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夏英鹏专利>正文

寰枢椎后入路手术中血管神经保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60268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1: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寰枢椎后入路手术中血管神经保护器,包括工作端和手柄,所述工作端为细长条状,前端向垂直于工作端主体所在平面的下方折弯,工作端左侧或右侧中的任一侧相对于工作端主体所在平面向上弯曲形成侧沿,侧沿与工作端主体形成圆滑凹面,工作端尺寸大小与寰枢椎关节区域相适应。手柄设计成长柄且握持部分向下弯曲,以避免因手的握持挡住视线,妨碍手术实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保护的器械能够有效安全地进行寰椎后弓两侧下缘至寰枢椎关节突间关节的骨膜下剥离,分离颈2神经根,保护椎动脉,显露寰枢椎间蔓状血管丛,避免术中大出血,便于后续手术步骤的实施,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Blood vessel and nerve protector in posterior atlantoaxial approac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寰枢椎后入路手术中血管神经保护器
本技术涉及颈椎外科手术医疗
,特别是涉及一种寰枢椎椎间手术中的医用器械。
技术介绍
寰枢椎为颅脊交界处的枕颈移行部,具有高度活动性。其形态与其他脊椎关节不同,为三关节结构,中央为齿状突,两侧呈八字形不规则连接,空间狭小。当寰枢椎出现发育畸形、外伤骨折、类风湿关节炎、肿瘤等病变,易使寰枢椎不稳、半脱位、脱位等,对延髓与颈脊髓造成压迫导致四肢麻木、肌力下降、颈部疼痛及颈椎不稳、颈部活动受限等。但由于该部位解剖结构复杂,解剖畸形的发生率高,周边存在重要的神经和血管,而且这些血管神经的走形变异十分常见,因此治疗上十分棘手,是脊柱外科治疗上的难点。临床现有的关于寰枢椎复位固定手术分为前路、后路多种内固定方法和技术,目前,常采用单纯后路复位,同时行内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的方法,这种手术方法简便快速,并发症少,效果不错。但由于该位置比邻延髓,脊髓,椎动脉,C2神经根,且周围有丰富的静脉丛,容易造成大出血和神经损伤。因而对技术要求较高,术者必须熟悉其解剖结构,具有熟练的上颈椎手术的经验。为免发生手术意外,目前仅能在国内少数大医院开展。手术过程中一般采用神经剥离子抵住寰枢椎后弓用以保护下面的蔓状血管网和后弓上缘行走的椎动脉,进行钻孔和置钉,很难充分保护重要的解剖结构,容易造成造成脊髓损伤和大出血,术后效果常不理想。Goel等9例患者因静脉丛出血过多,不得不改换其它术式,9例因同样原因仅在一侧施行了寰椎侧块螺钉固定。Harms等指出,在显露寰枢侧块关节时,容易出现难以控制的静脉丛出血。目前尚没有后路复位手术中在直视下有效剥离保护血管神经手术辅助器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克服手术中的困难,提供一种寰枢椎椎间手术中的用于剥离保护血管神经的医用器械,该器械可大大减少手术风险。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寰枢椎后路术中血管神经保护器械,其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所述保护器械包括工作端和手柄。其中所述的工作端为细长条状,如图1所示,工作端前端向垂直于工作端主体所在平面的方向向下弯曲,所述工作端左侧或右侧中的任一侧相对于工作端主体所在平面向上弯曲形成侧沿,侧沿与工作端主体形成圆滑凹面。由于寰枢椎后路手术实施过程中,创口小,目视空间非常有限,所以本技术公开的这种保护器械特别将手柄设计成一种长柄,长度为450-550mm,以避免因手的握持挡住视线,且握持部分向下弯曲可以在操作间隙挂在术者手指上,避免掉落妨碍手术实施。由于寰枢椎两侧关节区域空间有限,工作端必须尺寸大小与寰枢椎两侧关节区域相适应,工作端主体所在平面的长度为18-30mm,宽度为4-7mm,侧沿高度为2-3mm。手术过程中,该剥离保护器的使用分为两部分:首先用于寰椎后弓的下方,该剥离保护器前端弯折部分相上正好吻合两侧后弓下缘至关节突间的生理弧度,便于施行骨膜下剥离,向下将寰枢椎间的颈2神经根和蔓状静脉丛分拨开,一直剥离到寰椎得侧块,而工作端的侧沿呈光滑弧形,与寰椎侧块内缘完美贴合,既可以向内保护与侧块内缘比邻的脊髓,又可以相下推开蔓状血管网,充分显露寰椎椎弓根螺钉或侧块螺钉的进钉点;第二部分用于后弓上缘,该剥离器前端弯折部分向下正好吻合后弓上缘的生理弧度,稍作剥离按压可以有效地将贴伏后弓上缘走形入颅的椎动脉阻挡于寰椎椎弓根螺钉或侧块螺钉的置钉操作区以外;这样通过这两个部分的剥离,分置于后弓上下的两把剥离器的使用,可以在寰椎螺钉植入区形成环状保护区,充分显露操作区间,而且可以有效防止在螺钉攻丝和植入过程中,因失手或钻透造成的脊髓损伤和大出血。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颈椎外科手术医疗
,特别是涉及一种寰枢椎椎间手术中的医用器械。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利用下弯舌状工作端对寰枢后弓上下进行有效剥离,向下推开了寰枢椎间蔓状血管网,相上遮挡住椎动脉,相内依靠工作端的侧沿遮挡住脊髓,这样两把剥离器的使用给护寰椎置钉区域形成充分的显露和保护,尤其是在固定打钉过程中通过这种环形保护,隔离了寰椎后弓上走行的椎动脉和寰枢椎间的蔓状血管网,大大降低寰椎置钉的风险;另外该器械手柄较长且向下弯曲一定弧度,有效保证了操作者视线不受阻挡,便于这类手术在较小的切口下完成置钉的操作和寰枢椎椎间关节的相关手术实施。使用该器械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了手术成功率。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的保护器的主视图;图2为图1保护器的正面拉直俯视图;图3为图1保护器的工作端放大图。图中1.工作端,2.手柄,3.工作端前端,4.侧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一种寰枢椎后路术中血管神经保护器械包括工作端(1)和手柄(2)。手柄(2)长度为550mm,且握持部分向下弯曲,以避免因手的握持挡住视线,妨碍手术实施。工作端(1)为细长条状,如图1所示,工作端主体所在平面的长度为20mm,宽度为6mm。工作端前端(3)向垂直于工作端主体所在平面的方向向下弯曲呈弯钩状,所述工作端左侧相对于工作端主体所在平面向上弯曲形成侧沿(4),侧沿高度为2mm,折弯形成105度角。侧沿与工作端主体形成圆滑凹面。本技术也可按需制成右侧向上折弯形成侧沿的保护器。手术过程中,可以用工作端左侧折弯和右侧折弯的两把保护器在寰椎后弓下缘和上缘实施剥离操作,一把保护器靠向下工作端前端将后弓下的颈2神经根和蔓状静脉丛分拨开,沿后弓下缘剥离至侧块,然后固定住,这样用工作端得侧沿暴露内侧走行得脊髓;另一把保护器以工作端前端适度剥离寰椎后弓上缘并保持固定,用以遮挡该处走行的椎动脉,两把保护器结合使用,在寰椎螺钉植入区域形成环形保护,恰好为下一步打钉固定提供空间并有效隔离了神经血管,避免后续操作伤及神经血管造成脊髓损伤和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上述实施例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技术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寰枢椎后入路手术中血管神经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器包括工作端(1)和手柄(2),所述工作端(1)为细长条状,所述工作端前端(3)向垂直于工作端主体所在平面的下方略微折弯,工作端前端折弯部分与工作端圆滑过渡;所述工作端左侧或右侧中的任一侧相对于工作端主体所在平面向上弯曲形成侧沿(4),侧沿(4)与工作端主体形成圆滑凹面,工作端尺寸大小与寰枢椎两侧椎间关节区域相适应,工作端主体所在平面的长度为18-30mm,宽度为4-7cm,侧沿高度为2-3mm;所述手柄(2)长度为450-550mm,手柄端向下弯曲。/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寰枢椎后入路手术中血管神经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器包括工作端(1)和手柄(2),所述工作端(1)为细长条状,所述工作端前端(3)向垂直于工作端主体所在平面的下方略微折弯,工作端前端折弯部分与工作端圆滑过渡;所述工作端左侧或右侧中的任一侧相对于工作端主体所在平面向上弯曲形成侧沿(4),侧沿(4)与工作端主体形成圆滑凹面,工作端尺寸大小与寰枢椎两侧椎间关节区域相适应,工作端主体所在平面的长度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英鹏申庆丰
申请(专利权)人:夏英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