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为坚专利>正文

一种压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6043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1: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压骨装置,包括成型腔体以及设于成型腔体两端的第一施压装置和第二施压装置,所述第一施压装置和第二施压装置分别与成型腔体螺纹连接,所述成型腔体内设有用于容纳碎骨块的腔室,所述第一施压装置和第二施压装置的内部分别设有用于挤压碎骨块的第一挤压件和第二挤压件,第一挤压件和第二挤压件分别与腔室相互配合,使碎骨块在腔室内被挤压形成所需的成型骨块。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对碎骨块两面强力加压,快速成型,省时省力;结构简单,体积小,各部件之间为可拆卸连接,便于携带使用和清洗的有益效果。

A bone compress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骨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的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压骨装置。
技术介绍
人体的骨骼起着支撑身体的作用,是人体运动系统的一部分,对人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且难以替代。由于人体的骨细胞再生能力极弱,只能局限于小范围的骨骼损伤修复,没有再生再造的实际意义,一旦损伤破坏则会是永久性的缺失,只能代之以瘢痕性修复,因此人体的骨骼一旦受到严重损伤,会对身体正常功能带来巨大的影响,甚至会从此丧失运动功能。当前针对小范围骨骼损伤,例如骨块断裂缺失等,临床医学对人体骨骼的修补治疗主要包括以下两种:一是使用替代物修补的方法。较常用到骨水泥或生物材料对缺失部分进行修补或粘接。所谓骨水泥,即骨黏固剂或骨固着剂,是由聚甲基丙烯酸甲脂等化合物构成,主要起到黏结和固定作用。虽然使用骨水泥对人体骨骼进行修补固定手术效果较好,也可以实现长期稳固,但据研究证实,约1/3左右的患者灌注骨水泥时会出现不良反应,其中大多表现为突发性一过性轻度低血压,有约0.6‰的患者出现循环功能衰竭猝死,副作用影响较大。而使用生物材料进行修补或粘接,虽然几乎没有副作用影响,但需要定期更换维护,且材料成本较高。二是采用碎骨快粘合修复的方法。传统的碎骨快粘合修复主要是将一块块碎骨头一一粘合到人体缺失的骨头位置,这样操作比较繁琐,且不够稳定。现有的碎骨快修复方法主要是将碎骨快先进行压模,形成所需的骨头形状后,再填补到人体缺失的骨头位置,这样能使骨头更稳固,且操作简单方便。但现有的压骨装置体积比较大,比较笨重,不便于携带和使用,且手术后不便于清洗,增加了医护人员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至少一点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体积小、结构简单,便于使用和携带的压骨装置。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压骨装置,包括成型腔体以及设于成型腔体两端的第一施压装置和第二施压装置,所述第一施压装置和第二施压装置分别与成型腔体螺纹连接,所述成型腔体内设有用于容纳碎骨块的腔室,所述第一施压装置和第二施压装置的内部分别设有用于挤压碎骨块的第一挤压件和第二挤压件,第一挤压件和第二挤压件分别与腔室相互配合,使碎骨块在腔室内被挤压形成所需的成型骨块。本技术方案中,成型腔体内设有用于容纳碎骨块的腔室,腔室的内部形状与所需挤压成型的骨块形状一致。在其中一施压装置与成型腔体固定安装后,通过将碎骨块放入腔室内,并加入粘合剂,再将另一施压装置与成型腔体旋转拧紧,第一挤压件和第二挤压件在腔室内,从两端抵紧碎骨块,使碎骨块在腔室内被挤压,最终形成与腔室内部形状一致的成型骨块。在成型腔体的两端设置第一施压装置和第二施压装置,第一施压装置和第二施压装置内分别设置第一挤压件和第二挤压件,能对成型腔体的两端形成强力加压,使形成的成型骨块密度更大、更牢固。所述腔室的形状可根据需要设置,可以是圆形、方形或其他形状等。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施压装置和/或第二施压装置上设有用于辅助旋拧的手柄。本技术方案中,设置手柄后,对第一/第二施压装置与成型腔体进行旋紧或旋开的操作更快速、方便和省力;另一方面,设置手柄也能有效加大旋紧施压装置与成型腔体的力度,使成型腔体的两端形成强力加压。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第二施压装置与第一/第二挤压件可拆卸连接。施压装置和挤压件之间可拆卸连接,一是便于后续维护和清洗;二是在制作出成型骨块后,便于将成型骨块取出。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施压装置和/或第二施压装置内设有手柄通孔,所述手柄穿过手柄通孔,且在第一/第二施压装置内与第一/第二挤压件抵接。通过在施压装置内设置手柄通孔,使得在无需外设其他连接件的情况下,即可将手柄固定于施压装置上,从而简化压骨装置的结构。手柄与第一/第二挤压件连接,在给碎骨块加压过程中,挤压件的一端抵紧碎骨块,另一端抵紧手柄,进而形成有力的强压,使得操作者无需施加过多的力即可将碎骨块压紧压实。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第二挤压件为磁性件。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第二施压装置内设有挤压件通孔,所述第一/第二挤压件通过挤压件通孔与手柄磁吸抵接。所述第一/第二挤压件为磁性件,且第一/第二挤压件与手柄磁吸连接,能轻松将第一/第二挤压件固定于施压装置内,且不易松动和掉落遗失,大大简化了第一/第二挤压件与手柄之间的连接,使操作更方便,也便于携带。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第二施压装置与第一/第二挤压件非磁吸连接。第一/第二施压装置与第一/第二挤压件非磁吸连接,使第一/第二挤压件在第一/第二施压装置内,与手柄的定位更精准。进一步地,所述挤压件通孔设在第一/第二施压装置的中间。进一步地,所述手柄呈圆柱结构,所述成型腔体内部中空,形成贯通孔,所述手柄的横截面尺寸小于贯通孔的横截面尺寸。在将碎骨块压制形成成型骨块时,为便于取出成型骨块,可以将手柄从施压装置上拆卸下来后,从成型腔体的一端通入,将成型腔体内的成型骨块挤推出来,简化操作,节省时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第二施压装置内设有内螺纹,所述成型腔体上设有外螺纹,所述成型腔体的两端通过旋入第一/第二施压装置内进行抵接,所述第一/第二挤压件在成型腔体旋入过程中进入成型腔体的贯通孔内。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第二施压装置的一端部设有外螺纹,另一端设有内螺纹,且第一/第二施压装置的外螺纹与第二/第一施压装置内螺纹匹配。本技术方案中,第一施压装置的外螺纹与第二施压装置的内螺纹匹配,第一施压装置的内螺纹与第二施压装置的外螺纹匹配,在压紧碎骨块过程中,可通过继续增加施压装置以及设计于施压装置内的挤压件,所增加的施压装置的内螺纹与第一/第二施压装置的外螺纹匹配进行拧紧,所增加的挤压件随着螺纹的拧紧,继续挤压碎骨块,使碎骨块被挤压得更结实,密度性更强、更牢固。另一方面,也可以先拆卸下成型腔体的其中一边的施压装置,再将该施压装置旋入另一施压装置的外螺纹部分,在螺纹不断旋入过程中,施压装置内部的挤压件不断挤推成型骨块往成型腔体拆卸下施压装置的一边移动,从而把成型骨块挤推出去。与现有技术比较,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结构简单,体积小,各部件之间为可拆卸连接,便于携带使用和清洗。(2)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第二挤压件对成型腔体内的碎骨块进行加压,并再通过手柄辅助第一/第二施压装置对成型腔体进行旋紧,使得碎骨块在成型腔体内受到双面强压压制,使挤压形成的成型骨块具有高密度高强度和稳固性强的特性。(3)本技术的第一/第二施压装置与成型腔体螺纹固定,并还通过手柄辅助第一/第二施压装置对成型腔体进行旋压,其无需过大的力度即可将成型腔体内的碎骨块压紧,既能省时省力,又简化了操作。(4)在成型骨块制作成型后,还可通过手柄将成型骨块从成型腔体内快速取出,手柄起到双重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拆解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装配好其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成型腔体(1)以及设于成型腔体(1)两端的第一施压装置(2)和第二施压装置(3),所述第一施压装置(2)和第二施压装置(3)分别与成型腔体(1)螺纹连接,所述成型腔体(1)内设有用于容纳碎骨块的腔室,所述第一施压装置(2)和第二施压装置(3)的内部分别设有用于挤压碎骨块的第一挤压件(4)和第二挤压件,第一挤压件(4)和第二挤压件(5)分别与腔室相互配合,使碎骨块在腔室内被挤压形成所需的成型骨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成型腔体(1)以及设于成型腔体(1)两端的第一施压装置(2)和第二施压装置(3),所述第一施压装置(2)和第二施压装置(3)分别与成型腔体(1)螺纹连接,所述成型腔体(1)内设有用于容纳碎骨块的腔室,所述第一施压装置(2)和第二施压装置(3)的内部分别设有用于挤压碎骨块的第一挤压件(4)和第二挤压件,第一挤压件(4)和第二挤压件(5)分别与腔室相互配合,使碎骨块在腔室内被挤压形成所需的成型骨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施压装置(2)和/或第二施压装置(3)上设有用于辅助旋拧的手柄(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压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施压装置(2、3)与第一/第二挤压件(4、5)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压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施压装置(2)和/或第二施压装置(3)内设有手柄通孔,所述手柄(6)穿过手柄通孔,且在第一/第二施压装置(2、3)内与第一/第二挤压件(4、5)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压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挤压件(4、5)为磁性件。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为坚
申请(专利权)人:陈为坚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