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隐藏式柜底收纳架,包括外壳及第一连杆,外壳包括围成收纳区的主壳体,主壳体形成有连通收纳区的开放窗口,外壳还包括壳盖,第一连杆的一端连接于壳盖,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主壳体形成铰接,以使壳盖能够相对主壳体上升或下降;壳盖升至最高位时,壳盖封闭开放窗口以使隐藏式柜底收纳架转换为用于隐藏收纳区的包壳形态,壳盖降至最低位时,壳盖位于主壳体的下方且其朝向主壳体的一侧形成用于放置物品的置物结构,以使隐藏式柜底收纳架转换为用于开放收纳区的层架形态。
A hidden storage rack and device at the bottom of cabin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隐藏式柜底收纳架及收纳装置
本技术涉及储物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隐藏式柜底收纳架及采用该隐藏式柜底收纳架的收纳装置。
技术介绍
收纳架常用于厨房内,用于收纳调料罐、餐具等物品,有时为了节省厨房的台面空间,人们会将收纳架安装在壁柜或吊柜的底面。但是,这类收纳架通常为框架外露式结构,不具有防尘防虫的功能,导致收纳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隐藏式柜底收纳架,用于安装在壁柜或吊柜的底部,不需要使用时,可将其收纳区隐藏起来,以起到防尘防虫的作用,外观整洁美观,从而达到较为理想的收纳效果。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该隐藏式柜底收纳架的收纳装置。本技术的隐藏式柜底收纳架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隐藏式柜底收纳架,包括外壳及第一连杆,所述外壳包括围成收纳区的主壳体,所述主壳体形成有连通所述收纳区的开放窗口,所述外壳还包括壳盖,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壳盖,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主壳体形成铰接,以使所述壳盖能够相对所述主壳体上升或下降;所述壳盖升至最高位时,所述壳盖封闭所述开放窗口以使所述隐藏式柜底收纳架转换为用于隐藏所述收纳区的包壳形态,所述壳盖降至最低位时,所述壳盖位于所述主壳体的下方且其朝向所述主壳体的一侧形成用于放置物品的置物结构,以使所述隐藏式柜底收纳架转换为用于开放所述收纳区的层架形态,达到增加置物面积的目的。进一步地,所述主壳体用于安装在壁柜/吊柜的底面,所述主壳体的顶部形成有连通所述收纳区的顶部开口。进一步地,所述开放窗口位于所述主壳体的侧面,所述置物结构为置物台面。进一步地,所述主壳体包括底部置物板,所述底部置物板靠近所述开放窗口的一侧设置有朝上延伸的挡边。进一步地,所述主壳体包括有机构盒,所述机构盒内形成有安装腔,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伸入所述安装腔并与所述机构盒铰接。进一步地,所述安装腔内安装有弹扣、缓冲器、复位弹簧以及用于拉伸所述复位弹簧的拉簧固定件,所述弹扣设置有用于卡接所述拉簧固定件的卡槽,所述拉簧固定件与所述第一连杆固定,且所述壳盖处于最低位时,所述拉簧固定件卡接于所述卡槽内,以使所述隐藏式柜底收纳架锁定在层架形态,所述缓冲器设置有活塞杆,所述拉簧固定件脱离所述卡槽时,能够在所述复位弹簧的拉动下压缩所述活塞杆。进一步地,所述拉簧固定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杆,所述拉簧固定件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卡槽卡接,且所述拉簧固定件设置有用于压缩所述活塞杆的阻尼部,所述复位弹簧为恒力弹簧。进一步地,所述隐藏式柜底收纳架还包括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壳盖,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伸入所述安装腔并与所述机构盒铰接。进一步地,所述机构盒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所述主壳体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连杆及所述第二连杆均对应设置有两条,所述隐藏式柜底收纳架还包括同步联动轴,所述同步联动轴的两端分别伸入两个机构盒的安装腔内并与所述第二连杆连接。本技术的收纳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收纳装置,包括壁柜/吊柜,还包括上述隐藏式柜底收纳架,所述隐藏式柜底收纳架安装于所述壁柜/吊柜的底面。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所提供的隐藏式柜底收纳架及收纳装置,能够在层架形态和包壳形态之间转换,平常使用时,可通过令壳盖下降使隐藏式柜底收纳架处于层架形态,此时隐藏式柜底收纳架外观上呈现为一双层储物架,上层为主壳体围成的收纳区,下层为壳盖形成的置物结构,可用于临时放置物品;不需要使用时,令壳盖上升使得隐藏式柜底收纳架处于包壳形态即可,此时隐藏式柜底收纳架外观上呈现为一隐藏收纳区的包壳,以起到防尘防虫的作用,外表整洁美观,从而达到较为理想的收纳效果;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隐藏式柜底收纳架一般用于安装在壁柜/吊柜的底面,因此当其处于包壳形态时,隐藏式柜底收纳架可以本身就对收纳区形成封闭式包围,从而将收纳区隐藏起来,也可以是与壁柜/吊柜的底面共同形成对收纳区的封闭式包围,从而将收纳区隐藏起来。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收纳装置的一种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收纳装置的另一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收纳装置的隐藏式柜底收纳架处于层架形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隐藏式柜底收纳架处于包壳形态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所示隐藏式柜底收纳架处于层架形态的分解图;图6为图3所示隐藏式柜底收纳架处于层架形态时的机构盒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3所示隐藏式柜底收纳架处于包壳形态时的机构盒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隐藏式柜底收纳架;2、主壳体;3、壳盖;21、收纳区;22、开放窗口;23、顶部开口;4、第一连杆;5、第二连杆;24、机构盒;31、置物台面;25、底部置物板;251、挡边;241、弹扣;242、缓冲器;243、复位弹簧;244、拉簧固定件;2411、卡槽;2421、活塞杆;2441、阻尼部;6、同步联动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图1所示,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收纳装置的一种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该收纳装置另一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该收纳装置可应用在厨房收纳系统中,该收纳装置包括壁柜/吊柜,以及安装在壁柜/吊柜底面的隐藏式柜底收纳架1。图3所示,为该隐藏式柜底收纳架1处于层架形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该隐藏式柜底收纳架1处于包壳形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该隐藏式柜底收纳架1处于层架形态时的分解图。该隐藏式柜底收纳架1包括外壳及连杆,外壳包括有主壳体2和壳盖3,主壳体2围成有收纳区21,主壳体2的侧面形成有连通收纳区21的开放窗口22,主壳体2的顶部形成有连通收纳区21的顶部开口23,壳盖3安装在连杆上且连杆铰接于主壳体2;具体来说,连杆设有两组,分别位于主壳体2的相对两侧,每组连杆包括有第一连杆4和第二连杆5,主壳体2包括位于其相对两侧的两个机构盒24,机构盒24内部形成有安装腔,第一连杆4的一端连接于壳盖3,第一连杆4的另一端伸入机构盒24的安装腔并与机构盒24形成铰接,同样,第二连杆5的一端连接于壳盖3,第二连杆5的另一端伸入机构盒24的安装腔并与机构盒24形成铰接;通过第一连杆4及第二连杆5的设置,使得壳盖3能够相对主壳体2上升或下降;当壳盖3升至最高位时,壳盖3封闭开放窗口22以使隐藏式柜底收纳架1转换为用于隐藏收纳区21的包壳形态,壳盖3降至最低位时,壳盖3位于主壳体2的下方且其朝向主壳体2的一侧形成用于放置物品的置物结构,以使隐藏式柜底收纳架1转换为用于开放收纳区21的层架形态;该置物结构为用于临时放置物品的置物台面31。具体来说,主壳体2还包括底部置物板25,底部置物板25靠近开放窗口22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隐藏式柜底收纳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及第一连杆,所述外壳包括围成收纳区的主壳体,所述主壳体形成有连通所述收纳区的开放窗口,所述外壳还包括壳盖,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壳盖,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主壳体形成铰接,以使所述壳盖能够相对所述主壳体上升或下降;/n所述壳盖升至最高位时,所述壳盖封闭所述开放窗口以使所述隐藏式柜底收纳架转换为用于隐藏所述收纳区的包壳形态,所述壳盖降至最低位时,所述壳盖位于所述主壳体的下方且其朝向所述主壳体的一侧形成用于放置物品的置物结构,以使所述隐藏式柜底收纳架转换为用于开放所述收纳区的层架形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隐藏式柜底收纳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及第一连杆,所述外壳包括围成收纳区的主壳体,所述主壳体形成有连通所述收纳区的开放窗口,所述外壳还包括壳盖,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壳盖,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主壳体形成铰接,以使所述壳盖能够相对所述主壳体上升或下降;
所述壳盖升至最高位时,所述壳盖封闭所述开放窗口以使所述隐藏式柜底收纳架转换为用于隐藏所述收纳区的包壳形态,所述壳盖降至最低位时,所述壳盖位于所述主壳体的下方且其朝向所述主壳体的一侧形成用于放置物品的置物结构,以使所述隐藏式柜底收纳架转换为用于开放所述收纳区的层架形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隐藏式柜底收纳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用于安装在壁柜/吊柜的底面,所述主壳体的顶部形成有连通所述收纳区的顶部开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隐藏式柜底收纳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放窗口位于所述主壳体的侧面,所述置物结构为置物台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隐藏式柜底收纳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包括底部置物板,所述底部置物板靠近所述开放窗口的一侧设置有朝上延伸的挡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隐藏式柜底收纳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包括有机构盒,所述机构盒内形成有安装腔,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伸入所述安装腔并与所述机构盒铰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隐藏式柜底收纳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华宗权,叶耀玄,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铭珈智能家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