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移动式喷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4826 阅读:7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移动式喷雾装置,包括风扇、复数个喷雾头、供水装置及控制装置,所述喷雾头设置于风扇的前方,所述供水装置包括进、出水管及串接于进、出水管间的高压水泵,所述出水管与所述喷雾头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装置还包括一中空贮水箱,该贮水箱上设有注水口,所述进水管连通贮水箱与高压水泵,所述供水装置底部设有底座,所述贮水箱与高压水泵安装于该底座上,所述贮水箱的顶部设有供所述风扇安装的支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加设贮水箱,使供水装置与风扇、喷雾头等合为一整体,实现整体的移动,能满足各种临时性场合的应用,且外观优美,成本较低。(*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喷雾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喷雾加湿的可移动式喷 雾装置,通过增加空气湿度,结合加速空气流动,使环境温度下降,实现温 控的需要。
技术介绍
由于夏天气温高,仅以风扇或冷气送风,无法迅速地将室温控制在舒适的 温度,而且因风吹及冷气的吹送过程中,常将室内的空气湿度吹干,形成干 燥不适的环境,干燥的空气亦不利于降温的效果,于是近年来便有了喷雾、 加湿类的装置,借由加压喷雾头将水加压后形成雾状喷出,达到迅速降温的 效果。喷雾装置产生的微雾不仅能使室温降低,还可使空气中产生大量的负 离子,改变局部小气候,有效去除环境中的尘埃与烟雾。现有的喷雾装置大多为固定式设计,通过预先配备的管路连结与加压喷雾 头的固定组装,透过喷雾水气与热空气结合后,适当地冷却温度,再经配合 风吹的吹送,可使室内温度与湿度迅速达到舒适的状态。如中国技术专 利CN2587524Y公开了 一种风扇髙压喷雾装置,包括风扇、复数个高压喷嘴 和供水装置,复数个髙压喷嘴位于风扇的前方,喷嘴与供水装置连接,所述 供水装置包括由电动机驱动的髙压水泵、与水泵连接的髙压水管及进水管路, 由进水管路将低压水源送至高压水泵,经髙压水管由喷嘴喷出,结合风扇的 吹送,进一步细化雾粒,且扩大喷雾范围及加快降温、加湿效果。然而,如上结构所述,由于与低压水源连通的进水管路为固定式布置,需 预先配备组装, 一方面需要专业人士安装,其组装、维护的成本较高,另一 方面灵活性不足,配有管路的区域方可使用,对一般机动式或临时性的摊位 的小范围喷雾需要,显然该类固定式供水管路的喷雾装置使用变得极不方便 了,且构建成本过髙,拆装繁琐的缺点显而易见,极不适合流动、移动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移动式的喷雾装置,可满足各种临时性、机 动式场合的应用,使用方便,且降低了使用成本。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移动式喷雾装置, 包括风扇、复数个喷雾头、供水装置及控制装置,所述喷雾头设置于风扇的 前方,所述供水装置包括进、出水管及串接于进、出水管间的高压水泵,所 述出水管与所述喷雾头连接,所述供水装置还包括一中空贮水箱,该贮水箱 上设有注水口,所述进水管连通贮水箱与髙压水泵,所述供水装置底部设有 底座,所述贮水箱与髙压水泵安装于该底座上,所述贮水箱的顶部设有供所 述风扇安装的支架。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所述底座设有供喷雾装置移动的滚轮具,以便供整 个喷雾装置拖动移位的操作。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贮水箱的背侧底部设有内凹空间,所述髙压水泵及 进水管设置于该内凹空间内;所述贮水箱的顶部背面设有凹槽空间,所述支 架安装于该凹槽空间内;所述注水口位于所述内凹空间与所述凹槽空间之间, 与所述贮水箱的内腔贯通,口部经一盖体密封封盖。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控制装置设置于所述贮水箱顶部背面的凹槽空 间内,且面板件罩覆于该凹槽空间的槽口。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架包括一经固定件与所述贮水箱固定连接的固定 管和一插接于所述固定管内的架管,所述固定管的底端安装于所述贮水箱上, 与所述架管套接处设有供两者锁固的锁定件,所述架管的顶端与所述风扇连 接。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固定所述固定管的所述固定件呈U形,所述固定 管为四方管或具有多边形定位面的管件。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出水管包括与所述髙压水泵出水端连接的软水管及 设置于所述风扇网罩前缘的环管,复数个所述喷雾头环形均布于所述环管上。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贮水箱为锥形,即底部宽大向上渐缩的锥形,不仅 外型美观,且使整个喷雾装置的重心偏低,保持装置的稳定性。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贮水箱的上部设有手把,便于整个装置的搬运或移动。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 由于本技术增设有贮水箱,将贮水箱、髙压水泵、进出水管均设 置于同一底座上,配合设置于贮水箱上的风扇,构成一完整的微雾送风装置, 与以往依赖固定管路供水的装置比较, 一方面省去了管路的布设、组装,另 一方面实现了整个装置的可移动性,满足临时性、机动式摊位或小型范围的 使用;2. 由于贮水箱的背部分别设有供固定管、控制装置安装的内凹空间和供 髙压水泵等设置的凹槽空间,使整个装置结构紧凑,体积小,更便于装置的 存放及移动;3. 由于供水装置均布置于底座上,使整个喷雾用水管连接长度达到最短, 从而可降低制造成本,又因进水管被封藏于贮水箱底部的凹槽空间内,得到 良好的保护,避免使用过程中的损坏,进而可降低了使用维护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后视图; 图3是图2去除底座上后盖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右视局部剖视图; 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右视图。其中10、贮水箱;11、底座;12、水泵;15、固定管;16、风扇;17、 架管;20、环管;21、喷雾头;22、软水管;23、面板件;24、滚轮具;26、 手把。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参见图1至图5所示, 一种可移动式喷雾装置,包括风扇16、 6个喷雾头21、供水装置及控制装置,所述喷雾头21设置于风扇16的前方, 所述供水装置包括进、出水管、串接于进、出水管间的髙压水泵及贮水箱10, 所述进水管连通贮水箱10与高压水泵,所述出水管与所述喷雾头21连接,所 述供水装置底部设有底座11,所述贮水箱10与髙压水泵12安装于该底座11上,所述贮水箱10的背部设有注水口, 口部经一盖体密封封盖,顶部经支架 与所述风扇16连接。如图l所示,以贮水箱10为主体,通常以硬实的塑钢料成型,底部与底 座ll槽底缘的大小配合,且呈向上渐縮的锥形状设计,如图4所示,宽大的 底部呈中空,贮放喷雾使用的水,箱体靠背面底部,呈一内凹的空间,供安 装加压使用的水泵12及进、出水管,贮水箱的顶部背面设有一凹槽空间,供 U形固定件(未画出)固定所述固定管15,以供插设锁定风扇16,将固定管 15设成四方形、多边形状或具独立定位边面的管形设计,方便风扇16底部的 架管17配合相对的边面插合,达到简易的定向插组,固定管15与架管17套 接处设有供两者锁固的锁定件,进一步确保推移时,防止风扇16任意偏摆转 动的情形发生所述风扇16网罩的前缘,直接锁装一环管20,供等分排列组 装6个喷雾头21,其与风扇16同体组装,使微雾产生后可随送风散布,达到 广面喷雾的效果;配合以软水管22直接连结环管20底缘到加压水泵12的出 水端,构成所述出水管;所述控制装置设置于所述贮水箱IO顶部背面的凹槽 空间内,依锥形贮水箱10的外缘曲线,配合以一控制面板23,直接罩覆顶部 的凹槽空间的口缘,使其外观平整,将整个控制线路隐藏其中,方便实际操 作时的按控操作;另于底座11下方设有3个滚轮具24,靠背侧部2个,前侧 l个,供整个喷雾装置兼具有架放平稳及拖动移位的两种操作状态,而为方便 移位操作时的握控,贮水箱10的顶部设置一手把26,便于推移。权利要求1. 一种可移动式喷雾装置,包括风扇(16)、复数个喷雾头(21)、供水装置及控制装置,所述喷雾头(21)设置于风扇(16)的前方,所述供水装置包括进、出水管及串接于进、出水管间的高压水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移动式喷雾装置,包括风扇(16)、复数个喷雾头(21)、供水装置及控制装置,所述喷雾头(21)设置于风扇(16)的前方,所述供水装置包括进、出水管及串接于进、出水管间的高压水泵(12),所述出水管与所述喷雾头(21)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装置还包括一中空贮水箱(10),该贮水箱(10)上设有注水口,所述进水管连通贮水箱(10)与高压水泵,所述供水装置底部设有底座(11),所述贮水箱(10)与高压水泵(12)安装于该底座(11)上,所述贮水箱(10)的顶部设有供所述风扇(16)安装的支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亦仁
申请(专利权)人:物理农林机械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