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页岩气井套管扶正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页岩气井套管在选择扶正器时难以找到套管居中度和套管下放力之间的平衡点的技术问题。它包括旋流刚性扶正器一、旋流刚性扶正器二、滚轮扶正器和整体式弹性扶正器;其中,所述旋流刚性扶正器一设于套管的直井段;所述旋流刚性扶正器二和滚轮扶正器设于规则井眼处套管大斜度井段一和水平井段一;所述整体式弹性扶正器设于不规则井眼处套管大斜度井段二和水平井段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使套管的居中度达到80%,但是又可以保证套管下放力,进而保证套管居中度和套管下放力之间的平衡,进而提高固井质量。
A casing stabbing structure for shale gas well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页岩气井套管扶正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页岩气水平井套管,具体涉及一种页岩气井套管扶正结构。
技术介绍
为了实现好的固井质量,特别是对于关键井的目的层固井,API推荐套管居中度不低于67%。扶正器越多,居中度越好,但是扶正器过多或是类型不合适会引起套管遇卡。扶正器设计需要在套管居中度和套管下放力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现有技术中,对于扶正器的选择难以找到套管居中度和套管下放力之间的平衡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页岩气井套管扶正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页岩气井套管在选择扶正器时难以找到套管居中度和套管下放力之间的平衡点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页岩气井套管扶正结构,包括旋流刚性扶正器一、旋流刚性扶正器二、滚轮扶正器和整体式弹性扶正器;其中,所述旋流刚性扶正器一设于套管的直井段;所述旋流刚性扶正器二和滚轮扶正器设于规则井眼处套管大斜度井段一和水平井段一;所述整体式弹性扶正器设于不规则井眼处套管大斜度井段二和水平井段二。可选的或优选的,所述旋流刚性扶正器一的外径为210mm;所述旋流刚性扶正器二的外径为205mm。可选的或优选的,所述旋流刚性扶正器一按5-10根套管安放一只。可选的或优选的,所述旋流刚性扶正器一按8根套管安放一只。可选的或优选的,规则井眼处套管大斜度井段一和水平井段一按每根套管安放一只旋流刚性扶正器二或滚轮扶正器。可选的或优选的,所述旋流刚性扶正器二和滚轮扶正器间隔安放。可选的或优选的,所述整体式弹性扶正器按2根套管安放一只。可选的或优选的,所述整体式弹性扶正器由SPHC合金钢制造。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实施例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本技术提供的页岩气井套管扶正结构,在套管的直井段选择旋流刚性扶正器一;规则井眼处套管大斜度井段一和水平井段一采用旋流刚性扶正器二和滚轮扶正器相结合的结构;不规则井眼处套管大斜度井段二和水平井段二采用整体式弹性扶正器,可以使套管的居中度达到80%,但是又可以保证套管下放力,进而保证套管居中度和套管下放力之间的平衡,进而提高固井质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直井段中旋流刚性扶正器一的安放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大斜度井段一中旋流刚性扶正器二和滚轮扶正器的安放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水平井段一中整体式弹性扶正器的安放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大斜度井段二中旋流刚性扶正器二和滚轮扶正器的安放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水平井段二中整体式弹性扶正器的安放示意图。图中:1、套管;2、直井段;3、旋流刚性扶正器一;4、大斜度井段一;5、水平井段一;6、大斜度井段二;7、水平井段二;8、旋流刚性扶正器二;9、滚轮扶正器;10、整体式弹性扶正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页岩气井套管扶正结构,包括旋流刚性扶正器一3、旋流刚性扶正器二8、滚轮扶正器9和整体式弹性扶正器10;其中,所述旋流刚性扶正器一3设于套管1的直井段2;所述旋流刚性扶正器二8和滚轮扶正器9设于规则井眼处套管1大斜度井段一4和水平井段一5;所述整体式弹性扶正器10设于不规则井眼处套管1大斜度井段二6和水平井段二7。本技术提供的页岩气井套管扶正结构,在套管1的直井段2选择旋流刚性扶正器一3;规则井眼处套管1大斜度井段一4和水平井段一5采用旋流刚性扶正器二8和滚轮扶正器9相结合的结构;不规则井眼处套管1大斜度井段二6和水平井段二7采用整体式弹性扶正器10,可以使套管1的居中度达到80%,但是又可以保证套管1下放力,进而保证套管1居中度和套管1下放力之间的平衡,进而提高固井质量。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旋流刚性扶正器一3的外径为210mm;所述旋流刚性扶正器二8的外径为205mm。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旋流刚性扶正器一3按5-10根套管1安放一只。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旋流刚性扶正器一3按8根套管1安放一只。当然,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选择。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规则井眼处套管1大斜度井段一4和水平井段一5按每根套管1安放一只旋流刚性扶正器二8或滚轮扶正器9。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旋流刚性扶正器二8和滚轮扶正器9间隔安放。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滚轮扶正器9为滚轮刚性扶正器。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整体式弹性扶正器10按2根套管1安放一只。本技术中的页岩气井套管扶正结构,对于滚轮刚性扶正器、旋流刚性扶正器和整体式弹性扶正器10的选择具体来说:①对于滚轮刚性扶正器:其本体上有五条或六条螺旋带(直带),螺旋带(直带)间是流线型导流槽,滚轮刚性扶正器由于本体的刚性和滚柱与井壁或套管1内壁间的接触为滚动接触而具有比其它类型扶正器更加优越的性能。滚轮刚性扶正器能显著降低摩擦阻力,增加套管1下入深度,确保全部套管1居中,改善液体流动特性,改善灌浆条件;②对于旋流刚性扶正器一3和旋流刚性扶正器二8:其旋流角越大,则旋流强度也越大,但流体局部阻力也增大;棱间间距越大,流经旋流扶正器的流体速度则越小,旋流扶正器入口与出口的压降也越小;扶正器长度越大,则导流能力越强,但流体局部阻力也越大,并且管柱入井难度也越大。同时,紊流有助于顶替效率、固井质量的提高。雷诺曾经指出在某些形式的扰动中,由于粘性的存在,限制了质点的扰动,而在一定雷诺数限度内能维持层流状态。但两层流间有速度差别,是造成不稳定的根本原因,不稳定的层流受到轻微挠动即转化为紊流。紊流中每一空间点处的运动要素,由于质点相互掺混、碰撞、交换,形成涡旋,并不停地随时间脉动。因此,螺旋状扶正棱使得流体经过扶正棱时有一定扰动,从而自动形成涡流,为紊流提供更有利的条件,进而提高固井质量;③对于整体式弹性扶正器10:其内径一般比套管1外径大1-4mm,便于装到套管1上。本体外径比套管1接箍的外径小,以便有足够的流通面积,扶正条的外径有多种规格,使用时一般比井眼小2mm左右,扶正器的长度可供用户选择。扶正器的福整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页岩气井套管扶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旋流刚性扶正器一、旋流刚性扶正器二、滚轮扶正器和整体式弹性扶正器;其中,/n所述旋流刚性扶正器一设于套管的直井段;/n所述旋流刚性扶正器二和滚轮扶正器设于规则井眼处套管大斜度井段一和水平井段一;/n所述整体式弹性扶正器设于不规则井眼处套管大斜度井段二和水平井段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页岩气井套管扶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旋流刚性扶正器一、旋流刚性扶正器二、滚轮扶正器和整体式弹性扶正器;其中,
所述旋流刚性扶正器一设于套管的直井段;
所述旋流刚性扶正器二和滚轮扶正器设于规则井眼处套管大斜度井段一和水平井段一;
所述整体式弹性扶正器设于不规则井眼处套管大斜度井段二和水平井段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页岩气井套管扶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刚性扶正器一的外径为210mm;所述旋流刚性扶正器二的外径为205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页岩气井套管扶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刚性扶正器一按5-10根套管安放一只。
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劲,毛良杰,敬婧,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石油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