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留置针用防针刺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94631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10: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留置针用防针刺组件,属于一种医疗器械,该组件包括防针刺保护器和钢针,钢针上设有大于钢针外径的凸起,防针刺保护器包括限位座和上挡板;限位座包括横向设置的底板、中挡板和固定连接底板和中挡板的第一连板;底板和中挡板上分别设有供钢针穿过的限位孔和通过口,限位孔的外径大于钢针外径但小于凸起外径,通过口的长和宽都大于凸起外径;底板上固定设有向上延伸的弹性臂,弹性臂远离底板的一端设有朝向远离钢针方向横向设置的卡座,卡座远离钢针的一侧边通过第二连板连接上挡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拔针时将钢针自动收纳防护,防刺效果好、弹性臂回弹力度大。

An anti acupuncture component for retaining need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留置针用防针刺组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是一种留置针用防针刺组件。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血管损伤较小的留置针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在输液操作过程中,穿刺结束后需要将穿刺钢针从留置软管中抽出并妥善处理,这个过程中有可能刺伤医护人员,导致医护人员受伤乃至交叉感染,危害他们的健康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在拔针时将钢针自动收纳防护的留置针用防针刺组件,防刺效果好、回弹力度大。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技术是一种留置针用防针刺组件,其特点是:所述防针刺组件包括防针刺保护器和钢针;所述钢针上设有大于钢针外径的凸起;所述防针刺保护器包括限位座和上挡板;所述限位座包括底板、中挡板和第一连板,底板和中挡板横向设置且中挡板设置在底板的上方,第一连板分别与底板和中挡板固定连接;底板和中挡板上分别设有供钢针穿过的限位孔和通过口,限位孔的外径大于钢针外径但小于凸起外径,通过口的长和宽大于凸起外径;钢针穿过限位孔和通过口,且凸起位于底板上方;所述底板上固定设有向上延伸的弹性臂,弹性臂远离底板的一端设有朝向远离钢针方向横向设置的卡座,卡座远离钢针的一侧边通过第二连板连接上挡板;所述上挡板与底板之间的距离不小于钢针尖端与凸起之间的距离,所述中挡板和底板之间的距离不大于钢针尖端与凸起之间的距离;防针刺保护器有撑开状态和防护状态,撑开状态为上挡板抵靠在钢针外壁上的状态,防护状态为钢针尖端位于上挡板下方的状态;在防护状态下,上挡板在中挡板上的正投影将通过口完全覆盖。以上所述的留置针用防针刺组件,其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连板分别固定连接在底板和中挡板同一侧边的端部上。以上所述的留置针用防针刺组件,其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连接处为底板和中挡板远离弹性臂的侧边的端部上。以上所述的留置针用防针刺组件,其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底板和中挡板呈平行设置,在撑开状态下上挡板与底板和中挡板也呈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连板分别与底板和中挡板呈垂直设置,在防护状态下弹性臂与中挡板也呈垂直设置。以上所述的留置针用防针刺组件,其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二连板与卡座之间的夹角为60°~80°。以上所述的留置针用防针刺组件,其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二连板与卡座之间的夹角为70°。以上所述的留置针用防针刺组件,其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上挡板远离第二连板的一侧边设有挡边,所述挡边为开口朝向第二连板的圆弧形;所述通过口延伸至中挡板靠近弹性臂的一侧边。以上所述的留置针用防针刺组件,其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防针刺保护器由不锈钢带弯折制成。以上所述的留置针用防针刺组件,其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不锈钢带的厚度为0.05mm~0.30mm,所述通过口的长和宽比限位孔的外径大0.05mm~0.25mm。以上所述的留置针用防针刺组件,其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不锈钢带的厚度为0.15mm,所述通过口的长和宽比限位孔的外径大0.12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能够在拔针时将针尖自动收纳于防针刺保护器内,避免医护人员被针尖刺伤引发感染,防刺效果较好;弹性臂固定连接在底板侧边,使防针刺保护器的回弹力度更大、防护迅速。(2)本技术通过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将第一连板分别固定连接在底板和中挡板远离弹性臂的同一侧边的端部上,使防针刺保护器的结构一体性更强。(3)本技术通过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使底板、中挡板和上挡板呈平行设置,第一连板和弹性臂与中挡板呈垂直设置,使防针刺保护器的结构更加紧凑,占用空间更小。(4)本技术通过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使第二连板与卡座之间的夹角为70°,使上挡板的防护效果更好。(5)本技术通过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上挡板的侧边设置圆弧形挡边,可以减小钢针移动时的摩擦,使拔针更加轻松;通过口延伸至中挡板的一侧边,便于钢针的装配。(6)本技术通过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采用厚度为0.15mm的不锈钢带弯折制成防针刺保护器,坚固耐用、复位迅速、便于生产。(7)本技术通过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使通过口的长和宽比限位孔的外径大0.12mm,避免钢针移动时在径向晃动,能够保持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此时防针刺保护器处于撑开状态;图2为防针刺保护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钢针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防针刺保护器处于防护状态时的示意图。图中:1—防针刺保护器,2—钢针,3—凸起,4—底板,5—中挡板,6—第一连板,7—限位孔,8—通过口,9—卡座,10—弹性臂,11—第二连板,12—上挡板,13—挡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的说明,以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技术,而不构成对其权利的限制。实施例1:参照图1—图4,一种留置针用防针刺组件,所述防针刺组件包括防针刺保护器1和钢针2,所述钢针2上设有大于钢针2外径的凸起3;所述防针刺保护器1包括限位座和上挡板12;所述限位座包括底板4、中挡板5和第一连板6,底板4和中挡板5横向设置且中挡板5设置在底板4的上方,第一连板6分别与底板4和中挡板5固定连接;底板4和中挡板5上分别设有供钢针2穿过的限位孔7和通过口8,限位孔7的外径大于钢针2外径但小于凸起3外径,通过口8的长和宽都大于凸起3外径;钢针2穿过限位孔7和通过口8,且凸起3位于底板4上方;所述底板4上固定设有向上延伸的弹性臂10,弹性臂10远离底板4的一端设有朝向远离钢针2方向横向设置的卡座9,卡座9远离钢针2的一侧边通过第二连板11连接上挡板12;所述上挡板12与底板4之间的距离不小于钢针2尖端与凸起3之间的距离,所述中挡板5和底板4之间的距离不大于钢针2尖端与凸起3之间的距离;防针刺保护器1有撑开状态和防护状态,撑开状态为上挡板12抵靠在钢针2外壁上的状态,防护状态为钢针2尖端位于上挡板12下方的状态;在防护状态下,上挡板12在中挡板5上的正投影将通过口8完全覆盖。防针刺保护器1进行防护的过程为:将防针刺组件与留置针其他组件进行装配,其中防针刺保护器1安装在弹片座内,弹片座安装在软管座内,软管座的侧边设有缺口。装配时,防针刺保护器1处于撑开状态,钢针2不断远离防针刺保护器1移动。此时,上挡板12、第二连板11、卡座9和弹性臂10在钢针2的作用下朝向远离钢针2的方向发生弹性形变,使卡座9卡挂在软管座的缺口处,防止防针刺保护器1从软管座中脱出。底板4和中挡板5通过第一连板6连接,使限位孔7和通过口8之间留有一定的距离,对钢针2的移动进行限位。由于通过口8的长和宽大于凸起3的外径,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留置针用防针刺组件,其特征在于:/n所述防针刺组件包括防针刺保护器和钢针;/n所述钢针上设有大于钢针外径的凸起;/n所述防针刺保护器包括限位座和上挡板;/n所述限位座包括底板、中挡板和第一连板,底板和中挡板横向设置且中挡板设置在底板的上方,第一连板分别与底板和中挡板固定连接;底板和中挡板上分别设有供钢针穿过的限位孔和通过口,限位孔的外径大于钢针外径但小于凸起外径,通过口的长和宽大于凸起外径;钢针穿过限位孔和通过口,且凸起位于底板上方;/n所述底板上固定设有向上延伸的弹性臂,弹性臂远离底板的一端设有朝向远离钢针方向横向设置的卡座,卡座远离钢针的一侧边通过第二连板连接上挡板;/n所述上挡板与底板之间的距离不小于钢针尖端与凸起之间的距离,所述中挡板和底板之间的距离不大于钢针尖端与凸起之间的距离;/n防针刺保护器有撑开状态和防护状态,撑开状态为上挡板抵靠在钢针外壁上的状态,防护状态为钢针尖端位于上挡板下方的状态;在防护状态下,上挡板在中挡板上的正投影将通过口完全覆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留置针用防针刺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针刺组件包括防针刺保护器和钢针;
所述钢针上设有大于钢针外径的凸起;
所述防针刺保护器包括限位座和上挡板;
所述限位座包括底板、中挡板和第一连板,底板和中挡板横向设置且中挡板设置在底板的上方,第一连板分别与底板和中挡板固定连接;底板和中挡板上分别设有供钢针穿过的限位孔和通过口,限位孔的外径大于钢针外径但小于凸起外径,通过口的长和宽大于凸起外径;钢针穿过限位孔和通过口,且凸起位于底板上方;
所述底板上固定设有向上延伸的弹性臂,弹性臂远离底板的一端设有朝向远离钢针方向横向设置的卡座,卡座远离钢针的一侧边通过第二连板连接上挡板;
所述上挡板与底板之间的距离不小于钢针尖端与凸起之间的距离,所述中挡板和底板之间的距离不大于钢针尖端与凸起之间的距离;
防针刺保护器有撑开状态和防护状态,撑开状态为上挡板抵靠在钢针外壁上的状态,防护状态为钢针尖端位于上挡板下方的状态;在防护状态下,上挡板在中挡板上的正投影将通过口完全覆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留置针用防针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板分别固定连接在底板和中挡板同一侧边的端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留置针用防针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处为底板和中挡板远离弹性臂的侧边的端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书华朱代学张景州姜书霞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苏云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