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件基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5307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00: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元件基板,包括基板、第一输出电路、第一辅助电路以及第一备用电路。基板具有主动区以及位于主动区至少一侧的周边区。切割路径重叠于主动区以及周边区。第一输出电路位于周边区。第一辅助电路位于周边区。第一辅助电路重叠于切割路径。第一备用电路位于周边区,且电性连接第一辅助电路。第一辅助电路与第一备用电路皆属于下拉电路或皆属于上拉电路。第一备用电路与切割路径之间的最短距离为125微米~300微米。

Element base pl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元件基板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元件基板,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备用电路的元件基板。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进展,单纯提升显示面板的显示品质已经很难满足消费者对新产品的需求。为了增加产品的吸引力,各家厂商致力于研发异形显示面板。异形显示面板不同于传统矩形的显示面板,异形显示面板在外观上的多变性能够吸引消费者的注意。目前,通常会切割大型面板来获得特定形状的异形显示面板,藉此节省制造异形显示面板所需的光罩成本。然而,大型面板内的驱动电路若在切割制程中受损,往往会导致切下来的异形显示面板不能正常运作,因此,目前亟需一种可以提升切割制程良率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元件基板,能提升切割制程的良率。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元件基板,包括基板、第一输出电路、第一辅助电路以及第一备用电路。基板具有主动区以及位于主动区至少一侧的周边区。切割路径重叠于主动区以及周边区。第一输出电路位于周边区。第一辅助电路位于周边区。第一辅助电路重叠于切割路径。第一备用电路位于周边区,且电性连接第一辅助电路。第一辅助电路与第一备用电路皆属于下拉电路或皆属于上拉电路。第一备用电路与切割路径之间的最短距离为125微米~300微米。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元件基板,包括基板、第一驱动单元以及第二驱动单元。基板具有主动区以及位于主动区至少一侧的周边区。第一驱动单元位于基板上,且包括第一输出电路、第一辅助电路、第一备用电路以及第二辅助电路。第一辅助电路位于周边区。第一备用电路,电性连接第一辅助电路。第一辅助电路与第一备用电路皆属于上拉电路或下拉电路,且接收相同的信号。第二辅助电路位于周边区,第二驱动单元位于基板上,且包括第二输出电路、第三辅助电路、第二备用电路以及第四辅助电路。第三辅助电路位于周边区。第二备用电路电性连接第三辅助电路。第三辅助电路与第二备用电路皆属于上拉电路或下拉电路。第四辅助电路位于周边区。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元件基板,包括基板、第一驱动单元、第二驱动单元以及第一连接线。基板具有主动区以及位于主动区至少一侧的周边区。第一驱动单元位于基板上,且包括第一输出电路、第一辅助电路以及第二辅助电路。第一辅助电路位于周边区。第二辅助电路位于周边区。第二驱动单元位于基板上,且包括第二输出电路、一备用电路以及第三辅助电路。第一备用电路位于周边区。第三辅助电路位于周边区。第一连接线电性连接第一备用电路至第一辅助电路。第一备用电路与第一辅助电路皆属于上拉电路或皆属于下拉电路,且接收相同的信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为增加元件基板切割制程的良率。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为利用异形切割来获得尺寸弹性高的元件基板。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A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元件基板的上视示意图。图1B是图1A的元件基板的局部电路示意图。图1C是图1A的元件基板的局部电路示意图。图1D是图1A的元件基板的信号时序图。图2A是图1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2B至图2D分别是图2A不同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A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元件基板的上视示意图。图3B是图3A的元件基板的局部电路示意图。图4A是图3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B是图4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A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元件基板的上视示意图。图5B是图5A的元件基板的局部电路示意图。图6A是图5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B至图6D分别是图6A不同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7A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元件基板的上视示意图。图7B是图7A的元件基板的局部电路示意图。图8A是图7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8B是图8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9A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元件基板的上视示意图。图9B是图9A的元件基板的局部电路示意图。图10A是图9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0B是图10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1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元件基板的局部电路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10、10a、10b、10c、10d:元件基板100:基板110:主动区120:周边区200:驱动电路A1~A4:第一开关元件~第四开关元件CT:切割路径D:距离D1、D2:方向DL1~DLy:数据线DS1~DS3:第一下传电路~第三下传电路EX:延伸部G:控制端GD:栅极驱动电路GDn:第n级栅极驱动电路GDn-2:第n-2级栅极驱动电路GDn+2:第n+2级栅极驱动电路HC(m):第一高频时脉信号线HC(m+4):第二高频时脉信号线FB1~FB3:第一反馈元件~第三反馈元件F(n):第n级下传信号F(n+2):第n+2级下传信号F(n-2):第n-2级下传信号K1、K2、K3:第二辅助电路K1’、P2’:第二备用电路K(n)、P(n)、Q(n):点LC1:第一低频时脉信号线LC2:第二低频时脉信号线M1:第一金属层M2:第二金属层O、H1、H2:开口OP1~OP3:第一输出电路~第三输出电路P:像素结构P1、P2、P3:第一辅助电路P1’:第一备用电路PE:像素电极SD:源极驱动电路SL1~SLx:扫描线SM:半导体图案层ST1~ST6:第一稳压电路~第六稳压电路T:主动元件T1~T18:第一主动元件~第十八主动元件T1a~T4a、T1b~T4b:第一主动元件~第四主动元件UP1~UP3:第一电压控制电路~第三电压控制电路UP1’:第一备用电路VSS:电源线X1:第一端X2:第二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应当理解,尽管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在本文中可以用于描述各种元件、部件、区域、层及/或部分,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及/或部分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区分开。因此,下面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而不脱离本文的教导。图1A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元件基板的上视示意图。请参考图1A,元件基板10包括基板100、驱动电路200、多条扫描线SL1~SLx、多条数据线DL1~DLy以及多个像素结构P。基板100具有主动区110以及位于主动区110至少一侧的周边区120。...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元件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基板,具有一主动区以及位于该主动区至少一侧的一周边区,一切割路径重叠于该主动区以及该周边区;/n一第一输出电路,位于该周边区;/n一第一辅助电路,位于该周边区,其中该第一辅助电路重叠于该切割路径;以及/n一第一备用电路,位于该周边区,其中该第一辅助电路与该第一备用电路皆属于下拉电路或皆属于上拉电路,其中该第一备用电路与该切割路径之间的最短距离为125微米~300微米。/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617 TW 1081208661.一种元件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基板,具有一主动区以及位于该主动区至少一侧的一周边区,一切割路径重叠于该主动区以及该周边区;
一第一输出电路,位于该周边区;
一第一辅助电路,位于该周边区,其中该第一辅助电路重叠于该切割路径;以及
一第一备用电路,位于该周边区,其中该第一辅助电路与该第一备用电路皆属于下拉电路或皆属于上拉电路,其中该第一备用电路与该切割路径之间的最短距离为125微米~300微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元件基板,其特征在于,更包括:
一第二辅助电路,位于该周边区;
一第一低频时脉信号线,适用于提供一第一低频时脉信号给该第一辅助电路以及该第一备用电路中的至少一者;
一第二低频时脉信号线,适用于提供一第二低频时脉信号给该第二辅助电路,其中该第一低频时脉信号与该第二低频时脉信号为反向信号;以及
一电源线,电性连接至该第一辅助电路、该第一备用电路以及该第二辅助电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元件基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备用电路、该第一输出电路、该第一辅助电路以及该第二辅助电路位于一第一驱动单元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元件基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驱动单元的该第一备用电路包括:
一第一主动元件;
一第二主动元件;
一第三主动元件,该第一主动元件的第一端电性连接至该第二主动元件的控制端以及该第三主动元件的第二端;以及
一第四主动元件,该第三主动元件的控制端以及该第四主动元件的控制端电性连接至一Q(n)点,该第三主动元件的第一端以及该第四主动元件的第一端电性连接至该电源线,该第二主动元件的第一端以及该第四主动元件的第二端电性连接至一P(n)点;且
该第二辅助电路包括:
一第五主动元件,该第五主动元件的控制端与该第五主动元件的第二端电性连接至该第二低频时脉信号线;
一第六主动元件,该第六主动元件的第二端电性连接至该第二低频时脉信号线;
一第七主动元件,该第五主动元件的第一端电性连接至该第六主动元件的控制端以及该第七主动元件的第二端;以及
一第八主动元件,该第七主动元件的控制端以及该第八主动元件的控制端电性连接至该Q(n)点,该第七主动元件的第一端以及该第八主动元件的第一端电性连接至该电源线,该第六主动元件的第一端以及该第八主动元件的第二端电性连接至一K(n)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元件基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备用电路的该第一主动元件的控制端与该第一备用电路的该第一主动元件的第二端电性连接至该第一低频时脉信号线,其中该第一备用电路的该第二主动元件的第二端电性连接至该第一低频时脉信号线,且该第一辅助电路的一第一主动元件与该第一备用电路的该第一主动元件的排列方向不同于该切割路径的延伸方向,其中多个第一开口位于该切割路径的一侧,多个第二开口位于该切割路径的另一侧,该第一辅助电路不借由该些第一开口而是借由一延伸部以及该些第二开口电性连接于该第一低频时脉信号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元件基板,其特征在于,更包括:
一第二辅助电路,位于该周边区;
一第二输出电路,位于该周边区;
一第三辅助电路,位于该周边区;
一第一低频时脉信号线,电性连接该第一备用电路,并适用于提供一第一低频时脉信号给该第一备用电路;
一第二低频时脉信号线,电性连接该第二辅助电路以及该第三辅助电路,并适用于提供一第二低频时脉信号给该第二辅助电路以及该第三辅助电路,其中该第一低频时脉信号与该第二低频时脉信号为反向信号;以及
一电源线,电性连接至该第一辅助电路、该第二辅助电路、该第三辅助电路以及该第一备用电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元件基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输出电路、该第一辅助电路以及该第二辅助电路位于一第一驱动单元中,该第二输出电路、该第一备用电路以及该第三辅助电路位于一第二驱动单元中,其中该第一驱动单元相邻于该第二驱动单元。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元件基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备用电路不重叠于该切割路径。


9.一种元件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基板,具有一主动区以及位于该主动区至少一侧的一周边区;
一第一驱动单元,位于该基板上,且包括:
一第一输出电路,位于该周边区;
一第一辅助电路,位于该周边区;
一第一备用电路,位于该周边区,其中该第一辅助电路与该第一备用电路皆属于上拉电路或下拉电路,且该第一辅助电路与该第一备用电路接收相同的信号;以及
一第二辅助电路,位于该周边区;以及
一第二驱动单元,相邻于该第一驱动电路且位于该基板上,且包括:
一第二输出电路,位于该周边区;
一第三辅助电路,位于该周边区;以及
一第二备用电路,位于该周边区,其中该第三辅助电路与该第二备用电路皆属于上拉电路或下拉电路,且该第三辅助电路与该第二备用电路接收相同的信号;以及
一第四辅助电路,位于该周边区。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元件基板,其特征在于,更包括:
一第一低频时脉信号线,电性连接该第一辅助电路、该第一备用电路与该第四辅助电路,并适用于提供一第一低频时脉信号给该第一辅助电路、该第一备用电路与该第四辅助电路;以及
一第二低频时脉信号线,电性连接该第三辅助电路、该第二备用电路与该第二辅助电路,并适用于提供一第二低频时脉信号给该第三辅助电路、该第二备用电路与该第二辅助电路,其中该第一低频时脉信号与该第二低频时脉信号为反向信号;以及
一电源线,电性连接至该第一辅助电路、该第二辅助电路、该第三辅助电路、该第四辅助电路、该第一备用电路以及该第二备用电路。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元件基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驱动单元的该第一辅助电路与该第一备用电路各自包括:
一第一主动元件,该第一主动元件的控制端与该第一主动元件的第二端电性连接至该第一低频时脉信号线;
一第二主动元件,该第二主动元件的第二端连接至该第一低频时脉信号线;
一第三主动元件,该第一主动元件的第一端电性连接至该第二主动元件的控制端以及该第三主动元件的第二端;以及
一第四主动元件,该第三主动元件的控制端以及该第四主动元件的控制端电性连接至一Q(n)点,该第三主动元件的第一端以及该第四主动元件的第一端电性连接至该电源线,该第二主动元件的第一端以及该第四主动元件的第二端电性连接至一P(n)点;且
该第二辅助电路包括:
一第五主动元件,该第五主动元件的控制端与该第五主动元件的第二端电性连接至该第二低频时脉信号线;
一第六主动元件,该第六主动元件的第二端电性连接至该第二低频时脉信号线;
一第七主动元件,该第五主动元件的第一端电性连接至该第六主动元件的控制端以及该第七主动元件的第二端;以及
一第八主动元件,该第七主动元件的控制端以及该第八主动元件的控制端电性连接至该Q(n)点,该第七主动元件的第一端以及该第八主动元件的第一端电性连接至该电源线,该第六主动元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宝玉陈冠宇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