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线性化热力模型的静态热电联合潮流混合求解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能源系统运行优化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线性化热力模型的静态热电联合潮流混合求解方法。
技术介绍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导致能源需求日益增长,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降低污染气体排放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社会问题。美国在2001年提出集成能源系统的发展计划,意在实现电气和天然气的协同规划;欧盟在欧盟第7框架(FP7)中,提出了“泛欧网络”和“智能能源”的概念。我国要发展热电联供、热电冷三联供技术,建设多能互补的智慧能源系统和多能系统综合能源系统。可见,发展多能耦合的综合能源系统,实现能源的高效清洁利用,是推进能源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热电联合系统是电网、热网通过热电耦合单元耦合的典型多能互补系统,其潮流计算是综合能源各种分析计算的基础。现有的热电联合系统潮流计算方法一般完全参考电力系统构建,包含热网-电网交替迭代算法和联合计算方法。热网模型中,通常参考基尔霍夫电流/电压方程及欧姆定律建立节点流量平衡、回路压降平衡和热力平衡方程。但传统热网 ...
【技术保护点】
1.基于线性化热力模型的静态热电联合潮流混合求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S1)输入网络/负荷/设备数据,解析拓扑,形成各类关联矩阵,包括热网的降阶节点-支路关联矩阵,回路-支路关联矩阵,供/回水网的节点流出流量-管道关联矩阵,节点流入流量-管道关联矩阵,节点流出温度-管道起始温度关联矩阵;/nS2)设置热网和电网待求初值,建立热电联合系统静态潮流模型,包括热网的水力模型、热力模型和电网潮流模型;/nS3)结合关联矩阵,通过矩阵变换建立线性化热力模型,构建热网中的供水温度、回水温度直接计算格式;/nS4)计算热网水力、热力工况,其中热网水力工况通过牛顿-拉夫逊法迭 ...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线性化热力模型的静态热电联合潮流混合求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输入网络/负荷/设备数据,解析拓扑,形成各类关联矩阵,包括热网的降阶节点-支路关联矩阵,回路-支路关联矩阵,供/回水网的节点流出流量-管道关联矩阵,节点流入流量-管道关联矩阵,节点流出温度-管道起始温度关联矩阵;
S2)设置热网和电网待求初值,建立热电联合系统静态潮流模型,包括热网的水力模型、热力模型和电网潮流模型;
S3)结合关联矩阵,通过矩阵变换建立线性化热力模型,构建热网中的供水温度、回水温度直接计算格式;
S4)计算热网水力、热力工况,其中热网水力工况通过牛顿-拉夫逊法迭代求解,热力工况通过矩阵变换直接求解,全局通过交叉迭代至收敛,输出热电耦合机组的电功率;基于计算所得热电耦合环节电功率,利用牛顿-拉夫逊法计算电力系统潮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线性化热力模型的静态热电联合潮流混合求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包括如下子步骤:
步骤S11)对热网中节点分类:假设热网中存在nn个节点,n个非平衡节点,nm条支路,nl个回路,ns个待求供水温度点,nr个回水温度点,n1个热负荷,n2个热源;根据图论,各类节点数的关系表示为:
步骤S12)根据热网的节点支路信息生成节点-支路关联矩阵A0,不含平衡节点的降阶节点-支路关联矩阵A,回路-支路关联矩阵B,供/回水网的节点流出流量-管道关联矩阵As-np和Ar-np,节点流入流量-管道关联矩阵As-pn和Ar-pn,节点流出温度-管道起始温度关联矩阵As和Ar;矩阵中各元素可表示为:
式中,Sns和Snr分别为待求供水温度Ts,out和待求回水温度Tr,out的节点集,Snn为热网节点集;Snm为热网管道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线性化热力模型的静态热电联合潮流混合求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包括如下子步骤:
步骤S21)设置热网和电网待求点初值,建立静态热电联合系统模型;首先建立水力模型,包含节点流量平衡方程和回路压降平衡方程,可表示为:
式中,m为管道流量,mq为节点注入流量,Δhj为管道j的压降,kj为管道j的热阻系数,Sn为热网的非平衡节点集,Snm为热网中的管道集;
步骤S22)建立热网的热力模型,包含管道温降方程、节点能量平衡方程和负荷热能平衡方程,表示为:
式中,Tpe/ps分别为管道的末端温度和起始温度,Ta为环境温度,λ为管道单位长度的导热系数,l为管道长度,Tin/out分别为节点的流入和流出温度,min/out分别为节点的流入和流出流量,Cρ为水的比热容,φ为负荷热功率;
步骤S23)建立电网潮流模型,包含电压平衡方程和功率平衡方程,表示为:
Vi=|Vi|(cosθi+jsinθi)(10)
式中,SE为电网中的节点集;NE为电网中的节点总数,Pload和Qload分别为电网中的负荷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V为电网中的节点电压向量;|V|和θ分别为电网中节点电压的幅值和相角;Pgen和Qgen分别为电网中发电机组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PCHP和QCHP分别为热电联产机组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Yij为电网中节点i和节点j之间的互导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线性化热力模型的静态热电联合潮流混合求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包括如下子步骤:
步骤S31)首先对供水网进行分析:结合关联矩阵,用管道末端温度表示节点流入温度,对热力模型中的节点能量平衡方程进行变换,表示为:
Ms-npTs,out=Ms-pnTs,pe(12)
式中,Ms-np和Ms-pn分别表示供水网中节点流出/流入流量矩阵,Ts,out为供水网中待求供水温度集,Ts,pe为供水网中管道末端温度集;节点流出流量矩阵可分为节点流至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伟,张苏涵,姚帅,周苏洋,吴志,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