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波治疗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245176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2 20: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气波治疗系统,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扣合,还包括多功能控制模块和气动组件,所述多功能控制模块安装在上壳体内,所述气动组件安装在下壳体上;本空气波治疗系统通过多功能控制模块与网络服务器进行通讯,网络服务器能够与使用者的移动终端设备进行通讯,使得使用者可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对本空气波治疗系统进行控制,极大地方便了使用者操作本空气波治疗系统;同时,多功能控制模块还能够记录使用者使用本治疗仪的参数数据并发送至网络服务器中,网络服务器自动分析数据并生成建议推送至使用者的移动终端中,使得使用者能够合理地使用本治疗仪。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气波治疗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气波治疗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空气波治疗系统。
技术介绍
空气波治疗仪又称循环压力治疗仪、梯度压力治疗仪、四肢循环仪或压力抗栓泵。空气波治疗仪主要通过对多腔气囊有顺序的反复充放气,形成了对肢体和组织的循环压力,对肢体的远端到肢体的近端进行均匀有序适当的挤压,促进血液和淋巴液的流动及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加速肢体组织液回流,有助于预防血栓的形成、预防肢体水肿,能够直接或间接治疗与血液淋巴循环相关的诸多疾病。现有的空气波治疗仪需要人手动操作仪器上的功能按键方可控制仪器,无法通过移动终端设备进行远程控制,给使用者带来诸多不便;且一般的空气波治疗仪无法记录使用者的使用状态、参数,无法对使用者进行数据分,无法对使用者推送合理的使用建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意在提供一种可通过移动终端进行远程操作的、可对使用者进行数据分析并推送合理建议的空气波治疗仪系统。为达到以上目的,提供如下方案:一种空气波治疗系统,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扣合,还包括多功能控制模块和气动组件,所述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气波治疗系统,包括上壳体(11)和下壳体(21),所述上壳体(11)与下壳体(21)扣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功能控制模块(4)和气动组件(3),所述多功能控制模块(4)安装在上壳体(11)内,所述气动组件(3)安装在下壳体(21)上,所述多功能控制模块(4)包括MCU模块以及与MCU模块电连接的用于监测气动组件(3)的气压采集模块、用于与网络服务器进行信息交换的通讯模块、用于控制气动组件(3)气路通断的电磁阀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气动组件(3)气源的气泵控制模块、用于连接外接电路的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与设置在上壳体(11)处的开关(7)电连接,开关(7)与设置在上壳体(11)处的电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波治疗系统,包括上壳体(11)和下壳体(21),所述上壳体(11)与下壳体(21)扣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功能控制模块(4)和气动组件(3),所述多功能控制模块(4)安装在上壳体(11)内,所述气动组件(3)安装在下壳体(21)上,所述多功能控制模块(4)包括MCU模块以及与MCU模块电连接的用于监测气动组件(3)的气压采集模块、用于与网络服务器进行信息交换的通讯模块、用于控制气动组件(3)气路通断的电磁阀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气动组件(3)气源的气泵控制模块、用于连接外接电路的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与设置在上壳体(11)处的开关(7)电连接,开关(7)与设置在上壳体(11)处的电源接口(8)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波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组件(3)包括气源模块和减震模块,所述气源模块安装在减震模块上,所述气源模块包括气泵(31)、接口板(32)、消音盒(33)和电磁阀(34),所述气泵(31)的进气端与消音盒(33)通过气管连接,气泵(31)的出气端与电磁阀(34)通过气管连接,气泵(31)与接口板(32)通过电连接,所述电磁阀(34)与接口板(32)通过电连接,接口板(32)与多功能控制模块(4)通过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波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模块包括减震板(35)、减震柱(36)、保护罩(37)、底板(38)以及呈倒“L形”的支撑板(39),所述底板(38)安装在下壳体(21)上,底板(38)与减震板(35)通过若干减震柱(36)连接,所述支撑板(39)的竖直段安装在底板(38)上,所述气泵(31)安装在减震板(35)上,使得气泵(31)位于减震板(35)与支撑板(39)的水平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振尉唐鹤然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易和医疗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