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遮阳隔热保温一体化建筑外窗,包括固定安装架,所述固定安装架的前表面固定安装有活动框架,所述活动框架的内侧活动安装有玻璃窗板,所述玻璃窗板的两侧外表面均固定安装有旋转柱,所述活动框架的内表面活动安装有旋转连接轴,所述旋转连接轴的外部表面活动安装有伸缩导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遮阳隔热保温一体化建筑外窗,通过两块玻璃的构造设计,使玻璃窗板形成了中空腔,提高了外窗的隔热保温效果,配合遮光板的设计,能够起到遮阳隔热保温一体的作用,为外窗的使用带来了便利,能够对玻璃窗板进行弹性的支撑,在关闭玻璃窗板时,防止了玻璃窗板撞击活动框架,从而消除了噪音的产生,还降低了外窗的磨损。
Sun shading, heat insulation and integrated building external window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遮阳隔热保温一体化建筑外窗
本技术涉及外窗领域,特别涉及遮阳隔热保温一体化建筑外窗。
技术介绍
建筑外窗是安装在安装在建筑物的窗口,进行密封和透光使用的窗户,是建筑物中不可缺少的部件,广泛使用在各种建筑物中,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人们对建筑的需求逐步提高,同时建筑外窗的需求也同时提高,但现有的建筑外窗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需要更方便使用的建筑外窗;在建筑外窗使用时,单层玻璃的结构无法进行隔热保温,在打开外窗时还无法进行遮阳,为外窗的使用带来了不便,同时,在关闭外窗时,窗板会撞击框架,不仅产生了噪音,长时间使用还导致了外窗的磨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遮阳隔热保温一体化建筑外窗,可以有效解决背景中无法进行隔热保温和遮阳,窗板会撞击框架导致磨损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遮阳隔热保温一体化建筑外窗,包括固定安装架,所述固定安装架的前表面固定安装有活动框架,所述活动框架的内侧活动安装有玻璃窗板,所述玻璃窗板的两侧外表面均固定安装有旋转柱,所述活动框架的内表面活动安装有旋转连接轴,所述旋转连接轴的外部表面活动安装有伸缩导柱,所述伸缩导柱远离旋转连接轴的一端活动安装有伸缩导套,所述伸缩导套的内表面活动安装有伸缩弹簧,所述玻璃窗板的内侧设置有外侧玻璃和内侧玻璃,所述外侧玻璃位于内侧玻璃的一侧,所述外侧玻璃和内侧玻璃的中间设置有中空腔,所述中空腔的内表面固定安装有多个遮光板。优选的,所述固定安装架、活动框架和玻璃窗板均为铝合金材质构造设计,所述玻璃窗板的外径与活动框架的内径相同。优选的,所述旋转柱与活动框架的内表面活动连接,所述玻璃窗板能够围绕旋转柱在活动框架的内侧翻转活动。优选的,所述外侧玻璃和内侧玻璃尺寸相同,所述外侧玻璃和内侧玻璃均通过粘连与玻璃窗板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伸缩导套与玻璃窗板的后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伸缩导柱贯穿至伸缩导套的内表面与伸缩弹簧连接。优选的,所述遮光板分别与外侧玻璃和内侧玻璃固定连接,多个所述遮光板呈一字排列安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遮阳隔热保温一体化建筑外窗,通过设置的外侧玻璃、内侧玻璃、中空腔和遮光板,通过两块玻璃的构造设计,使玻璃窗板形成了中空腔,提高了外窗的隔热保温效果,配合遮光板的设计,能够起到遮阳隔热保温一体的作用,为外窗的使用带来了便利,通过设置的伸缩导柱、伸缩导套和伸缩弹簧,能够对玻璃窗板进行弹性的支撑,在关闭玻璃窗板时,防止了玻璃窗板撞击活动框架,从而消除了噪音的产生,还降低了外窗的磨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遮阳隔热保温一体化建筑外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遮阳隔热保温一体化建筑外窗的活动框架的截面图;图3为本技术遮阳隔热保温一体化建筑外窗的玻璃窗板的剖析图;图4为本技术遮阳隔热保温一体化建筑外窗的伸缩导套的剖析图。图中:1、固定安装架;2、活动框架;3、玻璃窗板;4、旋转柱;5、旋转连接轴;6、伸缩导柱;7、伸缩导套;8、外侧玻璃;9、内侧玻璃;10、中空腔;11、遮光板;12、伸缩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4所示,遮阳隔热保温一体化建筑外窗,包括固定安装架1,所述固定安装架1的前表面固定安装有活动框架2,所述活动框架2的内侧活动安装有玻璃窗板3,所述玻璃窗板3的两侧外表面均固定安装有旋转柱4,所述活动框架2的内表面活动安装有旋转连接轴5,所述旋转连接轴5的外部表面活动安装有伸缩导柱6,所述伸缩导柱6远离旋转连接轴5的一端活动安装有伸缩导套7,所述伸缩导套7的内表面活动安装有伸缩弹簧12,所述玻璃窗板3的内侧设置有外侧玻璃8和内侧玻璃9,所述外侧玻璃8位于内侧玻璃9的一侧,所述外侧玻璃8和内侧玻璃9的中间设置有中空腔10,所述中空腔10的内表面固定安装有多个遮光板11;所述固定安装架1、活动框架2和玻璃窗板3均为铝合金材质构造设计,所述玻璃窗板3的外径与活动框架2的内径相同;所述旋转柱4与活动框架2的内表面活动连接,所述玻璃窗板3能够围绕旋转柱4在活动框架2的内侧翻转活动;所述外侧玻璃8和内侧玻璃9尺寸相同,所述外侧玻璃8和内侧玻璃9均通过粘连与玻璃窗板3固定连接;所述伸缩导套7与玻璃窗板3的后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伸缩导柱6贯穿至伸缩导套7的内表面与伸缩弹簧12连接;所述遮光板11分别与外侧玻璃8和内侧玻璃9固定连接,多个所述遮光板11呈一字排列安装。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遮阳隔热保温一体化建筑外窗,固定安装架1用于安装在建筑物的窗口位置,对外窗进行整体安装固定,同时对活动框架2固定,活动框架2用于对玻璃窗板3进行固定,玻璃窗板3用于安装外侧玻璃8和内侧玻璃9,通过推动玻璃窗板3,能够使玻璃窗板3围绕旋转柱4在活动框架2的内侧翻转活动,从而打开外窗,外窗密封使用时,外侧玻璃8和内侧玻璃9起到密封的效果,并且外侧玻璃8和内侧玻璃9两块玻璃的结构,使玻璃窗板3的内部形成了中空腔10,通过中空腔10来提高外窗的隔热保温效果,中空腔10中的多个遮光板11,在关闭外窗时,光线透过平行的遮光板11进入外窗内,在翻转打开玻璃窗板3时,多个遮光板11呈斜角排列,对光线进行阻挡,从而起到遮阳的作用,在玻璃窗板3翻转活动时,玻璃窗板3带动伸缩导套7在伸缩导柱6的外表面伸缩活动,关闭玻璃窗板3时,通过伸缩导套7内的伸缩弹簧12挤压伸缩导柱6,对玻璃窗板3进行弹性支撑,从而在关闭玻璃窗板3时进行弹性缓冲,防止玻璃窗板3撞击活动框架2。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遮阳隔热保温一体化建筑外窗,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安装架(1),所述固定安装架(1)的前表面固定安装有活动框架(2),所述活动框架(2)的内侧活动安装有玻璃窗板(3),所述玻璃窗板(3)的两侧外表面均固定安装有旋转柱(4),所述活动框架(2)的内表面活动安装有旋转连接轴(5),所述旋转连接轴(5)的外部表面活动安装有伸缩导柱(6),所述伸缩导柱(6)远离旋转连接轴(5)的一端活动安装有伸缩导套(7),所述伸缩导套(7)的内表面活动安装有伸缩弹簧(12),所述玻璃窗板(3)的内侧设置有外侧玻璃(8)和内侧玻璃(9),所述外侧玻璃(8)位于内侧玻璃(9)的一侧,所述外侧玻璃(8)和内侧玻璃(9)的中间设置有中空腔(10),所述中空腔(10)的内表面固定安装有多个遮光板(11)。/n
【技术特征摘要】
1.遮阳隔热保温一体化建筑外窗,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安装架(1),所述固定安装架(1)的前表面固定安装有活动框架(2),所述活动框架(2)的内侧活动安装有玻璃窗板(3),所述玻璃窗板(3)的两侧外表面均固定安装有旋转柱(4),所述活动框架(2)的内表面活动安装有旋转连接轴(5),所述旋转连接轴(5)的外部表面活动安装有伸缩导柱(6),所述伸缩导柱(6)远离旋转连接轴(5)的一端活动安装有伸缩导套(7),所述伸缩导套(7)的内表面活动安装有伸缩弹簧(12),所述玻璃窗板(3)的内侧设置有外侧玻璃(8)和内侧玻璃(9),所述外侧玻璃(8)位于内侧玻璃(9)的一侧,所述外侧玻璃(8)和内侧玻璃(9)的中间设置有中空腔(10),所述中空腔(10)的内表面固定安装有多个遮光板(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阳隔热保温一体化建筑外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安装架(1)、活动框架(2)和玻璃窗板(3)均为铝合金材质构造设计,所述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洪威,
申请(专利权)人:中城建福建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