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留置针,该留置针包括留置针座、留置软管和头皮针,头皮针一端伸出留置软管,另一端伸入留置针座内,留置针座内设有防误刺组件,防误刺组件包括一端设有开口的防误刺腔体、与伸入留置针座内的头皮针的端部固定连接的手柄和水平固定于留置针座内侧壁的挡板,留置针座开口端对应的侧壁沿留置针座的轴向方向设有供防误刺腔体的侧壁插入的凹槽,防误刺腔体的底壁和挡板上均开设有供手柄通过的手柄通过口,手柄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卡件和第二卡件,第二卡件与挡板之间的手柄上套设有第一弹簧,防误刺腔体的底壁开设有供第一卡件通过的卡件通过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留置针能够降低医务人员被头皮针误刺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留置针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留置针。
技术介绍
留置针是医疗活动中最常应用的医疗器械之一,留置针一般包括留置软管和头皮针,穿刺成功后,要将头皮针退出,医务人员一旦操作不当容易被头皮针误刺。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留置针。本技术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留置针,该留置针包括内设空腔且一端设有开口的留置针座、与留置针座开口端相对的一端相连通的留置软管和套设于留置软管内的头皮针,头皮针一端伸出留置软管,另一端伸入留置针座内,留置针座内设有防误刺组件,防误刺组件包括一端设有开口的防误刺腔体、与伸入留置针座内的头皮针的端部固定连接的手柄和水平固定于留置针座内侧壁的挡板,留置针座开口端对应的侧壁沿留置针座的轴向方向设有供防误刺腔体的侧壁插入的凹槽,防误刺腔体的底壁和挡板上均开设有供手柄通过的手柄通过口,挡板和防误刺腔体底壁之间的手柄由上至下依次设有与挡板平行的第二卡件和第一卡件,第二卡件与挡板之间的手柄上套设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直径小于第二卡件的长度,防误刺腔体的底壁开设有供第一卡件通过的卡件通过口,卡件通过口的长度小于第二卡件的长度,第一卡件与第二卡件之间的距离小于防误刺腔体的底壁到挡板之间的距离,第二卡件到头皮针的针头之间的距离小于防误刺腔体侧壁的长度。进一步的改进,第一弹簧一端与第二卡件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橡胶垫,防误刺腔体的底壁固定连接有至少两个连接杆,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第一橡胶垫固定连接,第一橡胶垫与防误刺腔体底壁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卡件到头皮针的针头之间的距离。进一步的改进,防误刺腔体的外侧壁的端部设有凸起,留置针座的侧壁上设有供凸起通过的通道,通道的长度与凹槽的长度相等,通道靠近留置软管的一端连通有用于卡固凸起的卡槽。进一步的改进,留置针座内侧壁垂直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环,两个限位环之间设有压缩方向与留置针座轴向方向相同的第二弹簧,第二弹簧远离留置软管的一端垂直固定连接有第二橡胶片,第二弹簧和第二橡胶片的直径均大于限位环的内径,小于留置针座的内径,头皮针伸入留置针座内的一端穿过第二橡胶片与手柄固定连接,挡板到留置软管之间的距离大于两个限位环到留置软管之间的距离。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提供的留置针能够降低医务人员被头皮针误刺的几率。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的留置针的剖视图;图2为实施例1的留置针的仰视图;图3为实施例2的留置针的剖视图;图4为实施例3的留置针的仰视图;图5为实施例4的留置针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以下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为了表达清楚,本技术提供的附图中各部件进行了相应的缩放。实施例1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留置针,如图1和图2所示,该留置针包括内设空腔且一端设有开口的留置针座1、与留置针座1开口端相对的一端相连通的留置软管2和套设于留置软管2内的头皮针3,头皮针3一端伸出留置软管2,另一端伸入留置针座1内,留置针座1内设有防误刺组件,防误刺组件包括一端设有开口的防误刺腔体7、与伸入留置针座1内的头皮针3的端部固定连接的手柄8和水平固定于留置针座1内侧壁的挡板9,留置针座1开口端对应的侧壁沿留置针座1的轴向方向设有供防误刺腔体7的侧壁插入的凹槽10,防误刺腔体7的底壁和挡板9上均开设有供手柄8通过的手柄通过口11,挡板9和防误刺腔体7底壁之间的手柄8由上至下依次设有与挡板9平行的第二卡件13和第一卡件12,第二卡件13与挡板9之间的手柄8上套设有第一弹簧14,第一弹簧14的直径小于第二卡件13的长度,防误刺腔体7的底壁开设有供第一卡件12通过的卡件通过口15,卡件通过口15的长度小于第二卡件13的长度,第一卡件12与第二卡件13之间的距离小于防误刺腔体7的底壁到挡板9之间的距离,第二卡件13到头皮针3的针头之间的距离小于防误刺腔体7侧壁的长度。其中,留置软管固定于留置针座上且与留置针座相连通,固定方法包括但不限于粘接等;头皮针的外侧壁与留置软管的内侧壁相接触,手柄可以是圆柱状或片状,挡板可以任何可实现的方式固定于留置针座的内侧壁,如粘接或一体成型等,防误刺腔体的侧壁可以任何可实现的方式与留置针座活动连接,如通过螺纹连接或卡固连接等,第一卡件和第二卡件可以任何可实现的方式与手柄固定连接,如粘接等;本技术通过以上设置能够降低医务人员被头皮针误刺的几率,工作原理如下:使用前,旋转第一卡件使其卡固于防误刺腔体的底壁上,防误刺腔体与留置针座活动连接,此时防误刺腔体和留置针座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使用时,将头皮针连同留置软管一同插入患者的血管内,待穿刺成功后,旋转手柄使第一卡件从防误刺腔体底壁的卡件通过口脱离出来,此时第一弹簧失去压力而舒张,第二卡件带动手柄向防误刺腔体的底壁方向运动,带动头皮针进入防误刺腔体内,由于第二卡件的长度大于卡件通过口的长度,因此第二卡件卡能够固于防误刺腔体的卡件通过口处,避免手柄带动头皮针一起弹出防误刺腔体,此时将防误刺腔体从留置针座上脱离下来,即可实现将头皮针从留置软管内脱离,而留置软管依然留置在患者的血管内,医务人员取头皮针时,头皮针位于防误刺腔体内,能够降低医务人员被头皮针误刺的几率。实施例2实施例2提供了一种留置针,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3所示,第一弹簧14一端与第二卡件13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橡胶垫16,防误刺腔体7的底壁固定连接有至少两个连接杆17,连接杆17的另一端与第一橡胶垫16固定连接,第一橡胶垫16与防误刺腔体7底壁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卡件13到头皮针3的针头之间的距离。其中,第一弹簧与第一橡胶垫可以任何可实现固定连接的方式连接,如粘接、卡固连接等,连接杆与第一橡胶垫和防误刺腔体底壁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粘接;本技术通过以上设置,在防误刺腔体内设置第一橡胶垫,待将防误刺腔体从留置针座上取下时,头皮针收入第一橡胶垫内,进一步地降低了医务人员被头皮针误刺的几率。实施例3实施例3提供了一种留置针,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4所示,防误刺腔体7的外侧壁的端部设有凸起18,留置针座1的侧壁上设有供凸起18通过的通道19,通道19的长度与凹槽10的长度相等,通道19靠近留置软管2的一端连通有用于卡固凸起18的卡槽20。其中,防误刺腔体的外侧壁与凸起的连接方式包括所有能够实现二者固定连接的方式,根据材质可以选择粘接、焊接等方式;本技术通过以上设置,能够更加牢固的将防误刺腔体固定于留置针座上,结构简单,取下方便。实施例4实施例4提供了一种留置针,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5所示,留置针座1内侧壁垂直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环4,两个限位环4之间设有压缩方向与留置针座1轴向方向相同的第二弹簧5,第二弹簧5远离留置软管2的一端垂直固定连接有第二橡胶片6,第二弹簧5和第二橡胶片6的直径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留置针,所述留置针包括内设空腔且一端设有开口的留置针座(1)、与所述留置针座(1)开口端相对的一端相连通的留置软管(2)和套设于所述留置软管(2)内的头皮针(3),其特征在于,所述头皮针(3)一端伸出所述留置软管(2),另一端伸入所述留置针座(1)内,所述留置针座(1)内设有防误刺组件,所述防误刺组件包括一端设有开口的防误刺腔体(7)、与伸入所述留置针座(1)内的所述头皮针(3)的端部固定连接的手柄(8)和水平固定于所述留置针座(1)内侧壁的挡板(9),所述留置针座(1)开口端对应的侧壁沿所述留置针座(1)的轴向方向设有供所述防误刺腔体(7)的侧壁插入的凹槽(10),所述防误刺腔体(7)的底壁和所述挡板(9)上均开设有供所述手柄(8)通过的手柄通过口(11),所述挡板(9)和所述防误刺腔体(7)底壁之间的所述手柄(8)由上至下依次设有与所述挡板(9)平行的第二卡件(13)和第一卡件(12),所述第二卡件(13)与所述挡板(9)之间的所述手柄(8)上套设有第一弹簧(14),所述第一弹簧(14)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卡件(13)的长度,所述防误刺腔体(7)的底壁开设有供所述第一卡件(12)通过的卡件通过口(15),所述卡件通过口(15)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卡件(13)的长度,所述第一卡件(12)与所述第二卡件(13)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防误刺腔体(7)的底壁到所述挡板(9)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卡件(13)到所述头皮针(3)的针头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防误刺腔体(7)侧壁的长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留置针,所述留置针包括内设空腔且一端设有开口的留置针座(1)、与所述留置针座(1)开口端相对的一端相连通的留置软管(2)和套设于所述留置软管(2)内的头皮针(3),其特征在于,所述头皮针(3)一端伸出所述留置软管(2),另一端伸入所述留置针座(1)内,所述留置针座(1)内设有防误刺组件,所述防误刺组件包括一端设有开口的防误刺腔体(7)、与伸入所述留置针座(1)内的所述头皮针(3)的端部固定连接的手柄(8)和水平固定于所述留置针座(1)内侧壁的挡板(9),所述留置针座(1)开口端对应的侧壁沿所述留置针座(1)的轴向方向设有供所述防误刺腔体(7)的侧壁插入的凹槽(10),所述防误刺腔体(7)的底壁和所述挡板(9)上均开设有供所述手柄(8)通过的手柄通过口(11),所述挡板(9)和所述防误刺腔体(7)底壁之间的所述手柄(8)由上至下依次设有与所述挡板(9)平行的第二卡件(13)和第一卡件(12),所述第二卡件(13)与所述挡板(9)之间的所述手柄(8)上套设有第一弹簧(14),所述第一弹簧(14)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卡件(13)的长度,所述防误刺腔体(7)的底壁开设有供所述第一卡件(12)通过的卡件通过口(15),所述卡件通过口(15)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卡件(13)的长度,所述第一卡件(12)与所述第二卡件(13)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防误刺腔体(7)的底壁到所述挡板(9)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卡件(13)到所述头皮针(3)的针头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防误刺腔体(7)侧壁的长度。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慧慧,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