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柔结构的多方向减震防护系统
本技术属于减震防护
,具体涉及一种高柔结构的多方向减震防护系统。
技术介绍
地震和强风(台风)长期以来对高柔结构的安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历次所发生的地震和强风(台风),对高耸的大树(尤其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和研究价值的比较脆弱树木),高柔历史文化古建筑(例如宝塔等),烟囱,水塔等高柔结构都产生了严重的损伤破坏,甚至发生倾覆或倒塌,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减振技术作为一种优越的振动控制技术被有效的运用于地震和强风作用的控制。目前,减震装置的使用一般直接加入建筑结构本身进行结构的耗能减震,而高柔结构由于本身结构形式的特点往往难以加设,加设效率和调节灵活程度较低,并且在加设过程中往往会对原有结构造成损伤。同时减震器大多仅仅只能对一个方向进行减震,而往往地震和强风(台风)的激励作用是多方向耦合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设计了一种在高柔结构外部无损加设的灵活高效且能多方减震防护的系统,同时能实时监测其预紧力的大小。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r>一种高柔结构的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柔结构的多方向减震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形钢扣件单元、环形固定单元以及若干消能减震单元;/n其中,所述环形钢扣件单元套装在高柔结构中上部,所述环形固定单元套装在高柔结构底部且固定于地面上,所述若干消能减震单元连接所述环形钢扣件单元以及环形固定单元;/n所述消能减震单元包括上侧传力单元、圆筒式阻尼器、下侧传力单元,所述上侧传力单元连接所述环形钢扣件单元以及圆筒式阻尼器,所述下侧传力单元连接所述环形固定单元以及圆筒式阻尼器;/n所述圆筒式阻尼器包括外围钢筒,所述外围钢筒内部两端对称填充有一段上可压缩耗能材料层和下可压缩耗能材料层,所述上可压缩耗能材料层和下可压缩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柔结构的多方向减震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形钢扣件单元、环形固定单元以及若干消能减震单元;
其中,所述环形钢扣件单元套装在高柔结构中上部,所述环形固定单元套装在高柔结构底部且固定于地面上,所述若干消能减震单元连接所述环形钢扣件单元以及环形固定单元;
所述消能减震单元包括上侧传力单元、圆筒式阻尼器、下侧传力单元,所述上侧传力单元连接所述环形钢扣件单元以及圆筒式阻尼器,所述下侧传力单元连接所述环形固定单元以及圆筒式阻尼器;
所述圆筒式阻尼器包括外围钢筒,所述外围钢筒内部两端对称填充有一段上可压缩耗能材料层和下可压缩耗能材料层,所述上可压缩耗能材料层和下可压缩耗能材料层之间对称设置有上预压弹簧和下预压弹簧,所述上预压弹簧和下预压弹簧之间对称设置有上第一内钢筒和下第一内钢筒,所述第一内钢筒和下第一内钢筒内部设置有第二内钢筒,所述外围钢筒与上第一内钢筒和下第一内钢筒之间以及所述第二内钢筒和上第一内钢筒和下第一内钢筒之间均填充有剪切型耗能材料;
所述上预压弹簧与上第一内钢筒之间设置有上活塞钢板,所述下预压弹簧与下第一内钢筒之间设置有下活塞钢板,所述上活塞钢板连接有上传力杆,且所述上传力杆设置有刻度尺;所述下活塞钢板连接有下传力杆,所述下传力杆连接所述下侧传力单元,且所述下传力杆设置有刻度尺;所述上可压缩耗能材料层和上预压弹簧之间设置有上传力钢板,所述下可压缩耗能材料层和下预压弹簧之间设置有下传力钢板,所述外围钢筒两端安装有上密封钢板和下密封钢板,所述上传力杆穿过所述上传力钢板、上可压缩耗能材料层及上密封钢板并连接所述上侧传力单元,所述下传力杆穿过所述下传力钢板、下可压缩耗能材料层及下密封钢板并连接所述下侧传力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柔结构的多方向减震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第一内钢筒与下第一内钢筒之间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成羽,李业学,王元元,董尧荣,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文理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