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脱除渗滤液浮渣和沉积物的固液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6223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2: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脱除渗滤液浮渣和沉积物的固液分离装置,包括沉淀仓、刮渣装置和输送挤压装置;刮渣装置设置在沉淀仓的仓面;刮渣装置包括固定在仓架上的电机以及通过电机驱动转动的转动轴I,转动轴I通过链条和转动轴II传动连接,刮渣板固定在连接转动轴I和转动轴II的链条上;输送挤压装置包括驱动电机以及与驱动电机传动连接的螺旋轴,螺旋轴设置在螺旋槽内,螺旋槽末端部为出料口,螺旋槽出料口处设有重锤门;螺旋槽设置在沉淀仓底部且与沉淀仓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固液分离装置采用沉淀仓和螺旋输送挤压机构配合的方式,可有效解决渗滤液储坑底部沉积物淤积、清理困难的问题。

A solid-liquid separation device for removing scum and sediment from leach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脱除渗滤液浮渣和沉积物的固液分离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脱除渗滤液浮渣和沉积物的固液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多年来,生活垃圾产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其处置问题一直是环保产业的热点。同时产生于生活垃圾的渗滤液由于其复杂的水质情况,处理难度大,实际生产中仍存在各种问题亟待解决。本技术从渗滤液前处理的角度出发,拟解决渗滤液中大量的砂砾和浮渣的去除问题,由于此类杂质具有粒径较大、坚硬及物料成分复杂的特点,渗滤液储坑底部沉积物淤积、水面漂浮物众多;一方面渗滤液恶臭严重,清理环境恶劣;另一方面在渗滤液泵送入后续处理设备时易出现堵泵问题。基于此,有必要研发一种用于脱除渗滤液浮渣和沉积物的固液分离设备,避免了人工的清理与维修。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脱除渗滤液浮渣和沉积物的固液分离装置,该固液分离装置可通过沉淀、螺旋输送挤压以及刮渣装置将渗滤液中的沉积物和浮渣去除,达到固液分离及物料脱水的目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脱除渗滤液浮渣和沉积物的固液分离装置,包括沉淀仓、刮渣装置和输送挤压装置;刮渣装置设置在沉淀仓的仓面;刮渣装置包括固定在仓架上的电机以及通过电机驱动转动的转动轴I,转动轴I通过链条和转动轴II传动连接,刮渣板固定在连接转动轴I和转动轴II的链条上;输送挤压装置包括驱动电机以及与驱动电机传动连接的螺旋轴,螺旋轴设置在螺旋槽内,螺旋槽末端部为出料口,螺旋槽出料口处设有重锤门;螺旋槽设置在沉淀仓底部且与沉淀仓连通。>其中,螺旋槽呈倾斜角度设置在沉淀仓底部,螺旋轴贯穿整个螺旋槽,螺旋轴一部分位于沉淀仓内的水面下方,一部分位于沉淀仓的水面上方。其中,所述沉淀仓包括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与外部渗滤液排放管连通,沉淀仓内设有浮渣挡板,浮渣挡板固定在沉淀仓内壁上。其中,连接转动轴I和转动轴II的链条上可设置多块刮渣板,刮渣板推动浮渣往液面以上的螺旋轴叶片方向聚集。其中,所述螺旋轴包括输送段和挤压段,螺旋轴输送段螺距不变,螺旋轴挤压段的螺距沿出料方向逐渐减小。其中,所述螺旋轴挤压段初始端设有压缩水导流槽,压缩水导流槽将压缩出的水回流至沉淀仓内。其中,所述重锤门包括门板、螺杆以及穿插在螺杆上的重锤,门板和螺杆转动连接,门板与螺旋槽出口端也转动连接。其中,所述螺旋槽底部设有放空阀门。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固液分离装置采用沉淀仓和螺旋输送挤压机构配合的方式,可有效解决渗滤液储坑底部沉积物淤积、清理困难的问题,且螺旋输送挤压机构分离出的物料含水率较低;其次,对于渗滤液中难去除的浮渣,本技术采用刮渣装置将水面浮渣推送至螺旋铰刀处,从而被螺旋输送挤压机构带出;最后,本技术可有效解决渗滤液泵送过程中的堵泵问题,且设备结构简单,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用于脱除渗滤液浮渣和沉积物的固液分离装置的剖视图;图2为刮渣装置固定在仓架上的俯视图;图3为沉淀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沉淀仓的俯视图;图5为沉淀仓的左视图;图6为用于脱除渗滤液浮渣和沉积物的固液分离装置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但是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如图1~6所示,本技术用于脱除渗滤液浮渣和沉积物的固液分离装置,包括沉淀仓1、刮渣装置和输送挤压装置;刮渣装置设置在沉淀仓1的仓面;刮渣装置包括固定在仓架30上的电机6以及通过电机6驱动转动的转动轴I18,转动轴I18通过链条8和转动轴II32传动连接,刮渣板7固定在连接转动轴118和转动轴II32的链条8上,连接转动轴I18和转动轴II32的链条8上可设置多块刮渣板7,刮渣板7推动浮渣往液面以上的螺旋轴10叶片方向聚集;输送挤压装置包括驱动电机14、减速机19以及与驱动电机14传动连接的螺旋轴10,驱动电机14的输出轴通过减速机19与螺旋轴10传动连接,螺旋轴10设置在螺旋槽22内,螺旋槽22末端部为出料口,螺旋槽22出料口处设有重锤门,重锤门包括门板11、螺杆12以及穿插在螺杆12上的重锤13,门板11和螺杆12转动连接,门板11与螺旋槽22出口端也转动连接,重锤门在物料的推送下进行开合移动;螺旋槽22呈一定倾斜角度设置在沉淀仓1底部,螺旋槽22与沉淀仓1相互连通。沉淀仓1包括进水口2和出水口3,进水口2与外部渗滤液排放管通过法兰固定连接,沉淀仓1内设有浮渣挡板4,浮渣挡板4固定在沉淀仓1的内壁上。螺旋轴10包括输送段23和挤压段24,输送段23螺距不变,挤压段24的螺距沿出料方向逐渐减小,挤压段24螺距的变化由物料所需压缩比决定。螺旋轴挤压段24初始端设有压缩水导流槽9,压缩水导流槽9将压缩出的水回流至沉淀仓1内;螺旋槽22底部还设有手动放空阀门15。沉淀仓1的进水口2与出水口3保持一定的距离,沉淀仓1中的浮渣挡板4深入仓底,浮渣挡板4能够防止浮渣随渗滤液从进水口2流入沉淀仓1后越过挡板4直接排出;渗滤液越过浮渣挡板4后通过溢流堰16进入导流槽5中,导流槽5将渗滤液从出水口3排出沉淀仓1,溢流堰16上设有筛网以拦截浮渣;刮渣装置设置在沉淀仓1仓面,开启刮渣装置,电机6转动带动齿轮17转动(包括两个齿轮,一个齿轮固定在电机6的转轴上,一个齿轮固定在转动轴I18的端部,两个齿轮通过链条31传动连接),电机6固定在沉淀仓1仓架30上,转动轴I18和转动轴II32分别通过轴承结构33固定在仓架30上,转动轴I18和转动轴II32通过链条8传动连接,齿轮17转动带动转动轴I18转动,从而带动转动轴II32转动,刮渣板7固定在链条8上,链条8带动刮渣板7水平循环移动,将沉淀仓1液面浮渣推送到螺旋轴10露出液面的螺旋叶片处,从而将浮渣运出。螺旋轴10贯穿于螺旋槽22中,输送挤压机构与沉淀仓1通过螺旋槽22连通,螺旋槽22倾斜一定角度设置于沉淀仓1底部;螺旋轴10包括输送段23和挤压段24,输送段23螺距不变,用于将沉淀仓1底部的沉积物输送出螺旋槽22;挤压段24的螺距沿出料方向逐渐减小,此段可以将输送出液面的沉积物进一步压缩,降低其含水率;挤压段24上方设有压缩水导流槽9,沉积物和浮渣在挤压段24被压缩,压出的水分流入压缩水导流槽9,并回流入沉淀仓1;重锤门设置在螺旋槽22的出料口,沉积物和浮渣在螺旋轴10的输送挤压作用下,被输送到出料口,出料口由重锤门的门板11控制开合;门板11与螺杆12转动连接,螺杆12上穿插有重锤13,可通过更换不同重量的重锤13控制出料口的出口阻力,实现一定的脱水效果同时保证出料顺畅;在物料间的推送下,沉积物克服重锤门的阻力,排出设备外实现固液分离。压缩水导流槽9两侧的侧壁左右延伸作为挡板21,挡板21可防止刮渣板7在转动过程渗滤液和浮渣飞溅出设备外,以及挤压段24和重锤门配合挤压物料的过程中,物料被挤出设备外;螺旋槽22底部最下端还设有手动放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脱除渗滤液浮渣和沉积物的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沉淀仓、刮渣装置和输送挤压装置;刮渣装置设置在沉淀仓的仓面;刮渣装置包括固定在仓架上的电机以及通过电机驱动转动的转动轴I,转动轴I通过链条和转动轴II传动连接,刮渣板固定在连接转动轴I和转动轴II的链条上;输送挤压装置包括驱动电机以及与驱动电机传动连接的螺旋轴,螺旋轴设置在螺旋槽内,螺旋槽末端部为出料口,螺旋槽出料口处设有重锤门;螺旋槽设置在沉淀仓底部且与沉淀仓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脱除渗滤液浮渣和沉积物的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沉淀仓、刮渣装置和输送挤压装置;刮渣装置设置在沉淀仓的仓面;刮渣装置包括固定在仓架上的电机以及通过电机驱动转动的转动轴I,转动轴I通过链条和转动轴II传动连接,刮渣板固定在连接转动轴I和转动轴II的链条上;输送挤压装置包括驱动电机以及与驱动电机传动连接的螺旋轴,螺旋轴设置在螺旋槽内,螺旋槽末端部为出料口,螺旋槽出料口处设有重锤门;螺旋槽设置在沉淀仓底部且与沉淀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脱除渗滤液浮渣和沉积物的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螺旋槽呈倾斜角度设置在沉淀仓底部,螺旋轴贯穿整个螺旋槽,螺旋轴一部分位于沉淀仓内的水面下方,一部分位于沉淀仓的水面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脱除渗滤液浮渣和沉积物的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仓包括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与外部渗滤液排放管连通,沉淀仓内设有浮渣挡板,浮渣挡板固定在沉淀仓内壁上。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德厚杨东方乔莉莉杜飞郭彦鹏韦娟胡正夏葛中怀
申请(专利权)人:中材国际环境工程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