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隐框玻璃幕墙的窄边框内倒窗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238139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1 06: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隐框玻璃幕墙的窄边框内倒窗系统,包括玻璃面板组件、立柱和横梁,所述玻璃面板组件由内倒窗玻璃面板和固定玻璃面板组成,在内倒窗玻璃面板外周设置有内倒窗扇框和内倒窗边框,内倒窗扇框设置在内倒窗玻璃面板靠室内的内侧面形成后置隐藏式结构,内倒窗边框设置有分别与立柱和横梁配合的连接部以及与压板配合的压接部,内倒窗边框通过连接件直接与立柱和横梁连接固定,且内倒窗边框分别与立柱和横梁形成部分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相对于传统幕墙内倒窗系统,减小了扇框外露铝材的视面大小,同时完全取消了传统幕墙内倒窗系统中的转接框,在保证结构安全、连接可靠的基础上,大大简化了边框连接结构,并进一步大幅减小了外露边框的尺寸。

A kind of window system with narrow frame and inverted inside for glass curtain wall with hidden fra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隐框玻璃幕墙的窄边框内倒窗系统
本技术属于幕墙设计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隐框玻璃幕墙的窄边框内倒窗系统。
技术介绍
如图1-4所示,现有的隐框玻璃幕墙系统中,内倒窗外露的边框过大,造成外立面观感不佳,且与建筑整体效果衔接过于突兀,而且内倒窗扇框5和内倒窗边框6与立柱1和横梁2的连接结构较为复杂,需要通过转接框20进行转接。此外,现有隐框玻璃幕墙系统中内倒窗玻璃面板3底部设置的内倒窗边框6为外高内低的结构设计,故在内倒窗边框内形成不利于排水的集水腔,不利于雨水的排出,从而影响幕墙的水密性能,而且现有隐框玻璃幕墙系统中的气密性也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在保证结构安全,施工方便快捷的前提下,大幅减小外露边框尺寸,并简化结构连接的用于隐框玻璃幕墙的窄边框内倒窗系统。本技术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隐框玻璃幕墙的窄边框内倒窗系统,包括玻璃面板组件、立柱和横梁,所述玻璃面板组件由内倒窗玻璃面板和固定玻璃面板组成,在所述内倒窗玻璃面板外周设置有内倒窗扇框和内倒窗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倒窗扇框设置在内倒窗玻璃面板靠室内的内侧面形成后置隐藏式结构,所述内倒窗边框设置有分别与立柱和横梁配合的连接部以及与压板配合的压接部,所述内倒窗边框通过连接件直接与立柱和横梁连接固定,且所述内倒窗边框分别与立柱和横梁形成部分重合,所述内倒窗边框与内倒窗玻璃面板之间设置有带空腔的三元乙丙胶条,所述内倒窗边框与固定玻璃面板之间设置有耐候密封胶,形成全隐框玻璃幕墙系统。本技术所述的用于隐框玻璃幕墙的窄边框内倒窗系统,其所述内倒窗玻璃面板底部的内倒窗边框为外低内高的结构,在所述内倒窗边框靠外侧的低部设置有排水孔,用于将进入内倒窗边框内部的雨水排出,所述内倒窗边框靠内侧的高部用于阻止内倒窗边框内部的雨水进入室内。本技术所述的用于隐框玻璃幕墙的窄边框内倒窗系统,其在所述内倒窗边框与内倒窗扇框之间设置有多道带空腔的三元乙丙胶条形成密封线,所述三元乙丙胶条设置有与对应型材重合的搭接部。本技术所述的用于隐框玻璃幕墙的窄边框内倒窗系统,其在所述内倒窗边框内设置有断热条,所述内倒窗玻璃面板左右两侧的内倒窗扇框与对应内倒窗边框之间设置有内倒窗滑撑,在所述内倒窗玻璃面板左右两侧的内倒窗扇框上设置有开启执手,所述内倒窗玻璃面板四周的内倒窗扇框与对应内倒窗边框之间设置有多点锁系统。本技术所述的用于隐框玻璃幕墙的窄边框内倒窗系统,其所述内倒窗玻璃面板内侧面与内倒窗扇框之间设置有中性硅酮结构胶,在所述固定玻璃面板底部设置有托板,所述托板与设置在固定玻璃面板边缘部的副框配合,所述托板与对应的副框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在固定玻璃面板底部。本技术所述的用于隐框玻璃幕墙的窄边框内倒窗系统,其所述压板设置在固定玻璃面板的边缘部与对应内倒窗边框之间靠近室内一侧,所述压板通过连接螺钉与立柱和横梁连接固定,所述压板将内倒窗边框的压接部以及副框压紧固定在立柱和横梁上,所述压板完全隐藏在玻璃面板组件内侧而不露出。本技术所述的用于隐框玻璃幕墙的窄边框内倒窗系统,其所述内倒窗玻璃面板底部的内倒窗扇框通过内倒窗合页与对应内倒窗边框转动连接。本技术所述的用于隐框玻璃幕墙的窄边框内倒窗系统,其所述内倒窗玻璃面板底部的内倒窗扇框和内倒窗边框相对于横梁外露的宽度尺寸大于内倒窗玻璃面板另外三边内倒窗扇框和内倒窗边框外露的宽度尺寸。本技术所述的用于隐框玻璃幕墙的窄边框内倒窗系统,其所述内倒窗玻璃面板左右两侧的内倒窗扇框通过内倒窗铰链与对应内倒窗边框连接。本技术所述的用于隐框玻璃幕墙的窄边框内倒窗系统,其所述内倒窗玻璃面板四周的内倒窗扇框和内倒窗边框相对于立柱和横梁外露的宽度尺寸都一致。本技术相对于传统的幕墙内倒窗系统,采用内倒窗扇框后置结构设计,减小了扇框外露铝材的视面大小,同时采用内倒窗边框直接与立柱和横梁连接,完全取消了传统幕墙内倒窗系统中的转接框,在保证结构安全、连接可靠的基础上,大大简化了边框连接结构,并进一步大幅减小了外露边框的尺寸。此外,本技术采用多道带空心结构的三元乙丙胶条作为密封线,相对于传统的幕墙内倒窗系统,增强了胶条的弹性,并通过搭接点的型材截面变化和胶条与型材、玻璃之间部分重合的设计,使胶条与型材和玻璃之间紧密贴合,保证开启扇位置的水密性和气密性。同时考虑了开启扇的排水设计,相对于传统的幕墙内倒窗系统底部边框外高内低的构造,形成不利于排水的集水腔,本系统底部边框为外低内高的方式,可使进入开启扇内部的雨水快速排走,保证幕墙的水密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隐框玻璃幕墙系统的横剖示意图。图2是图1中A部放大图。图3是现有隐框玻璃幕墙系统的竖剖示意图。图4是图3中B部放大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横剖示意图。图6是图5中C部放大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竖剖示意图。图8是是图7中D部放大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横剖示意图。图10是图9中E部放大图。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竖剖示意图。图12是是图11中F部放大图。图中标记:1为立柱,2为横梁,3为内倒窗玻璃面板,4为固定玻璃面板,5为内倒窗扇框,6为内倒窗边框,7为压板,8为三元乙丙胶条,9为耐候密封胶,10为排水孔,11为断热条,12为内倒窗滑撑,13为开启执手,14为多点锁系统,15为中性硅酮结构胶,16为托板,17为副框,18为内倒窗合页,19为内倒窗铰链,20为转接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技术。实施例1:如图5至8所示,一种用于隐框玻璃幕墙的窄边框内倒窗系统,包括玻璃面板组件、立柱1和横梁2,所述玻璃面板组件由内倒窗玻璃面板3和固定玻璃面板4组成,在所述内倒窗玻璃面板3外周设置有内倒窗扇框5和内倒窗边框6,所述内倒窗扇框5设置在内倒窗玻璃面板3靠室内的内侧面形成后置隐藏式结构,相对于现有的幕墙内倒窗系统,其有效减小了扇框外露铝材的视面大小,所述内倒窗边框6设置有分别与立柱1和横梁2配合的连接部以及与压板7配合的压接部,所述内倒窗边框6通过连接件直接与立柱1和横梁2连接固定,且所述内倒窗边框6分别与立柱1和横梁2形成部分重合,相对于现有的幕墙内倒窗系统,完全取消了转接框的构造,并采用与横梁及立柱部分重合的设计,通过与横竖龙骨可靠的机械连接的构造,进一步大幅减小了外露边框的尺寸,并简化了连接的结构,所述内倒窗边框6与内倒窗玻璃面板3之间设置有带空腔的三元乙丙胶条8,所述内倒窗边框6与固定玻璃面板4之间设置有耐候密封胶9,形成全隐框玻璃幕墙系统。其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隐框玻璃幕墙的窄边框内倒窗系统,包括玻璃面板组件、立柱(1)和横梁(2),所述玻璃面板组件由内倒窗玻璃面板(3)和固定玻璃面板(4)组成,在所述内倒窗玻璃面板(3)外周设置有内倒窗扇框(5)和内倒窗边框(6),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倒窗扇框(5)设置在内倒窗玻璃面板(3)靠室内的内侧面形成后置隐藏式结构,所述内倒窗边框(6)设置有分别与立柱(1)和横梁(2)配合的连接部以及与压板(7)配合的压接部,所述内倒窗边框(6)通过连接件直接与立柱(1)和横梁(2)连接固定,且所述内倒窗边框(6)分别与立柱(1)和横梁(2)形成部分重合,所述内倒窗边框(6)与内倒窗玻璃面板(3)之间设置有带空腔的三元乙丙胶条(8),所述内倒窗边框(6)与固定玻璃面板(4)之间设置有耐候密封胶(9),形成全隐框玻璃幕墙系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隐框玻璃幕墙的窄边框内倒窗系统,包括玻璃面板组件、立柱(1)和横梁(2),所述玻璃面板组件由内倒窗玻璃面板(3)和固定玻璃面板(4)组成,在所述内倒窗玻璃面板(3)外周设置有内倒窗扇框(5)和内倒窗边框(6),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倒窗扇框(5)设置在内倒窗玻璃面板(3)靠室内的内侧面形成后置隐藏式结构,所述内倒窗边框(6)设置有分别与立柱(1)和横梁(2)配合的连接部以及与压板(7)配合的压接部,所述内倒窗边框(6)通过连接件直接与立柱(1)和横梁(2)连接固定,且所述内倒窗边框(6)分别与立柱(1)和横梁(2)形成部分重合,所述内倒窗边框(6)与内倒窗玻璃面板(3)之间设置有带空腔的三元乙丙胶条(8),所述内倒窗边框(6)与固定玻璃面板(4)之间设置有耐候密封胶(9),形成全隐框玻璃幕墙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隐框玻璃幕墙的窄边框内倒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倒窗玻璃面板(3)底部的内倒窗边框(6)为外低内高的结构,在所述内倒窗边框(6)靠外侧的低部设置有排水孔(10),用于将进入内倒窗边框(6)内部的雨水排出,所述内倒窗边框(6)靠内侧的高部用于阻止内倒窗边框(6)内部的雨水进入室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隐框玻璃幕墙的窄边框内倒窗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倒窗边框(6)与内倒窗扇框(5)之间设置有多道带空腔的三元乙丙胶条(8)形成密封线,所述三元乙丙胶条(8)设置有与对应型材重合的搭接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隐框玻璃幕墙的窄边框内倒窗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倒窗边框(6)内设置有断热条(11),所述内倒窗玻璃面板(3)左右两侧的内倒窗扇框(5)与对应内倒窗边框(6)之间设置有内倒窗滑撑(12),在所述内倒窗玻璃面板(3)左右两侧的内倒窗扇框(5)上设置有开启执手(13),所述内倒窗玻璃面板(3)四周的内倒窗扇框(5)与对应内倒窗边框(6)之间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瑜殷兵利董彪李涛钱方张文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