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类金刚石膜层的刮油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59903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1: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刮油环制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改进型类金刚石膜层的刮油环,包括环体和撑簧,所述环体内开有填充槽,填充槽内填充有导热棉;环体的外壁上设有呈上下对称分布的第一刮油刃和第二刮油刃,且第一刮油刃和第二刮油刃呈对向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有的填充槽、导热棉、第一刮油刃和第二刮油刃,具有提高刮油环导热速率、良好的避免漏油现象和刮油环外壁发生磨损现象发生的优点。

An improved oil scraper ring with diamond-like carbon fil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型类金刚石膜层的刮油环
本技术涉及刮油环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改进型类金刚石膜层的刮油环。
技术介绍
刮油环是一种嵌入活塞槽沟内部的金属环,其广泛运用在各种动力机械上,如蒸汽机、发动机、柴油机等;目前,随着机械工业的不断发展,此类动力机械在排放、导热和使用寿命等方面要求越来越高。现有技术中的刮油环,为了较好的调控机油,一般都会在环体的外壁设有刮油刃,但是此类刮油刃大多都是同向设置,因此刮油和布油的范围会相对较小,从而在如发动机等动力机械转速过高时容易出现因刮油不充分导致漏油现象和布油不充分导致刮油环外壁磨损较大的情况发生,同时,现有技术中刮油环的导热性也较为不足,从而导致其传递活塞上的热量至气缸壁进行冷却的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改进型类金刚石膜层的刮油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进型类金刚石膜层的刮油环,包括环体和设在环体内部的撑簧,所述环体内开有填充槽,填充槽呈扇环状设置在环体内,填充槽内填充有导热棉;环体的外壁上设有呈上下对称分布的第一刮油刃和第二刮油刃,且第一刮油刃和第二刮油刃呈对向设置。优选的,所述环体、第一刮油刃和第二刮油刃上设有一层类金刚石膜层,类金刚石膜层的厚度为10μm-50μm。优选的,所述第一刮油刃包括第一刃体和第一刮油端,第一刃体与环体外壁呈倾斜设置,倾斜角度为50-60°,第一刮油端设在第一刃体远离环体侧的端部,且第一刮油端在第一刃体的该端部呈竖直向上设置。优选的,所述第二刮油刃包括第二刃体和第二刮油端,第二刃体与环体外壁呈倾斜设置,倾斜角度为50-60°,第二刮油端设在第二刃体远离环体侧的端部,且第二刮油端在第二刃体的该端部呈竖直向下设置。优选的,所述第一刮油刃和第二刮油刃的形状大小相同,第一刃体和第二刃体与环体外壁所呈的角度均也相同。优选的,所述填充槽在环体内呈上下对称设置,且两个填充槽分别设在撑簧的上方和下方。较之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技术通过在环体内开有呈上下对称分布的填充槽,并在填充槽内填充有导热棉,填充有的导热棉起到提高刮油环导热速率的作用,能将活塞产生的热量快速由刮油环传递至气缸壁上,加快活塞的冷却速率。2、本技术通过将环体外壁上的第一刮油刃和第二刮油刃呈对向设置,增大了第一刮油刃和第二刮油刃的刮油布油面积,同时,将第一刮油端在第一刃体上呈竖直向上设置,将第二刮油端在第二刃体上呈竖直向下设置,进一步增大了第一刮油刃和第二刮油刃的刮油布油面积,良好的防止漏油现象和环体外壁磨损的现象发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A-A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局部剖视图;图4为A处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中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环体;2、撑簧;3、第一刮油刃;31、第一刃体;32、第一刮油端;4、第二刮油刃;41、第二刃体;42、第二刮油端;5、导热棉;6、类金刚石膜层;7、填充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技术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实施例1:参照图1~4所述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改进型类金刚石膜层的刮油环,包括环体1和设在环体1内部的撑簧2,撑簧2用于令环体1具有良好的弹性;环体1内开有填充槽7,填充槽7的数量为2个,填充槽7在环体1内呈上下对称设置,且两个填充槽7分别设在撑簧2的上方和下方,填充槽7呈扇环状设置在环体1内,填充槽7内填充有导热棉5,导热棉5起到提高刮油环导热速率的作用,能将活塞产生的热量快速由刮油环传递至气缸壁上,加快活塞的冷却速率;环体1的外壁上设有呈上下对称分布的第一刮油刃3和第二刮油刃4,且第一刮油刃3和第二刮油刃4呈对向设置,第一刮油刃3包括第一刃体31和第一刮油端32,第一刃体31与环体1外壁呈倾斜设置,倾斜角度为50-60°,本实施例中,第一刃体31与环体1外壁的倾斜角度为55°;第一刮油端32设在第一刃体31远离环体1侧的端部,且第一刮油端32在第一刃体31的该端部呈竖直向上设置;第二刮油刃4包括第二刃体41和第二刮油端42,第二刃体41与环体1外壁呈倾斜设置,倾斜角度为50-60°,本实施例中,第二刃体41与环体1外壁的倾斜角度为55°;第二刮油端42设在第二刃体41远离环体1侧的端部,且第二刮油端42在第二刃体41的该端部呈竖直向下设置;第一刮油刃3和第二刮油刃4的形状大小相同,第一刃体31和第二刃体41与环体1外壁所呈的角度均也相同。环体1、第一刮油刃3和第二刮油刃4上设有一层类金刚石膜层6,类金刚石膜层6的厚度为10μm-50μm,本实施例中,类金刚石膜层6的厚度为20μm,类金刚石膜层6的厚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类金刚石膜层6具有高硬度、高电阻率、良好光学性能以及优秀的摩擦学的特性,将类金刚石膜层6采用电镀等工艺方式设在环体1、第一刮油刃3和第二刮油刃4上,能增加环体1、第一刮油刃3和第二刮油刃4的耐磨性,本实施例中,类金刚石膜层6在环体1的顶面、底面、外壁以及第一刮油刃3和第二刮油刃4的外壁上均有设置;类金刚石膜层6按照上述设置能够全面保护环体1、第一刮油刃3和第二刮油刃4,令环体1、第一刮油刃3和第二刮油刃4具有极佳的耐磨性能。实施例2:参照图5所述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改进型类金刚石膜层的刮油环,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类金刚石膜层6在环体1的顶面、底面以及第一刮油刃3的顶面、远离环体1侧的侧壁和第二刮油刃4的底面、远离环体1侧的侧壁上设置;类金刚石膜层6按照上述设置能保护环体1、第一刮油刃3和第二刮油刃4常用的摩擦面,保证环体1、第一刮油刃3和第二刮油刃4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并且还能节约一定的成本;本实施例中的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以上只是本技术的典型实例,除此之外,本技术还可以有其它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进型类金刚石膜层的刮油环,包括环体(1)和设在环体(1)内部的撑簧(2),其特征在于:所述环体(1)内开有填充槽(7),填充槽(7)呈扇环状设置在环体(1)内,填充槽(7)内填充有导热棉(5);环体(1)的外壁上设有呈上下对称分布的第一刮油刃(3)和第二刮油刃(4),且第一刮油刃(3)和第二刮油刃(4)呈对向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型类金刚石膜层的刮油环,包括环体(1)和设在环体(1)内部的撑簧(2),其特征在于:所述环体(1)内开有填充槽(7),填充槽(7)呈扇环状设置在环体(1)内,填充槽(7)内填充有导热棉(5);环体(1)的外壁上设有呈上下对称分布的第一刮油刃(3)和第二刮油刃(4),且第一刮油刃(3)和第二刮油刃(4)呈对向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类金刚石膜层的刮油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环体(1)、第一刮油刃(3)和第二刮油刃(4)上设有一层类金刚石膜层(6),类金刚石膜层(6)的厚度为10μm-5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类金刚石膜层的刮油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刮油刃(3)包括第一刃体(31)和第一刮油端(32),第一刃体(31)与环体(1)外壁呈倾斜设置,倾斜角度为50-60°,第一刮油端(32)设在第一刃体(31)远离环体(1)侧的端部,且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承鑫谢礼忠李细坚郑智群徐智勇刘元才李鑫卢奇霞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东亚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