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留置针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6134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1: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留置针组件,包括:三通针座、输液导管和三通连接座,所述三通针座的前端设有留置软管,所述三通针座内穿入有穿刺针,所述三通针座内设有单向瓣膜阀,所述单向瓣膜阀允许液体从后端向前端流动且阻碍液体从前端向后端流动,所述三通针座具有药液输入口;所述输液导管的一端与所述三通针座的药液输入口连通;所述三通连接座的前端具有引流管,所述引流管与所述输液导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引流管在从后端向前端的方向上呈弯曲的弧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留置针组件,通过在三通针座内设置单向瓣膜阀,并将引流管设计为从后端向前端的方向上呈弯曲的弧形,可以避免回流,且使用方便省力。

A retention pin 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留置针组件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留置针组件。
技术介绍
静脉输液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其中,静脉留置针是静脉输液的常规装置。然而,相关技术中的留置针,容易发生回流的现象,影响正常治疗,若不及时发现处理,还会给患者埋下健康隐患,另外,三通连接座与患者手臂几乎平行,导致医务人员操作费力,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留置针组件,所述留置针组件可以避免回流,且使用方便省力。根据本技术的留置针组件,包括结构:三通针座、输液导管和三通连接座,所述三通针座的前端设有留置软管,所述三通针座内穿入有穿刺针,所述三通针座内设有单向瓣膜阀,所述单向瓣膜阀允许液体从后端向前端流动且阻碍液体从前端向后端流动,所述三通针座具有药液输入口;所述输液导管的一端与所述三通针座的药液输入口连通;所述三通连接座的前端具有引流管,所述引流管与所述输液导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引流管在从后端向前端的方向上呈弯曲的弧形。根据本技术的留置针组件,通过在三通针座内设置单向瓣膜阀,并将引流管设计为从后端向前端的方向上呈弯曲的弧形,可以避免回流,且使用方便省力。可选地,所述单向瓣膜阀设在所述留置软管内。可选地,所述单向瓣膜阀包括:环形外壁和多个弹性瓣膜,所述环形外壁连接所述留置软管,多个所述弹性瓣膜沿周向设在所述环形外壁的内周面,相邻的两个所述弹性瓣膜对接设置,每个所述弹性瓣膜在后端向前端的液体压力作用下发生形变形成缝隙以允许液体从后端向前端流动。有利地,每个所述弹性瓣膜的厚度在所述环形外壁的径向方向上从外向内递减。有利地,每个所述弹性瓣膜为硅胶瓣膜。可选地,所述三通连接座包括尾管、旁接管和所述引流管,所述尾管从后向前延伸为直管,所述旁接管为倾斜连接在所述尾管的侧壁的直管,所述引流管连接在所述尾管的前端。有利地,所述引流管在从后向前的方向上呈偏向所述旁接管弯曲的弧形。有利地,所述引流管在从后向前的方向上远离所述尾管和所述旁接管所在的平面呈弯曲的弧形。具体地,所述引流管的曲率半径在5mm-30mm之间。具体地,所述引流管的直径在从后端向前端的方向上逐渐减小,且所述引流管的延伸长度在5mm-30mm之间。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留置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留置针组件的单向瓣膜阀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三通针座;2-输液导管;3-三通连接座;4-单向瓣膜阀;11-留置软管;12-穿刺针;13-药液输入口;31-引流管;32-尾管;33-旁接管;41-环形外壁;42-弹性瓣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参照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留置针组件包括:三通针座1、输液导管2和三通连接座3。其中,为了便于描述和理解,前后方向以图示的前后方向为例。所述三通针座1的前端设有留置软管11,所述三通针座1内穿入有穿刺针12,所述三通针座1内设有单向瓣膜阀4,所述单向瓣膜阀4允许液体从后端向前端流动且阻碍液体从前端向后端流动,所述三通针座1具有药液输入口13;所述输液导管2的一端与所述三通针座1的药液输入口13连通;所述三通连接座3的前端具有引流管31,所述引流管31与所述输液导管2的另一端连通,所述引流管31在从后端向前端的方向上呈弯曲的弧形。使用时,穿刺针12的前端刺破患者静脉,药液从后向前依次流过三通连接座3、输液导管2、药液输入口13和单向瓣膜阀4,然后经过穿刺针12注射至患者体内,将引流管31设计为在从后端向前端的方向上呈弯曲的弧形,可以使三通连接座3与患者手臂之间形成夹角和间隙,方便医务人员将留置针组件与其他器件连接,操作方便省力。注射过程中,单向瓣膜阀4允许药液从后端向前端流动,从而可以正常输液,一旦发生血液回流现象,单向瓣膜阀4阻碍血液从前端向后端流动,因此可以避免回流堵管现象发生,提高安全性。本技术的留置针组件,通过在三通针座1内设置单向瓣膜阀4,并将引流管31设计为从后端向前端的方向上呈弯曲的弧形,可以避免回流,且使用方便省力。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所述单向瓣膜阀4设在所述留置软管11内。其中,所述单向瓣膜阀4包括:环形外壁41和多个弹性瓣膜42,所述环形外壁41连接所述留置软管11,多个所述弹性瓣膜42沿周向设在所述环形外壁41的内周面,相邻的两个所述弹性瓣膜42对接设置,每个所述弹性瓣膜42在后端向前端的液体压力作用下发生形变形成缝隙以允许液体从后端向前端流动。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例如,在如图2所示的示例中,单向瓣膜阀4包括环形外壁41和三个弹性瓣膜42,三个弹性瓣膜42在后端向前端的液体压力作用下发生形变形成缝隙,允许药液从后端向前端流动,从而可以正常输液,一旦发生血液回流现象,桑弹性瓣膜42对接设置,阻碍血液从前端向后端流动,可避免回流堵管现象发生。有利地,每个所述弹性瓣膜42的厚度在所述环形外壁41的径向方向上从外向内递减。有利地,每个所述弹性瓣膜42为硅胶瓣膜。由此,利于弹性瓣膜42发生弹性形变,且安全健康。如图1所示,所述三通连接座3包括尾管32、旁接管33和所述引流管31,所述尾管32从后向前延伸为直管,所述旁接管33为倾斜连接在所述尾管32的侧壁的直管,所述引流管31连接在所述尾管32的前端。有利地,所述引流管31在从后向前的方向上呈偏向所述旁接管33弯曲的弧形。有利地,所述引流管31在从后向前的方向上远离所述尾管32和所述旁接管33所在的平面呈弯曲的弧形。由此,可以将引流管31设计为偏向旁接管33且偏离患者手臂平面的弧形,可选地,如图1所示,所述引流管的前端部分与所述引流管的后端部分之间的夹角A满足:125°≤A≤130°,方便医务人员将留置针组件与其他器件连接,操作方便省力。具体地,所述引流管31的曲率半径在5mm-30mm之间。具体地,所述引流管31的直径在从后端向前端的方向上逐渐减小,且所述引流管31的延伸长度在5mm-30mm之间。这样,可以方便加工制造,节约成本。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留置针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三通针座、输液导管和三通连接座,/n所述三通针座的前端设有留置软管,所述三通针座内穿入有穿刺针,所述三通针座内设有单向瓣膜阀,所述单向瓣膜阀允许液体从后端向前端流动且阻碍液体从前端向后端流动,所述三通针座具有药液输入口;/n所述输液导管的一端与所述三通针座的药液输入口连通;/n所述三通连接座的前端具有引流管,所述引流管与所述输液导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引流管在从后端向前端的方向上呈弯曲的弧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留置针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三通针座、输液导管和三通连接座,
所述三通针座的前端设有留置软管,所述三通针座内穿入有穿刺针,所述三通针座内设有单向瓣膜阀,所述单向瓣膜阀允许液体从后端向前端流动且阻碍液体从前端向后端流动,所述三通针座具有药液输入口;
所述输液导管的一端与所述三通针座的药液输入口连通;
所述三通连接座的前端具有引流管,所述引流管与所述输液导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引流管在从后端向前端的方向上呈弯曲的弧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留置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瓣膜阀设在所述留置软管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留置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瓣膜阀包括:环形外壁和多个弹性瓣膜,所述环形外壁连接所述留置软管,多个所述弹性瓣膜沿周向设在所述环形外壁的内周面,相邻的两个所述弹性瓣膜对接设置,每个所述弹性瓣膜在后端向前端的液体压力作用下发生形变形成缝隙以允许液体从后端向前端流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留置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弹性瓣膜的厚度在所述环形外壁的径向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瑞文欧阳淑怡张小妮黄凤贤宁雪艳李严丽周妍柯苹芳李浩君蔡丹娜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