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任意极化信号产生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50693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2 23: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射频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任意极化射频信号产生装置及方法,该方法采用装置包括:激光源、偏振调制器、光分路器、极化天线;所述偏振调制器输入端通过电缆与射频信号相连,偏振调制器输出端通过光分路器分别与第一相位/强度混合调制器、第二相位/强度混合调制器的输入端相连,第一相位/强度混合调制器、第二相位/强度混合调制器的输出端分别通过第一光电探测器、第二光电探测器与极化天线的第一射频输入端和第二射频输入端相连,所述极化天线通过两个射频输入端输入的两路特定幅度和相位的信号从而得到具有任意极化属性的射频信号。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极化信号纯、传输损耗小,传输距离远,同时还能够避免电磁干扰。

An arbitrary polarization signal generator and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任意极化信号产生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射频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任意极化信号产生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极化能为雷达目标提供重要的识别信息,采用最佳极化方式能够增加目标反射截面积,减小杂波和干扰信号,在雷达检测过程中提高信干噪比,从而增加雷达的检测性能。雷达极化在目标检测应用中,主要是利用目标对不同极化信号的响应进行匹配从而获得最优的信干噪比,但是目前雷达所用极化信号主要为垂直极化、水平极化或者圆极化等,极化形式单一,而雷达若想根据目标特性极化响应的差异性进行匹配,取得最优的信干噪比就要实现雷达的任意极化。目前的任意极化信号产生是通过微波极化网络,对发射信号进行调制,再通过合成网络形成任意极化波。在微波网络中进行任意极化信号生成存在设备体积大,易受环境影响,导致极化信号纯度差的问题;同时,在微波上进行任意极化信号的生成还存在传输损耗高、信号带宽窄、易受电磁干扰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或改进需求,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任意极化信号产生装置及方法,采用微波光子技术解决常规极化信号产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任意极化信号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激光源、偏振调制器、光分路器、第一相位/强度混合调制器(1)、第二相位/强度混合调制器(2)、第一光电探测器(1)、第二光电探测器(2)、极化天线;所述偏振调制器能够将信息信号加载到光载波上,偏振调制器输入端通过电缆与射频信号相连,用于将输入射频信号调制到激光源光信号上; 偏振调制器输出端通过光分路器分别与第一相位/强度混合调制器(1)、第二相位/强度混合调制器(2)的输入端相连,第一相位/强度混合调制器(1)、第二相位/强度混合调制器(2)的输出端分别通过第一光电探测器(1)、第二光电探测器(2)与极化天线的第一射频输入端和第二射频输入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任意极化信号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激光源、偏振调制器、光分路器、第一相位/强度混合调制器(1)、第二相位/强度混合调制器(2)、第一光电探测器(1)、第二光电探测器(2)、极化天线;所述偏振调制器能够将信息信号加载到光载波上,偏振调制器输入端通过电缆与射频信号相连,用于将输入射频信号调制到激光源光信号上;偏振调制器输出端通过光分路器分别与第一相位/强度混合调制器(1)、第二相位/强度混合调制器(2)的输入端相连,第一相位/强度混合调制器(1)、第二相位/强度混合调制器(2)的输出端分别通过第一光电探测器(1)、第二光电探测器(2)与极化天线的第一射频输入端和第二射频输入端相连,所述极化天线通过两个射频输入端输入的两路特定幅度和相位的信号从而得到具有任意极化属性的射频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任意极化信号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源为激光器能够发射频率固定的相干光信号,用作光载射频的载波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任意极化信号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分路器为光波能量的分路器件,用于将输入光信号平均分配给个两相位/强度混合调制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任意极化信号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相位/强度混合调制器为双驱动马赫-曾德尔调制器,是一种双电极双驱动的电光调制器,用于改变输入光信号的相位信息和强度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任意极化信号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探测器用于将光信号变成电信号,电信号经过射频放大、滤波等处理后输入极化天线。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忠国陈冬冬王得旺姚辉伟蒙洁崔新风李坤李丹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六三八九二部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