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能机、蓄能组件及空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44027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1 1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蓄能机、蓄能组件及空调,蓄能机包括:第一风道,第一风道内形成有容纳空间,且第一风道设有第一开口以及适于打开或关闭第一开口的第一门体,其中,容纳空间的一部分形成为第一预留区域,第一预留区域配置为可装卸地容置蓄能模块;压缩机、第一换热单元、节流单元及第二换热单元,压缩机、第一换热单元、节流单元及第二换热单元连接形成回路;第一风机,配置为驱动气流沿第一风道流通,第二换热单元及第一预留区域均设置在第一风机所驱动形成的空气流上,以供第一风机驱动气流在第二换热单元与蓄能模块之间传热。本方案提供的蓄能机,蓄能模块具有移动性及可替换性,蓄能模块与第二换热单元无需直接接触,更相对独立性。

Accumulator, energy storage components and air conditio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蓄能机、蓄能组件及空调
本技术涉及蓄能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蓄能机、一种蓄能组件及一种空调。
技术介绍
现有的移动空调通过壳体内部容置的蓄能箱实现蓄冷或释冷,但由于蓄能箱需要与制冷装置通过管路连接才可实现蓄冷,导致移动空调移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蓄能机。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蓄能机的蓄能组件。本技术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蓄能组件的空调。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蓄能机,包括:第一风道,所述第一风道内形成有容纳空间,且所述第一风道设有第一开口以及适于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开口的第一门体,其中,所述容纳空间的一部分形成为第一预留区域,所述第一预留区域配置为可装卸地容置蓄能模块;压缩机、第一换热单元、节流单元及第二换热单元,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换热单元、所述节流单元及所述第二换热单元连接形成回路;第一风机,配置为驱动气流沿所述第一风道流通,所述第二换热单元及所述第一预留区域均设置在所述第一风机所驱动形成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蓄能机,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风道,所述第一风道内形成有容纳空间,且所述第一风道设有第一开口以及适于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开口的第一门体,其中,所述容纳空间的一部分形成为第一预留区域,所述第一预留区域配置为可装卸地容置蓄能模块;/n压缩机、第一换热单元、节流单元及第二换热单元,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换热单元、所述节流单元及所述第二换热单元连接形成回路;/n第一风机,配置为驱动气流沿所述第一风道流通,所述第二换热单元及所述第一预留区域均设置在所述第一风机所驱动形成的空气流上,以供所述第一风机驱动气流在所述第二换热单元与所述蓄能模块之间传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能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风道,所述第一风道内形成有容纳空间,且所述第一风道设有第一开口以及适于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开口的第一门体,其中,所述容纳空间的一部分形成为第一预留区域,所述第一预留区域配置为可装卸地容置蓄能模块;
压缩机、第一换热单元、节流单元及第二换热单元,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换热单元、所述节流单元及所述第二换热单元连接形成回路;
第一风机,配置为驱动气流沿所述第一风道流通,所述第二换热单元及所述第一预留区域均设置在所述第一风机所驱动形成的空气流上,以供所述第一风机驱动气流在所述第二换热单元与所述蓄能模块之间传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能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风机及所述第二换热单元均位于所述第一风道内,所述第一风机适于驱动所述第一风道内的气流循环流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能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换热单元、所述第一预留区域及所述第一风机沿气流方向依次排列,或所述第一预留区域、所述第一风机及所述第二换热单元沿气流方向依次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蓄能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风道包括容纳腔及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的分隔件,所述容纳腔具有侧壁,所述侧壁设置在所述分隔件的周侧并与所述分隔件间隔地分布,使得所述分隔件与所述侧壁之间形成绕所述分隔件分布的循环通路,所述第一风机驱动气流沿所述循环通道循环流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蓄能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换热单元及所述第一预留区域沿所述循环通路排列分布,和/或
所述分隔件具有相对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与之相对的所述侧壁之间形成第一通道,所述第二侧面和与之相对的所述侧壁之间形成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且所述第一通道宽于所述第二通道,其中,所述第二换热单元及所述第一预留区域位于所述第一通道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蓄能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隔件与所述侧壁之间还形成有过渡通道,所述第二通道相对的两端分别经由所述过渡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其中,所述过渡通道自所述第二通道向所述第一通道呈宽度增大的趋势,和/或
自一个所述过渡通道经由所述第二通道向另一个所述过渡通道形成宽度由大变小再变大的非均匀通道结构。


7.一种蓄能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蓄能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宝刘和成大森宏周宏亮郭子铭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