在稳燃腔7靠近开缝钝体挡板4的一侧形成稳定的烟气回流区,如图1中所示;进一步地,挡板单元的一端为连接端,该连接端与中心管道6的外周壁面活动连接,优选实施例中为铰接,使得挡板单元可绕连接端转动一定角度,以调节两挡板单元之间所夹的角度,进而调节回流区的大小和回流量的多少。进一步地,在实际工作时,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固体燃料的可调式分级着火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燃料输送室、气体输送室、中心管道、稳燃腔和点火组件;/n所述气体输送室为一端封闭,另一端开放的筒状结构,所述稳燃腔设置在所述气体输送室的开放端一侧,且所述气体输送室的封闭端上开设有通孔,并在靠近其密封端的一侧设置有风道,即二次风道;/n所述燃料输送室和所述中心管道分别为两端开放的筒状结构;所述燃料输送室的一端穿过所述通孔后沿轴向伸入于所述气体输送室中,并以端部对正所述稳燃腔;所述中心管道沿轴向设置于所述燃料输送室的中部,并在所述中心管道与所述燃料输送室内壁之间形成主燃料气流的输送通道,即一次风道;/n所述中心管道的一端正对所述稳燃腔,并在该端部上设置有开缝钝体挡板;所述开缝钝体挡板包括分设于所述中心管道端部上下两侧的两个挡板单元,所述挡板单元的一端活动连接在所述中心管道上,其另一端可绕活动连接的端部转动,以改变两所述挡板单元所夹的角度;/n所述点火组件呈长杆状结构,其同轴设置于所述中心管道中,并在所述点火组件与所述中心管道内壁之间形成中心燃料气流的输送通道,且所述点火组件的一端伸入两所述挡板单元之间,用于两挡板单元之间中心燃料的点火。/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固体燃料的可调式分级着火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燃料输送室、气体输送室、中心管道、稳燃腔和点火组件;
所述气体输送室为一端封闭,另一端开放的筒状结构,所述稳燃腔设置在所述气体输送室的开放端一侧,且所述气体输送室的封闭端上开设有通孔,并在靠近其密封端的一侧设置有风道,即二次风道;
所述燃料输送室和所述中心管道分别为两端开放的筒状结构;所述燃料输送室的一端穿过所述通孔后沿轴向伸入于所述气体输送室中,并以端部对正所述稳燃腔;所述中心管道沿轴向设置于所述燃料输送室的中部,并在所述中心管道与所述燃料输送室内壁之间形成主燃料气流的输送通道,即一次风道;
所述中心管道的一端正对所述稳燃腔,并在该端部上设置有开缝钝体挡板;所述开缝钝体挡板包括分设于所述中心管道端部上下两侧的两个挡板单元,所述挡板单元的一端活动连接在所述中心管道上,其另一端可绕活动连接的端部转动,以改变两所述挡板单元所夹的角度;
所述点火组件呈长杆状结构,其同轴设置于所述中心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午琪,靳世平,裴青龙,李小文,王钦,吴海娟,陈勇波,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安和节能新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