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式部分亚硝化-厌氧氨氧化微颗粒污泥培养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47458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2 21: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段式部分亚硝化‑厌氧氨氧化微颗粒污泥培养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曝气系统、进水系统、反应器、指标监测系统、控温系统,接种污泥置于反应器中后,连续流向所述反应器中通入原水并连续曝气,使反应器内保持微氧环境,并使所述反应器内污泥与进水完全混合,直至成熟微颗粒污泥形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简单,系统脱氮性能稳定、有效;利用控制反应单元内混合液的DO浓度、并不断提高气体剪切力和氨氮负荷的方法,培养出一种可以实现同步部分亚硝化、厌氧氨氧化的微颗粒污泥,微颗粒污泥沉淀性能良好。

One stage partial nitrification anammox microparticle sludge culture device and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段式部分亚硝化-厌氧氨氧化微颗粒污泥培养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一段式部分亚硝化-厌氧氨氧化微颗粒污泥的培养装置及方法,适用于含氨氮污水的处理。
技术介绍
由于厌氧氨氧化(Anammox,Anaerobicammoniumoxidation)具有无需有机碳源、产泥量少等优势,基于Anammox的技术和工艺在废水生物脱氮领域得到广泛关注。该技术常与传统脱氮技术耦合使用,使脱氮效率大大提高。其中,部分亚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PNA,Partialnitritation/anammox)是处理城市污水的主要方式。该过程主要分为两个步骤。首先,氨氧化菌(AOB,Ammoniumoxidationbacteria)在好氧或微氧状态下将氨氮部分氧化为亚硝酸盐氮,之后,厌氧氨氧化菌(AnAOB,Anaerobicammoniumoxidationbacteria)利用亚硝酸盐氮作电子受体,氧化剩余氨氮,生成氮气。由于一段式部分亚硝化-厌氧氨氧化(SPNA,single-stagePNA)工艺流程短,运行费用少,占地面积小,因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段式部分亚硝化-厌氧氨氧化微颗粒污泥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曝气系统、进水系统、反应器、指标监测系统、控温系统,所述曝气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曝气泵(1)、气体流量计(2)、进气管(3);所述进水系统包括原水桶(4)、蠕动泵(5)和连接管路;所述反应器包括反应单元(Ⅰ)、沉淀单元(Ⅱ),反应单元(Ⅰ)和沉淀单元(Ⅱ)之间设有隔板且在下部连通,沉淀单元(Ⅱ)位于反应池内的底部设有斜板;所述指标监测系统包括位于反应单元(Ⅰ)的DO监测仪(6)和位于沉淀单元(Ⅱ)的pH监测仪(7),所述控温系统包括恒温槽(8);所述进气管(3)一端位于反应单元(Ⅰ)内的底部,所述沉淀单元(Ⅱ)设有连通恒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段式部分亚硝化-厌氧氨氧化微颗粒污泥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曝气系统、进水系统、反应器、指标监测系统、控温系统,所述曝气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曝气泵(1)、气体流量计(2)、进气管(3);所述进水系统包括原水桶(4)、蠕动泵(5)和连接管路;所述反应器包括反应单元(Ⅰ)、沉淀单元(Ⅱ),反应单元(Ⅰ)和沉淀单元(Ⅱ)之间设有隔板且在下部连通,沉淀单元(Ⅱ)位于反应池内的底部设有斜板;所述指标监测系统包括位于反应单元(Ⅰ)的DO监测仪(6)和位于沉淀单元(Ⅱ)的pH监测仪(7),所述控温系统包括恒温槽(8);所述进气管(3)一端位于反应单元(Ⅰ)内的底部,所述沉淀单元(Ⅱ)设有连通恒温槽(8)的管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段式部分亚硝化-厌氧氨氧化微颗粒污泥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单元(Ⅰ)设置一竖向的隔板,所述隔板长度为反应单元有效水深的0.5~0.6倍,隔板距离反应单元底部的距离为本身长度的0.4~0.5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段式部分亚硝化-厌氧氨氧化微颗粒污泥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板的倾斜角度在60~70°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段式部分亚硝化-厌氧氨氧化微颗粒污泥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3)的出气孔直径为2~5mm。


5.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段式部分亚硝化-厌氧氨氧化微颗粒污泥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接种污泥及启动阶段:在反应器内先接种具有传统硝化反硝化功能的悬浮污泥,此时反应单元内的污泥浓度MLSS在3800~4500mg/L;再加入厌氧氨氧化接种污泥,使得反应单元内的污泥浓度为MLSS在4000~5000mg/L;
步骤二、运行阶段:将接种污泥置于反应器中后,连续流向所述反应器中通入原水并连续曝气,反应单元内的气体表观上升流速为1.0~1.5cm/s,反应单元内混合液的DO浓度在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少坡李剑宇李玉友于静洁邱春生郑剑锋王晨晨王栋刘楠楠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城建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