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冶金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软材料端头固定装置,通过将软材料绕过圆钢且软材料一端侧面和另一侧分别位于钢板的两侧,然后通过夹紧装置将软材料固定在钢板的两侧,从而使软材料端头得到固定,使用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时操作简单,提升了工作效率,同时软材料端头得到保护固定不易破坏,从而增加了软材料的使用寿命,同时该固定装置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制造。
A soft material end fix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软材料端头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冶金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软材料端头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在冶金领域内,多数冶金设备都会或多或少的出现固定某一种材料端头的问题,尤其是起保护作用的软材料,我们往往绞尽脑汁。当然,我们已经有一些固定软材料端头的办法,但大多或过于繁琐,或结构比较不常见,使用起来不方便,故我们需提出一种简易有效的软材料端头固定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软材料端头固定装置,尤其是具有结构简单,使用起来方便的简易有效的软材料端头固定装置。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软材料端头固定装置,包括支架;圆钢,圆钢固定连接在支架内的一端;钢板,钢板固定连接在支架内;夹紧装置,夹紧装置可拆卸连接在钢板上;软材料,软材料绕过圆钢位于钢板的两侧通过夹紧装置固定。所述的支架为矩形支架,圆钢焊接接在矩形支架内的一端,钢板为矩形钢板且小于矩形支架,钢板的任意两端焊接在矩形支架内的中部,所述钢板上开有2~4个第一通孔。所述的夹紧装置包括压板、螺栓和螺母,所述压板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压板和软材料均开有与钢板上第一通孔大小一致的第二通孔,两个压板分别位于钢板的两侧,螺栓穿过压板和软材料上的第二通孔和钢板上第一通孔,通过螺母将两个压板固定在钢板两侧用于固定软材料。所述的夹紧装置包括一个“V”型压板,螺栓和螺母,“V”型压板可展开,且一端穿过钢板与支架未连接且位于软材料的一侧使“V”型压板的开口两侧位于钢板的两侧,所述“V”型压板的开口两侧面和软材料上均开有与钢板上第一通孔大小一致的第二通孔,螺栓穿过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通过螺母将“V”型压板固定在钢板两侧用于固定软材料。所述的钢板上开有3个第一通孔,所述两个压板和软材料上均开有3个第二通孔。所述的“V”型压板为可开合的硬塑料材质压板。所述的钢板上至少开有2个第一通孔,所述“V”型压板开口两侧面上和软材料上均至少开有2个第二通孔,所述螺栓和螺母的个数与钢板上开的通孔数一致。所述的钢板上开有4个第一通孔,所述两个压板和软材料上均开有4个第二通孔,所述螺栓和螺母的个数与钢板上开的通孔数一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将软材料绕过圆钢且软材料一端侧面和另一侧分别位于钢板的两侧,然后通过夹紧装置将软材料固定在钢板的两侧,从而使软材料端头得到固定,使用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时操作简单,提升了工作效率,同时软材料端头得到保护固定不易破坏,从而增加了软材料的使用寿命,同时该固定装置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制造。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正视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支架;2、钢板;3、软材料;4、压板;5、螺栓;6、螺母;7、圆钢。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参照图1和图2,一种软材料端头固定装置,包括支架1;圆钢7,圆钢7固定连接在支架1内的一端;钢板2,钢板2固定连接在支架1内;夹紧装置,夹紧装置可拆卸连接在钢板2上;软材料3,软材料3绕过圆钢7位于钢板2的两侧通过夹紧装置固定。实际使用时:将软材料3绕过圆钢7且软材料3一端侧面和另一侧分别位于钢板2的两侧,然后通过夹紧装置将软材料3固定在钢板2的两侧,从而使软材料端头得到固定,使用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时操作简单,提升了工作效率,同时软材料端头得到保护固定不易破坏,从而增加了软材料的使用寿命,同时该固定装置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制造。实施例2: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支架1为矩形支架,圆钢7焊接接在矩形支架1内的一端,钢板2为矩形钢板且小于矩形支架1,钢板2的任意两端焊接在矩形支架1内的中部,所述钢板2上开有2~4个第一通孔。实际使用时:支架1为矩形支架,圆钢7焊接接在矩形支架1内的一端,增加圆钢7的使用寿命同时连接牢固,软材料3绕过矩形支架1内焊接的圆钢7,矩形支架1为长方形的支架,圆钢7焊接在长方形支架1的宽度方向的支架内,软材料3绕过圆钢7延支架1长度方向展开,钢板2为矩形钢板且小于矩形支架1,且钢板2也为长方形,钢板2的任意两端焊接在矩形支架1内的中部,长方形钢板2的一宽度边和相邻的长度边与支架的一宽度边和相邻的一长度边焊接,所述钢板2上开有2~4个第一通孔用于固定夹紧装置。实施例3:与实施例2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夹紧装置包括压板4、螺栓5和螺母6,所述压板4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压板4和软材料3均开有与钢板2上第一通孔大小一致的第二通孔,两个压板4分别位于钢板2的两侧,螺栓5穿过压板4和软材料3上的第二通孔和钢板2上第一通孔,通过螺母6将两个压板4固定在钢板2两侧用于固定软材料3。实际使用时:将软材料3绕过圆钢7后,软材料3的两侧位于钢板2的两侧,然后将两个压板4置于钢板2两侧的软材料3外,然后两个压板4和软材料3均开有与钢板2上第一通孔大小一致的第二通孔,再将螺栓5穿过压板4和软材料3上的第二通孔和钢板2上第一通孔,最后将螺母6旋拧在螺栓5上将两个压板4固定在钢板2两侧用于固定软材料3,使用该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同时固定效果好。实施例4:与实施例2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夹紧装置包括一个“V”型压板4,螺栓5和螺母6,“V”型压板4可展开,且一端穿过钢板2与支架1未连接且位于软材料3的一侧使“V”型压板4的开口两侧位于钢板2的两侧,所述“V”型压板4的开口两侧面和软材料3上均开有与钢板2上第一通孔大小一致的第二通孔,螺栓5穿过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通过螺母6将“V”型压板4固定在钢板2两侧用于固定软材料3。实际使用时:将软材料3绕过圆钢7后,软材料3的两侧位于钢板2的两侧,然后将“V”型压板4展开,然后将“V”型压板4展开后的一端插入钢板2长度边没有与支架一连接的一侧,使“V”型压板4的两侧面连接处位于钢板2的长度边,“V”型压板4的两侧面位于钢板2两侧的软材料3外,“V”型压板4的开口两侧面和软材料3上均开有与钢板2上第一通孔大小一致的第二通孔,螺栓5穿过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通过螺母6将“V”型压板4固定在钢板2两侧用于固定软材料3,使用该结构便于操作,结构简单同时固定效果好。实施例5:与实施例3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钢板2上开有3个第一通孔,所述两个压板4和软材料3上均开有3个第二通孔。实际使用时:钢板2上开有3个第一通孔,将软材料3绕过圆钢7后,软材料3的两侧位于钢板2的两侧后与钢板2上开的第一通孔相对位置开有大小一致的第二通孔,同时将两个压板4置于钢板2两侧的软材料3外后与钢板2上开的第一通孔相对位置也开有与大小一致的第二通孔,然后通过螺栓5和螺母6将两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软材料端头固定装置,其特征是:包括/n支架(1);/n圆钢(7),圆钢(7)固定连接在支架(1)内的一端;/n钢板(2),钢板(2)固定连接在支架(1)内;/n夹紧装置,夹紧装置可拆卸连接在钢板(2)上;/n软材料(3),软材料(3)绕过圆钢(7)位于钢板(2)的两侧通过夹紧装置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材料端头固定装置,其特征是:包括
支架(1);
圆钢(7),圆钢(7)固定连接在支架(1)内的一端;
钢板(2),钢板(2)固定连接在支架(1)内;
夹紧装置,夹紧装置可拆卸连接在钢板(2)上;
软材料(3),软材料(3)绕过圆钢(7)位于钢板(2)的两侧通过夹紧装置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材料端头固定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支架(1)为矩形支架,圆钢(7)焊接接在矩形支架(1)内的一端,钢板(2)为矩形钢板且小于矩形支架(1),钢板(2)的任意两端焊接在矩形支架(1)内的中部,所述钢板(2)上开有2~4个第一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软材料端头固定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夹紧装置包括压板(4)、螺栓(5)和螺母(6),所述压板(4)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压板(4)和软材料(3)均开有与钢板(2)上第一通孔大小一致的第二通孔,两个压板(4)分别位于钢板(2)的两侧,螺栓(5)穿过压板(4)和软材料(3)上的第二通孔和钢板(2)上第一通孔,通过螺母(6)将两个压板(4)固定在钢板(2)两侧用于固定软材料(3)。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软材料端头固定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夹紧装置包括一个“V”型压板(4),螺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瑜,张超,汪恩辉,左雁冰,何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