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返流可排气型留置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5392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5 22: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抗返流可排气型留置针,包括留置针主体、连接管和进液三通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上设有排气装置和抗返流开关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巧妙,设计合理,通过在留置针主体的连接管上设置排气装置和抗返流开关装置,排气装置可以将进入留置针内的空气排出,避免出现空气进入静脉情况的出现,减少医疗纠纷,使患者无心理压力。在不进行静脉输液时可以将抗返流开关装置打开,使血液不会倒流,增加留置针的使用时间,减少血栓的形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抗返流可排气型留置针
本技术涉及一种留置针,具体地说是一种抗返流可排气型留置针,属于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静脉留置针的使用能够减少患者因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保护静脉血管,但常规的留置针置入后,如果有空气进入留置针,则无法将空气排出,而气泡进入静脉主要是会给患者心理造成不良影响,引起医疗纠纷。当前患者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对医疗护理的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患者经常要呼唤护士来排除气泡,即使护土解释小气泡对人体无影响,但往往也难以得到患者谅解,有时需更换新输液器,重新穿刺静脉。而且尽管微量空气进人人体,不至于造成严重的生理功能紊乱,但输液时有空气进人人体,是操作规程所不允许的。有些患者就此会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发医疗纠纷。所以,输液时减少微量空气进入血管也就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另外,由于留置针留置在患者血管内,随着患者的肢体活动,临床上时常会出现有血液返流至留置针内的情况,这就有可能会形成血栓,导致留置针无法使用,需要重新进行穿刺,给患者带来了更多的痛苦,而且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在留置针顶端安装抗返流开关装置,使血液不会倒流,可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抗返流可排气型留置针,包括留置针主体(1)、连接管(2)和进液三通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2)上设有排气装置(4)和抗返流开关装置(5);/n所述排气装置(4)包括壳体(4.1)、支架(4.2)、排气滤膜(4.3)、进液管(4.4)和出液管(4.5);所述壳体(4.1)为内部中空的扁平形,在壳体(4.1)的周壁上设有与壳体(4.1)内腔空间连通的进液管(4.4)和出液管安装孔,进液管(4.4)中心设有进液通孔(4.4a);所述支架(4.2)设置在壳体(4.1)的内腔中,支架(4.2)包括环形外圈(4.2.1)和环形内圈(4.2.2),所述环形外圈(4.2.1)的两端与壳体(4.1...

【技术特征摘要】
1.抗返流可排气型留置针,包括留置针主体(1)、连接管(2)和进液三通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2)上设有排气装置(4)和抗返流开关装置(5);
所述排气装置(4)包括壳体(4.1)、支架(4.2)、排气滤膜(4.3)、进液管(4.4)和出液管(4.5);所述壳体(4.1)为内部中空的扁平形,在壳体(4.1)的周壁上设有与壳体(4.1)内腔空间连通的进液管(4.4)和出液管安装孔,进液管(4.4)中心设有进液通孔(4.4a);所述支架(4.2)设置在壳体(4.1)的内腔中,支架(4.2)包括环形外圈(4.2.1)和环形内圈(4.2.2),所述环形外圈(4.2.1)的两端与壳体(4.1)的两个侧壁紧密相抵并密封连接,环形外圈(4.2.1)外周面与壳体(4.1)的周壁内表面之间留有第一流通间隙(4.2.3),在环形外圈(4.2.1)周壁上间隔开设有若干个与所述第一流通间隙(4.2.3)连通的第一进液口(4.2.4);所述环形内圈(4.2.2)同心设置在环形外圈(4.2.1)中,环形内圈(4.2.2)外表面与环形外圈(4.2.1)外表面之间留有第二流通间隙(4.2.5),在环形内圈(4.2.2)周壁上间隔开设有若干个与所述第二流通间隙(4.2.5)连通的第二进液口(4.2.6),若干个第二进液口(4.2.6)与若干个第一进液口(4.2.4)在周向上呈交错分布设置;所述出液管(4.5)沿着环形外圈(4.2.1)和环形内圈(4.2.2)的径向设置且与环形外圈(4.2.1)和环形内圈(4.2.2)一体连接,出液管(4.5)外部贯穿安装在壳体(4.1)上的出液管安装孔内,出液管(4.5)中心设有出液通孔(4.5a),所述出液通孔(4.5a)内端与所述环形内圈(4.2.2)的内部空间连通;所述壳体(4.1)侧壁上与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丽媛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