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泡沫铜的超薄非对称均热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均热板,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泡沫铜的超薄非对称均热板。
技术介绍
随着5G产业的全面铺开,智能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热流密度越来越高。现有便携式电子产品普遍使用的是0.4mm及以上厚度的均热板。要满足尺寸越来越小,厚度越来越薄的电子产品的散热要求,迫切需要发展0.25-0.35mm厚度的超薄均热板,来解决受限空间内微电子器件的局部高热流散热问题。现有的技术中,基于泡沫铜的均热板,泡沫铜大多冲切为花瓣形、米字形等结构的槽道只适用于规则形状的均热板,且热源在对称中心的情况。对非规则形状的且热源不在结构中心的使用情景,并没有一种特别适用的结构方案;且对于0.35mm以下的超薄均热板,吸液芯的厚度极为有限,仅在吸液芯上开槽作为蒸汽通道,并不能保证均热板内有足够的蒸汽空间。另外,蒸汽腔体积不足会造成均热板的性能不佳,同时为使冷凝工质能够迅速回流,毛细驱动力也待进一步增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基于泡沫铜的超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泡沫铜的超薄非对称均热板,包括上壳板(1)和下壳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板(1)和下壳板(2)周边密封连接,内部形成密封工质腔(6),所述上壳板(1)内表面设置有支撑柱(3),所述密封工质腔(6)内设置有上、下表面紧密贴合上壳板(1)和下壳板(2)的泡沫铜(4),所述泡沫铜(4)上设置有以热源(8)中心为起点向外延伸的沟槽(5),所述沟槽(5)设置于支撑柱(3)之间的间隙处,并避开支撑柱(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泡沫铜的超薄非对称均热板,包括上壳板(1)和下壳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板(1)和下壳板(2)周边密封连接,内部形成密封工质腔(6),所述上壳板(1)内表面设置有支撑柱(3),所述密封工质腔(6)内设置有上、下表面紧密贴合上壳板(1)和下壳板(2)的泡沫铜(4),所述泡沫铜(4)上设置有以热源(8)中心为起点向外延伸的沟槽(5),所述沟槽(5)设置于支撑柱(3)之间的间隙处,并避开支撑柱(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泡沫铜的超薄非对称均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板(1)的壁厚为0.10-0.20mm,上壳板(1)的内表面蚀刻成带有规则排布支撑柱(3)的凹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泡沫铜的超薄非对称均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板(2)的壁厚为0.10-0.22mm,下壳板(2)内表面蚀刻有与上壳板(1)相对应的凹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泡沫铜的超薄非对称均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泡沫铜(4)置于下壳板(2)的凹面中,与下壳板(2)凹面点焊固定,并与下壳板(2)烧结为一体,泡沫铜(4)的厚度为0.06-0.1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泡沫铜的超薄非对称均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工质腔(6)处于真空状态,腔内填充有液态工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泡沫铜的超薄非对称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曲,唐文军,吴晓宁,朱光福,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石伟业科技无锡有限公司,北京中石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