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返流可排气型留置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5392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5 22: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抗返流可排气型留置针,包括留置针主体、连接管和进液三通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上设有排气装置和抗返流开关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巧妙,设计合理,通过在留置针主体的连接管上设置排气装置和抗返流开关装置,排气装置可以将进入留置针内的空气排出,避免出现空气进入静脉情况的出现,减少医疗纠纷,使患者无心理压力。在不进行静脉输液时可以将抗返流开关装置打开,使血液不会倒流,增加留置针的使用时间,减少血栓的形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抗返流可排气型留置针
本技术涉及一种留置针,具体地说是一种抗返流可排气型留置针,属于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静脉留置针的使用能够减少患者因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保护静脉血管,但常规的留置针置入后,如果有空气进入留置针,则无法将空气排出,而气泡进入静脉主要是会给患者心理造成不良影响,引起医疗纠纷。当前患者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对医疗护理的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患者经常要呼唤护士来排除气泡,即使护土解释小气泡对人体无影响,但往往也难以得到患者谅解,有时需更换新输液器,重新穿刺静脉。而且尽管微量空气进人人体,不至于造成严重的生理功能紊乱,但输液时有空气进人人体,是操作规程所不允许的。有些患者就此会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发医疗纠纷。所以,输液时减少微量空气进入血管也就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另外,由于留置针留置在患者血管内,随着患者的肢体活动,临床上时常会出现有血液返流至留置针内的情况,这就有可能会形成血栓,导致留置针无法使用,需要重新进行穿刺,给患者带来了更多的痛苦,而且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在留置针顶端安装抗返流开关装置,使血液不会倒流,可增加留置针的使用时间减少血栓的形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抗返流可排气型留置针,其结构巧妙,设计合理,既能够有效地将空气排出,又能够防止血液返流,减轻护士工作量。按照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抗返流可排气型留置针,包括留置针主体、连接管和进液三通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上设有排气装置和抗返流开关装置。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排气装置包括壳体、支架、排气滤膜、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壳体为内部中空的扁平形,在壳体的周壁上设有与壳体内腔空间连通的进液管和出液管安装孔,进液管中心设有进液通孔;所述支架设置在壳体的内腔中,支架包括环形外圈和环形内圈,所述环形外圈的两端与壳体的两个侧壁紧密相抵并密封连接,环形外圈外周面与壳体的周壁内表面之间留有第一流通间隙,在环形外圈周壁上间隔开设有若干个与所述第一流通间隙连通的第一进液口;所述环形内圈同心设置在环形外圈中,环形内圈外表面与环形外圈外表面之间留有第二流通间隙,在环形内圈周壁上间隔开设有若干个与所述第二流通间隙连通的第二进液口,若干个第二进液口与若干个第一进液口在周向上呈交错分布设置;所述出液管沿着环形外圈和环形内圈的径向设置且与环形外圈和环形内圈一体连接,出液管外部贯穿安装在壳体上的出液管安装孔内,出液管中心设有出液通孔,所述出液通孔内端与所述环形内圈的内部空间连通;所述壳体侧壁上与环形内圈内部空间相对应的部位设有排气口,所述排气滤膜设置在所述排气口处。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上的设置有排气口的侧壁设为鼓凸形,所述排气口设置在鼓凸形侧壁的中心位置。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环形外圈的外表面和/或环形内圈的内表面上结合有微粒过滤膜。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包括壳体本体和壳体上盖,所述壳体本体的开口处设置有连接凹槽,所述壳体上盖的边沿处设置有连接凸圈,所述连接凸圈嵌接于所述连接凹槽内。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流通间隙的宽度大于第二流通间隙的宽度。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流通间隙为1-2mm,所述第二流通间隙为0.5-2mm。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抗返流开关装置包括开关座、开关杆和开关旋钮,开关座中设有贯穿槽,所述连接管穿设在贯穿槽内,在所述贯穿槽旁设有与其垂直并相互连通的推杆腔,所述开关杆螺纹安装在推杆腔内,开关杆的末端安装开关旋钮,开关杆头端朝向连接管。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结构巧妙,设计合理,通过在留置针主体的连接管上设置排气装置和抗返流开关装置,排气装置可以将进入留置针内的空气排出,避免出现空气进入静脉情况的出现,减少医疗纠纷,使患者无心理压力。在不进行静脉输液时可以将抗返流开关装置打开,使血液不会倒流,增加留置针的使用时间,减少血栓的形成。2)、本技术中的排气装置结构巧妙,药液在流经排气装置时,药液中的气泡在药液流通过程中会由于毛细现象自动汇集并被带入环形内圈,在进入到环形内圈的内部空间后通过排气口处的排气滤膜排出,排气方便、快捷、高效。3)、本技术中的抗返流开关可将连接管的有效夹闭起来,避免返流,并且锁定牢靠,不会会意外打开。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排气装置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A-A向剖视图。图4为图2排气装置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5为图1中抗返流开关装置处的结构放大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留置针主体、2-连接管、3-进液三通管、4-排气装置、4.1-壳体、4.1.1-壳体本体、4.1.1a-连接凹槽、4.1.2-壳体上盖、4.1.2a-连接凸圈、4.1a-排气口、4.2-支架、4.2.1-环形外圈、4.2.2-环形内圈、4.2.3-第一流通间隙、4.2.4-第一进液口、4.2.5-第二流通间隙、4.2.6-第二进液口、4.3-排气滤膜、4.4-进液管、4.4a-进液通孔4.5-出液管、4.5a-出液通孔、5-抗返流开关装置、5.1-开关座、5.1a-贯穿槽、5.1b-推杆腔、5.2-开关杆、5.3-开关旋钮、6-微粒过滤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抗返流可排气型留置针,包括留置针主体1、连接管2和进液三通管3,所述连接管2上设有排气装置4和抗返流开关装置5。通过设置排气装置4,可以将进入留置针内的空气排出,避免出现空气进入静脉情况的出现,减少医疗纠纷,使患者无心理压力。而通过设置抗返流开关装置5,在不进行静脉输液时可以将抗返流开关装置5打开,使血液不会倒流,增加留置针的使用时间,减少血栓的形成。本技术中的排气装置4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具有排气功能的部件,如带有排气功能的精密药液过滤器。但现有精密药液过滤器的功能主要是过滤药液中的微粒,根据设计原理,精密药液过滤器的截面是大于输液管截面的,这主要是让药液流入精密药液过滤器后,减慢流速降低压力,使药液推动滤膜的力减小,让药液中的微粒在一定压力条件下被滤膜挡住,以避免微粒进人人体。如果是采用精密药液过滤器来作为排气装置4,由于其中会有空气占位,药液经过精密药液过滤器中的滤膜的面积就会减小,就会使精密药液过滤器通过时速度加快,降低了设计要求,从而降低了精密药液过滤器的作用,导致使部分微粒能通过滤膜6进人人体,给患者带来危害。为克服现有精密药液过滤器的上述缺陷,本实施例给出了一种如图2~图4所示的排气装置4,其包括壳体4.1、支架4.2、排气滤膜4.3、进液管4.4和出液管4.5;所述壳体4.1为内部中空的扁平形,在壳体4.1的周壁上设有与壳体4.1内腔空间连通的进液管4.4和出液管安装孔,进液管4.4中心设有进液通孔4.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抗返流可排气型留置针,包括留置针主体(1)、连接管(2)和进液三通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2)上设有排气装置(4)和抗返流开关装置(5);/n所述排气装置(4)包括壳体(4.1)、支架(4.2)、排气滤膜(4.3)、进液管(4.4)和出液管(4.5);所述壳体(4.1)为内部中空的扁平形,在壳体(4.1)的周壁上设有与壳体(4.1)内腔空间连通的进液管(4.4)和出液管安装孔,进液管(4.4)中心设有进液通孔(4.4a);所述支架(4.2)设置在壳体(4.1)的内腔中,支架(4.2)包括环形外圈(4.2.1)和环形内圈(4.2.2),所述环形外圈(4.2.1)的两端与壳体(4.1)的两个侧壁紧密相抵并密封连接,环形外圈(4.2.1)外周面与壳体(4.1)的周壁内表面之间留有第一流通间隙(4.2.3),在环形外圈(4.2.1)周壁上间隔开设有若干个与所述第一流通间隙(4.2.3)连通的第一进液口(4.2.4);所述环形内圈(4.2.2)同心设置在环形外圈(4.2.1)中,环形内圈(4.2.2)外表面与环形外圈(4.2.1)外表面之间留有第二流通间隙(4.2.5),在环形内圈(4.2.2)周壁上间隔开设有若干个与所述第二流通间隙(4.2.5)连通的第二进液口(4.2.6),若干个第二进液口(4.2.6)与若干个第一进液口(4.2.4)在周向上呈交错分布设置;所述出液管(4.5)沿着环形外圈(4.2.1)和环形内圈(4.2.2)的径向设置且与环形外圈(4.2.1)和环形内圈(4.2.2)一体连接,出液管(4.5)外部贯穿安装在壳体(4.1)上的出液管安装孔内,出液管(4.5)中心设有出液通孔(4.5a),所述出液通孔(4.5a)内端与所述环形内圈(4.2.2)的内部空间连通;所述壳体(4.1)侧壁上与环形内圈(4.2.2)内部空间相对应的部位设有排气口(4.1a),所述排气滤膜(4.3)设置在所述排气口(4.1a)处;/n所述抗返流开关装置(5)包括开关座(5.1)、开关杆(5.2)和开关旋钮(5.3),开关座(5.1)中设有贯穿槽(5.1a),所述连接管(2)穿设在贯穿槽(5.1a)内,在所述贯穿槽(5.1a)旁设有与其垂直并相互连通的推杆腔(5.1b),所述开关杆(5.2)螺纹安装在推杆腔(5.1b)内,开关杆(5.2)的末端安装开关旋钮(5.3),开关杆(5.2)头端朝向连接管(2)。/n...

【技术特征摘要】
1.抗返流可排气型留置针,包括留置针主体(1)、连接管(2)和进液三通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2)上设有排气装置(4)和抗返流开关装置(5);
所述排气装置(4)包括壳体(4.1)、支架(4.2)、排气滤膜(4.3)、进液管(4.4)和出液管(4.5);所述壳体(4.1)为内部中空的扁平形,在壳体(4.1)的周壁上设有与壳体(4.1)内腔空间连通的进液管(4.4)和出液管安装孔,进液管(4.4)中心设有进液通孔(4.4a);所述支架(4.2)设置在壳体(4.1)的内腔中,支架(4.2)包括环形外圈(4.2.1)和环形内圈(4.2.2),所述环形外圈(4.2.1)的两端与壳体(4.1)的两个侧壁紧密相抵并密封连接,环形外圈(4.2.1)外周面与壳体(4.1)的周壁内表面之间留有第一流通间隙(4.2.3),在环形外圈(4.2.1)周壁上间隔开设有若干个与所述第一流通间隙(4.2.3)连通的第一进液口(4.2.4);所述环形内圈(4.2.2)同心设置在环形外圈(4.2.1)中,环形内圈(4.2.2)外表面与环形外圈(4.2.1)外表面之间留有第二流通间隙(4.2.5),在环形内圈(4.2.2)周壁上间隔开设有若干个与所述第二流通间隙(4.2.5)连通的第二进液口(4.2.6),若干个第二进液口(4.2.6)与若干个第一进液口(4.2.4)在周向上呈交错分布设置;所述出液管(4.5)沿着环形外圈(4.2.1)和环形内圈(4.2.2)的径向设置且与环形外圈(4.2.1)和环形内圈(4.2.2)一体连接,出液管(4.5)外部贯穿安装在壳体(4.1)上的出液管安装孔内,出液管(4.5)中心设有出液通孔(4.5a),所述出液通孔(4.5a)内端与所述环形内圈(4.2.2)的内部空间连通;所述壳体(4.1)侧壁上与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丽媛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