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远红外辐射碳纤维电-热复合织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24673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2 2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远红外辐射碳纤维电‑热复合织物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复合织物包括设于两层柔性织物基体之间的远红外辐射碳纤维织物;远红外辐射碳纤维织物内设有电极片。制备方法为:将碳纤维织物进行预处理,得到去浆碳纤维织物;将其浸渍在多巴胺溶液中,得到多巴胺仿生修饰的碳纤维织物;将远红外浆料喷在多巴胺仿生修饰的碳纤维织物上,得到远红外辐射碳纤维织物;将各层复合得到远红外辐射碳纤维电‑热复合织物。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远红外辐射碳纤维电‑热复合织物,不仅确保了织物的电热稳定性和发热均匀度,而且具有良好的远红外辐射性能,可以实现电‑热织物在人体服装和智能可穿戴用品、防寒保温材料、温室热源等多领域的应用。

A far infrared radiation carbon fiber electric thermal composite fabric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远红外辐射碳纤维电-热复合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远红外辐射碳纤维电-热复合织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纺织材料与纺织品

技术介绍
随着人类工作生活涉足领域的不断扩展,低温环境、恶劣的气候条件以及各种极端或对热量迫切需求的工作,此时御寒保暖成为人们的首要需求,人们需要取暖工具来抵挡严寒。除此以外,人们冬天进行的户外活动,滑雪、登山等也是在低温条件下进行,在通过防寒保暖服装来抵御外界寒冷的同时,人们对防寒保暖服装的舒适性、轻薄度、便捷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取暖工具有电热毯、暖宝宝等,大多是利用电阻丝加热,存在安全隐患。传统服装通常通过增加服装的层数或重量来提高保暖性能,厚重的服装会给人体带来一定的压力,限制人体的正常活动,甚至使人产生疲劳感。现有的电热材料主要有金属发热材料、或利用涂层法制成的电热材料,或碳纤维电热材料等,金属电阻丝、涂层等使用寿命短,发热不稳定、不均匀,耐久性差,舒适性差;而碳纤维电热织物热稳定性好,设计裁剪性能好,具有适宜的电阻率,具有优异的导电及热辐射性能,特别是红外辐射特性。因此,在碳纤维电热材料的基础上,研制能主动提供热源的电发热织物,开发安全、环保、方便、舒适、低廉的电发热织物,以解决御寒保暖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远红外辐射碳纤维电-热复合织物可应用于很多领域,如民用领域:电热服装、电热手套、电热护腕等智能可穿戴用品;军事领域:电热保暖服、防寒帐篷等;工业领域:各种需要加热保温的设备、管道等,尤其是禁用明火同时又需要加热保温的场所;交通领域:车辆冬季的供暖保温等;农牧业领域:用于农作物育苗、动物孵化繁殖等。远红外辐射碳纤维电-热复合织物由于其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电热转换效率高、发热均匀等优点,是电热材料行业发展的理想选择,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的远红外性能的碳纤维电发热复合织物及其制备方法。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远红外辐射碳纤维电-热复合织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复合的第一柔性织物基体、远红外辐射碳纤维织物及第二柔性织物基体;所述远红外辐射碳纤维织物内设有一对电极片,两片电极片分别连接一根导线。优选地,所述电极片的材质为钢、铸铁、石墨、黄铜、纯铜、金、银、钨、铅、铬铜、紫铜和镉铜中的任意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优选地,所述的第一柔性织物基体、第二柔性织物基体的材质为棉、毛、丝、麻、涤纶、锦纶、粘胶、腈纶、维纶、丙纶和氨纶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远红外辐射碳纤维电-热复合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步:利用碳纤维表面涂层去除处理方法,将碳纤维织物进行预处理,得到去浆碳纤维织物;第二步:利用多巴胺仿生修饰法,将多巴胺盐酸盐溶解于Tris缓冲溶液中得到多巴胺溶液,将第一步得到的去浆碳纤维织物浸渍在多巴胺溶液中,得到多巴胺仿生修饰的碳纤维织物;第三步:利用织物后整理法,首先制备用于增强远红外性能的远红外浆料,然后利用浆料喷涂法将远红外浆料喷在第二步制备得到的多巴胺仿生修饰的碳纤维织物上,得到远红外辐射碳纤维织物;第四步:在远红外辐射碳纤维织物内装入一对电极片,然后将第一柔性织物基体、远红外辐射碳纤维织物、第二柔性织物基体依次层叠并复合在一起,将电极片与导线连接,得到远红外辐射碳纤维电-热复合织物。优选地,所述的第一步中的碳纤维织物为平纹布、斜纹布、缎纹布、单向布、精编布、纬编布、圆机布、横机布、碳纤维毡、碳毡、短切毡和缝合毡中的任意一种。优选地,所述的第一步中的预处理方法为索氏提取法、丙酮浸泡法和酸腐蚀法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的第二步中Tris缓冲溶液的浓度为10~50mmol/L,溶解时间为5~10min;多巴胺溶液的浓度为2~8g/L;去浆碳纤维织物的浸渍时间为4~24h,浸渍温度为25℃~75℃。优选地,所述第三步中的远红外浆料由远红外颗粒分散液、分散剂、去离子水、pH调节剂按比例混合,搅拌10~12h,再超声2~4h制得;远红外浆料的喷洒率为织物重量的10~20%。更优选地,所述远红外颗粒分散液为纳米氧化铝分散液、纳米二氧化钛分散液、纳米氧化锆分散液、纳米二氧化硅分散液和电气石纳米分散液中的任意一种;所述分散剂为聚丙烯酸铵盐、萘磺酸缩合物钠盐和聚羧酸钠盐中的任意一种;所述pH调节剂为氨水、三乙醇胺和AMP-95pH调节剂中的任意一种。更优选地,所述远红外颗粒分散液、去离子水的质量之和与分散剂、pH调节剂的质量之和的比例为9:1;所述远红外颗粒分散液与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1:2)~(4:5);所述分散剂与pH调节剂的质量比为(3:7)~(1:1)。本专利技术根据电热转换和热传递机理,结合多巴胺仿生修饰法、浆料喷涂法、织物后整理法和织物复合技术,制备得到高性能电发热织物,确保织物发热的安全可靠性和均匀稳定性的同时,实现发热织物的多领域应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制备得到的远红外辐射碳纤维电-热复合织物的电热层主体为碳纤维织物,碳纤维织物耐热性好、耐高温、热稳定性好;抗热冲击性好、热导率高、热膨胀系数小;设计裁剪性能好,可根据需要进行加工,根据设计要求加工成所需要的规格形状;化学稳定性较高,耐酸碱性能好;辐射能较大、导热系数高;具有适宜的电阻率;具有优异的导电及热辐射性能,特别是红外辐射特性。2、本专利技术利用多巴胺仿生修饰碳纤维织物表面,该方法不仅环保、操作简单、条件温和,而且增加织物表面粗糙度,提高碳纤维表面的反应活性,增强远红外颗粒在织物表面的粘附性。3、本专利技术制备远红外辐射碳纤维织物时加入的远红外材料颗粒,不仅可以提高碳纤维织物的远红外性能,还可以有效提高远红外辐射碳纤维电-热复合织物的热稳定性。4、本专利技术结合多巴胺仿生修饰法对惰性极强、表面光滑的碳纤维织物改性,有助于远红外颗粒在碳纤维织物表面自组装,多巴胺的粘附性有助于颗粒在碳纤维织物表面分布均匀、不易脱落,实现了远红外辐射碳纤维电-热复合织物发热稳定、发热均匀、电热转换率高的特点。5、本专利技术结合多巴胺仿生修饰充分利用多巴胺在碳纤维织物表面的粘附性,附着远红外颗粒的碳纤维织物可以重复使用,生产成本降低,克服了传统电阻丝电热织物成本高,加热不均匀、不稳定,需要频繁更换等问题。6、本专利技术制备的远红外辐射碳纤维电-热复合织物,不仅确保了织物发热的均匀稳定性和安全可靠性,而且具有良好的远红外性能,可以实现发热织物在人体服装和温室热源、保温恒温材料等多领域的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制得的远红外辐射碳纤维电-热复合织物的截面图;图2为远红外辐射碳纤维织物的截面图;图3为商业化的柔性织物基体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片;图4、5为实施例1中制得的远红外辐射碳纤维平纹织物不同比例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片;图6为实施例1中制得的远红外辐射碳纤维电-热复合织物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片。...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远红外辐射碳纤维电-热复合织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复合的第一柔性织物基体(1)、远红外辐射碳纤维织物(2)及第二柔性织物基体(3);所述远红外辐射碳纤维织物内设有一对电极片(4),两片电极片(4)分别连接一根导线(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远红外辐射碳纤维电-热复合织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复合的第一柔性织物基体(1)、远红外辐射碳纤维织物(2)及第二柔性织物基体(3);所述远红外辐射碳纤维织物内设有一对电极片(4),两片电极片(4)分别连接一根导线(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红外辐射碳纤维电-热复合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片(4)的材质为钢、铸铁、石墨、黄铜、纯铜、金、银、钨、铅、铬铜、紫铜和镉铜中的任意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红外辐射碳纤维电-热复合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柔性织物基体(1)、第二柔性织物基体(3)的材质为棉、毛、丝、麻、涤纶、锦纶、粘胶、腈纶、维纶、丙纶和氨纶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


4.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远红外辐射碳纤维电-热复合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步:利用碳纤维表面涂层去除处理方法,将碳纤维织物进行预处理,得到去浆碳纤维织物;
第二步:利用多巴胺仿生修饰法,将多巴胺盐酸盐溶解于Tris缓冲溶液中得到多巴胺溶液,将第一步得到的去浆碳纤维织物浸渍在多巴胺溶液中,得到多巴胺仿生修饰的碳纤维织物;
第三步:利用织物后整理法,首先制备用于增强远红外性能的远红外浆料,然后利用浆料喷涂法将远红外浆料喷在第二步制备得到的多巴胺仿生修饰的碳纤维织物上,得到远红外辐射碳纤维织物(2);
第四步:在远红外辐射碳纤维织物(2)内装入一对电极片(4),然后将第一柔性织物基体(1)、远红外辐射碳纤维织物(2)、第二柔性织物基体(3)依次层叠并复合在一起,将电极片(4)与导线(5)连接,得到远红外辐射碳纤维电-热复合织物。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远红外辐射碳纤维电-热复合织物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召岭田天贺裘凯莉丁彬俞建勇
申请(专利权)人:东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