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用户对屏占比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电子设备的全面屏显示受到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传统的电子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由于需要集成诸如前置摄像头、听筒以及红外感应元件等。现有技术中,可通过在显示屏上开槽(Notch)或开孔,外界光线可通过屏幕上的开槽或开孔进入位于屏幕下方的感光元件。但是这些电子设备均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屏,并不能在整个屏幕的各个区域均进行显示,例如其前置摄像头对应区域不能显示画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实现显示面板的至少部分区域可透光且可显示,便于感光组件的屏下集成。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其具有第一显示区以及第二显示区,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大于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发光层,设置于阵列基板上,发光层包括子像素第一密度分布区域、子像素第二密度分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具有第一显示区以及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大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所述显示面板包括:/n阵列基板;/n发光层,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上,所述发光层包括子像素第一密度分布区域、子像素第二密度分布区域及子像素第三密度分布区域,所述子像素第一密度分布区域对应所述第一显示区设置,所述子像素第二密度分布区域对应所述第二显示区设置,所述子像素第三密度分布区域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和所述第二显示区的至少一者上,且相邻所述第一显示区和所述第二显示区的分界线设置;/n其中,所述子像素第一密度分布区域对应的子像素第一分布密度小于所述子像素第三密度分布区域对应的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具有第一显示区以及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大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阵列基板;
发光层,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上,所述发光层包括子像素第一密度分布区域、子像素第二密度分布区域及子像素第三密度分布区域,所述子像素第一密度分布区域对应所述第一显示区设置,所述子像素第二密度分布区域对应所述第二显示区设置,所述子像素第三密度分布区域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和所述第二显示区的至少一者上,且相邻所述第一显示区和所述第二显示区的分界线设置;
其中,所述子像素第一密度分布区域对应的子像素第一分布密度小于所述子像素第三密度分布区域对应的子像素第三分布密度,所述子像素第三分布密度小于所述子像素第二密度分布区域对应的子像素第二分布密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像素第一密度分布区域包括多个第一子像素,所述子像素第二密度分布区域包括多个第二子像素,所述子像素第三密度分布区域包括多个第三子像素;
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宽度方向上,所述子像素第三密度分布区域介于所述子像素第一密度分布区域与所述子像素第二密度分布区域之间;
优选的,在所述宽度方向的垂直方向上设置一列所述第三子像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第一虚拟子像素,多个所述第一虚拟子像素位于所述子像素第一密度分布区域;
第二虚拟子像素,多个所述第二虚拟子像素位于所述子像素第三密度分布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子像素与所述第一虚拟子像素共同形成的第一像素排布结构与所述第二子像素形成的第二像素排布结构相同;
所述第三子像素与所述第二虚拟子像素共同形成的第三像素排布结构与所述第二像素排布结构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像素排布结构中,至少任意两个所述第一子像素之间间隔排布有所述第一虚拟子像素;
和/或,
在所述第三像素排布结构中,至少任意两个所述第三子像素之间间隔排布有所述第二虚拟子像素。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相邻列的所述第一子像素中,同种颜色的所述第一子像素位于不同行;或者,相邻行的所述第一子像素中,同种颜色的所述第一子像素位于不同列。
技术研发人员:楼均辉,胡凤章,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