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路堤下松软土地基加固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路基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高路堤下松软土地基加固结构。
技术介绍
近几十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铁路和公路路基工程建设标准的大幅提高和建设周期的不断缩短,尤其是近年来高速铁路的大量兴建,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标准愈来愈严,大量采用CFG桩、钢筋混凝土桩、预应力管桩等高强度桩复合地基处理技术是我国高速铁路地基处理措施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在建的和即将建设的高铁线路无不以高强度桩复合地基处理方案为首选。虽然现在大规模采用的高强度桩复合地基处理技术一般均能满足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路基工后沉降控制要求,但因高强度桩复合地基处理失稳造成的工程事故时有发生。对于松软土地基上的高路堤结构,由于地基土的抗剪强度较低,在高路堤荷载的作用下桩间土容易因为自身阻滑力不足而导致桩体承受更大的水平荷载,对于CFG桩和混凝土桩等无筋刚性桩而言,桩身弯矩过大时会造成截面拉应力达到极限抗拉强度后出现脆性断裂,部分桩体丧失抗弯承载力进而引起路堤失稳。因为路堤发生失稳破坏时是高强度桩不均匀破坏的过程, ...
【技术保护点】
1.高路堤下松软土地基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地基(1)上且顶面与地基(1)表面平齐的地梁(2)、分别位于地基(1)两侧下方且与地梁(2)刚性连接的侧桩组(3)以及设置于地基(1)中部且位于两侧桩组(3)之间的中桩组(4),所述中桩组(4)顶部设置有承载板(5),且所述承载板(5)与所述中桩组(4)顶部之间设置有褥垫层(6),所述侧桩组(3)顶部与路堤(7)之间设置有垫层(8);/n轨道两侧的路堤(7)投影在所述地基上的区域被划分为位于两侧的Ⅰ区和位于中间的Ⅱ区,并且所述Ⅱ区为所述轨道的两边缘分别以30°-45°扩散角α向下延伸投影在所述地基上的区域;所述侧桩组(3 ...
【技术特征摘要】
1.高路堤下松软土地基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地基(1)上且顶面与地基(1)表面平齐的地梁(2)、分别位于地基(1)两侧下方且与地梁(2)刚性连接的侧桩组(3)以及设置于地基(1)中部且位于两侧桩组(3)之间的中桩组(4),所述中桩组(4)顶部设置有承载板(5),且所述承载板(5)与所述中桩组(4)顶部之间设置有褥垫层(6),所述侧桩组(3)顶部与路堤(7)之间设置有垫层(8);
轨道两侧的路堤(7)投影在所述地基上的区域被划分为位于两侧的Ⅰ区和位于中间的Ⅱ区,并且所述Ⅱ区为所述轨道的两边缘分别以30°-45°扩散角α向下延伸投影在所述地基上的区域;所述侧桩组(3)布置在所述Ⅰ区内,所述中桩组(4)布置在所述Ⅱ区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路堤下松软土地基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桩组(3)包括多个与所述地梁(2)刚性连接且间隔设置的边侧桩(30),所述边侧桩(30)的桩顶与地基(1)表面平齐,所述中桩组(4)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中部桩(31),所述中部桩(31)的桩顶与所述地梁(2)的底面平齐,且相邻所述边侧桩(30)之间的桩间距大于相邻所述中部桩(31)之间的桩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高路堤下松软土地基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边侧桩(30)采用钢筋混凝土桩,混凝土强度不小于C30;所述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强,马宏飞,姜浩,李品峰,王威龙,刘宏扬,陆清元,阮文德,李政韬,雷越,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