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姜建伟专利>正文

一种组合式连接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60793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1: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组合式连接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适配的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以及分别设于两者适配端且用于连通两者的连接模块;其中,所述连接模块包括与所述第一管道输出端固定连接的导流管、两圈轴向等距间隔密封连接于所述导流管外侧壁的密封模块以及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管道输入端且供所述导流管插入并与所述第二管道连通的支撑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密封效果好。

A combined connecting pi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式连接管
本技术涉及管道
,特别涉及一种组合式连接管。
技术介绍
管道,是指是用于输送气体、液体或带固体颗粒的流体的装置,由于需要输送介质的行程过大,而目前不能制作一体的管道,因此,管道主要由数根管体与连接件组成,管体之间的密封性主要由连接件控制,然而,现如今的连接件大多属于“管箍”的类型,其不仅承担连接固定作用,还要承担密封的工作,现有的管箍固定效果虽强,但是其密封效果较差,因此,存在溢出的情况,导致输送稳定性降低;并且,在大多“场所”采用管箍连接工序复杂,且发挥不出其效果,故还存在使用资源分配不平衡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连接管,旨在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出现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组合式连接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适配的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以及分别设于两者适配端且用于连通两者的连接模块;其中,所述连接模块包括与所述第一管道输出端固定连接的导流管、两圈轴向等距间隔密封连接于所述导流管外侧壁的密封模块以及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管道输入端且供所述导流管插入并与所述第二管道连通的支撑管,所述支撑管包括与第二管道输入端固定连接且管径小于或等于所述导流管的第一管体以及与第一管体远离第二管道一端固定连接且管径大于所述导流管并供所述导流管插入的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的内侧壁上轴向间隔设有多圈周向延伸且供各密封模块卡接的凹槽,并在所述第二管体上周向间隔设有多组用于压缩密封模块的限位模块。优选为:各凹槽均包括凹陷设于各第二管体内侧壁上且周向延伸的槽本体以及分别凹陷设于所述槽本体顶部槽壁和底部槽壁上且周向延伸的上槽分体和下槽分体;所述密封模块包括任意边缘与所述导流管密封连接的第一密封橡胶圈、与所述第一密封橡胶圈密封连接且远离第一密封橡胶圈与导流管连接处并与所述槽本体相适配的第二密封橡胶圈以及凹陷设于所述第二密封橡胶圈底部且顺着第二密封橡胶圈延伸并与所述下槽分体对应的受力槽。优选为:各限位模块均包括若干组分布于各第二管体内部且与各下槽分体底部连通的齿条腔、分布于齿条腔中部两侧的齿轮腔以及分别设于齿条腔与齿轮腔内且相互啮合的齿条与齿轮;其中,所述下槽分体内设有与所述受力槽相适配且与各齿条顶部固定连接的压力环,所述齿轮通过转轴与所述齿轮腔的腔壁转动连接,且该转轴的一端穿出第二管体外,并在各转轴上套设有可轴向滑动于所述转轴上的限位环,所述限位环与转轴的配合面上分别设有相互适配的滑块与滑槽,且在所述限位环靠近第二管体的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多个以转轴为圆心周向等距间隔分布的限位凸起,第二管体上设有若干个供各限位凸起穿入的限位盲孔。优选为:所述第二密封橡胶圈顶部固定连接有与所述上槽分体相适配的第三密封橡胶圈。优选为:所述第三密封橡胶圈与上槽分体的截面均为“等腰梯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管径大小变化的导流管和支撑管可以将两根相互连接管道进行“套接”,节省了“管箍”,平衡资源利用,并且利用限位模块与密封模块的配合,可以提高管道连接处的密封效果,进而保证输送介质的稳定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A部放大图;图3为图1中的A-A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式连接管,在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包括相互适配的第一管道1和第二管道2以及分别设于两者适配端且用于连通两者的连接模块3;其中,所述连接模块3包括与所述第一管道1输出端固定连接的导流管30、两圈轴向等距间隔密封连接于所述导流管30外侧壁的密封模块31以及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管道2输入端且供所述导流管30插入并与所述第二管道2连通的支撑管32,所述支撑管32包括与第二管道2输入端固定连接且管径L1等于所述导流管30的第一管体321以及与第一管体321远离第二管道2一端固定连接且管径L2大于所述导流管30并供所述导流管30插入的第二管体322,所述第二管体322的内侧壁上轴向间隔设有两圈周向延伸且供各密封模块31卡接的凹槽3220,并在所述第二管体322上周向间隔设有两组用于压缩密封模块31的限位模块4。在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各凹槽3220均包括凹陷设于各第二管体322内侧壁上且周向延伸的槽本体3220a以及分别凹陷设于所述槽本体3220a顶部槽壁和底部槽壁上且周向延伸的上槽分体3220b和下槽分体3220c;所述密封模块31包括任意边缘与所述导流管30密封连接的第一密封橡胶圈311、与所述第一密封橡胶圈311密封连接且远离第一密封橡胶圈311与导流管30连接处并与所述槽本体3220a相适配的第二密封橡胶圈312以及凹陷设于所述第二密封橡胶圈312底部且顺着第二密封橡胶圈312延伸并与所述下槽分体3220c对应的受力槽313a。在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各限位模块4均包括三组分布于各第二管体322内部且与各下槽分体3220c底部连通的齿条腔41、分布于齿条腔41中部两侧的齿轮腔42以及分别设于齿条腔41与齿轮腔42内且相互啮合的齿条43与齿轮44;其中,所述下槽分体3220c内设有与所述受力槽313a相适配且与各齿条43顶部固定连接的压力环45,所述齿轮44通过转轴46与所述齿轮腔42的腔壁转动连接,且该转轴46的一端穿出第二管体322外,并在各转轴46上套设有可轴向滑动于所述转轴46上的限位环47,所述限位环47与转轴46的配合面上分别设有相互适配的滑块50与滑槽51,且在所述限位环47靠近第二管体322的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八个以转轴46为圆心周向等距间隔分布的限位凸起52,第二管体322上设有多个供各限位凸起52穿入的限位盲孔53。在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密封橡胶圈312顶部固定连接有与所述上槽分体3220b相适配的第三密封橡胶圈313。在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密封橡胶圈313与上槽分体3220b的截面均为“等腰梯形”。在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各限位模块4的齿条腔41均在轴向上相互错位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管径大小变化的导流管和支撑管可以将两根相互连接管道进行“套接”,节省了“管箍”,平衡资源利用,并且利用限位模块与密封模块的配合,可以提高管道连接处的密封效果,进而保证输送介质的稳定性;更详细的说:...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式连接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适配的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以及分别设于两者适配端且用于连通两者的连接模块;其中,所述连接模块包括与所述第一管道输出端固定连接的导流管、两圈轴向等距间隔密封连接于所述导流管外侧壁的密封模块以及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管道输入端且供所述导流管插入并与所述第二管道连通的支撑管,所述支撑管包括与第二管道输入端固定连接且管径小于或等于所述导流管的第一管体以及与第一管体远离第二管道一端固定连接且管径大于所述导流管并供所述导流管插入的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的内侧壁上轴向间隔设有多圈周向延伸且供各密封模块卡接的凹槽,并在所述第二管体上周向间隔设有多组用于压缩密封模块的限位模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连接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适配的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以及分别设于两者适配端且用于连通两者的连接模块;其中,所述连接模块包括与所述第一管道输出端固定连接的导流管、两圈轴向等距间隔密封连接于所述导流管外侧壁的密封模块以及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管道输入端且供所述导流管插入并与所述第二管道连通的支撑管,所述支撑管包括与第二管道输入端固定连接且管径小于或等于所述导流管的第一管体以及与第一管体远离第二管道一端固定连接且管径大于所述导流管并供所述导流管插入的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的内侧壁上轴向间隔设有多圈周向延伸且供各密封模块卡接的凹槽,并在所述第二管体上周向间隔设有多组用于压缩密封模块的限位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连接管,其特征在于:各凹槽均包括凹陷设于各第二管体内侧壁上且周向延伸的槽本体以及分别凹陷设于所述槽本体顶部槽壁和底部槽壁上且周向延伸的上槽分体和下槽分体;所述密封模块包括任意边缘与所述导流管密封连接的第一密封橡胶圈、与所述第一密封橡胶圈密封连接且远离第一密封橡胶圈与导流管连接处并与所述槽本体相适配的第二密封橡胶圈以及凹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建伟
申请(专利权)人:姜建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