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皮房屋顶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44028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1 1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铁皮房屋顶散热装置,包括散热屋顶及注水单元,所述散热屋顶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水分阻挡层、保水层、水气流通层、通风层以及油漆层,所述通风层具有若干相互间隔设置的透气孔,所述注水单元包括设于所述通风层的底面的第一水管、设置于地面下的水槽、设于所述水槽旁且与所述水槽连通的抽水泵、上端与所述第一水管连通、下端与所述抽水泵连通的第二水管,在所述第一水管上开设有若干相互间隔的喷水头,所述注水单元还包括设于围设于铁皮房周围且用于接收保水层的多余的水分以及接收从所述通风层边缘下滴的雨水的U形收集槽、上端与所述U形收集槽连通、下端与所述水槽连通的第三水管。上述散热装置能提升散热效果。

Radiator on the roof of iron ho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铁皮房屋顶散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铁皮房屋顶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无论是用于工地临时搭建以供建筑相关人员办公休息的铁皮房,还是用于工厂装配车间等用的铁皮房,由于铁皮薄、导热快、不透气等,导致在夏季温度升高的情况下铁皮房内异常闷热。对于工地用铁皮房,即使增加空调装置,其制冷效果亦低于砖混结构等建筑物。对于工厂用铁皮房是不具有空调装置,传统手段多采用在屋顶设置多个排风扇进行换气。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均导致换气、散热效果差,且不利于节能减排。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节能环保、能够提升散热效果的铁皮房屋顶散热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铁皮房屋顶散热装置,包括散热屋顶及注水单元,所述散热屋顶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水分阻挡层、保水层、水气流通层、通风层以及油漆层,所述通风层具有若干相互间隔设置的透气孔,所述注水单元包括设于所述通风层的底面的第一水管、设置于地面下的水槽、设于所述水槽旁且与所述水槽连通的抽水泵、上端与所述第一水管连通、下端与所述抽水泵连通的第二水管,在所述第一水管上开设有若干相互间隔的喷水头,所述注水单元还包括设于围设于铁皮房周围且用于接收保水层的多余的水分以及接收从所述通风层边缘下滴的雨水的U形收集槽、上端与所述U形收集槽连通、下端与所述水槽连通的第三水管。进一步的,所述水气流通层内具有若干相互间隔设置的可调节所述水气流通层的高度的可调节支撑架。进一步的,所述可调节支撑架包括下固定座、上固定座以及连接于所述下固定座及上固定座之间的可调节件,所述下固定座包括置于所述保水层的上表面且具有第一螺纹孔的下固定座本体、向上依次穿过所述水分阻挡层、保水层和第一螺纹孔的第一螺栓以及螺锁于所述第一螺栓上端的第一螺母,所述上固定座包括置于所述通风层的底面上相应于下固定座本体的位置处且具有第二螺纹孔的上固定座本体、向下依次穿过油漆层、通风层和第二螺纹孔的第二螺栓以及螺锁于所述第二螺栓下端的第二螺母。进一步的,所述下固定座本体呈开口向上的U形状,所述上固定座本体呈开口向下的倒U形状,所述下固定座本体及上固定座本体均具有一座底及位于其两侧的两座壁,所述第一螺纹孔设置于所述下固定座本体的座底上,所述第二螺纹孔设置于所述上固定座的座底上。进一步的,在所述下固定座本体的两座壁上设置有第一调节螺孔,在所述上固定座本体的两座壁上相应于所述第一调节螺孔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调节螺孔,所述可调节件包括两可调节杆,每一可调节杆的下端和上端均具有与对应座壁的第一调节螺孔螺纹配合下端外螺纹和与对应座壁的第二调节螺孔螺纹配合的上端外螺纹。进一步的,所述水分阻挡层采用导热系数低的塑料制成。进一步的,所述保水层采用木屑制成。进一步的,所述油漆层采用采用浅色系油漆涂于所述通风层上表面。本技术的铁皮房屋顶散热装置通过水气蒸发、排出、补水的方式来使得铁皮房屋顶散热。在铁皮房周围设置U形收集槽,回收雨水和流入保水层时多余的水分,使得资源再利用,节约用水。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铁皮房屋顶散热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可调节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见图1及图2,本技术的铁皮房屋顶散热装置包括散热屋顶1及注水单元。所述散热屋顶1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水分阻挡层11、保水层12、水气流通层13、通风层14以及油漆层15,所述通风层14具有若干相互间隔设置的透气孔。所述注水单元包括设于所述通风层14的底面的第一水管21、设置于地面下的水槽22、设于所述水槽22旁且与所述水槽22连通的抽水泵23、上端与所述第一水管21连通、下端与所述抽水泵23连通的第二水管24,在所述第一水管21上开设有若干相互间隔的喷水头25,所述注水单元还包括设于围设于铁皮房周围且用于接收保水层12的多余的水分以及接收从所述通风层14边缘下滴的雨水的U形收集槽26、上端与所述U形收集槽26连通、下端与所述水槽22连通的第三水管27。所述U形收集槽26绕所述铁皮房的四周外壁设置,位于所述屋顶的下方,所述U形收集槽26靠近铁皮房的外壁的一侧壁位于所述散热屋顶1边缘的里侧,这样能够有效收集雨水和多余的水分。所述U形收集槽26可以收集从保水层12边缘流下的多余的水分,当下雨时,还用于收集从屋顶边缘滴下的雨水。利用水向低处流的自然现象,所述U形收集槽26收集的水通过所述第三水管27流至所述水槽22中,无需设置水泵,减少成本。当需求散热时或者需要向所述水气流通层13注水时,打开抽水泵23,将所述水槽22内的水通过第二水管24输送至所述第一水管21内,再通过第一水管21上设置的喷水头25,将水分喷至所述保水层12上,当不需要注水时,关闭抽水泵23。所述保水层12可以提供水分用于吸收热量落发为水气,再经过所述通过层上的透气孔排出,水分蒸发成水气时可有效吸收热量,当太阳照射在铁皮房屋顶上时,热量使得温度上升,使得保水层12中的水分会吸收热量蒸发为水气,经由所述透气孔排出。所述第一水管21可以以般设的方式布满于所述通风层14的底面,还可以以S形的方式布满于所述通风层14的底面。这样可以使得向整个保水层12注水,效果更佳。作为优选的,所述保水层12采用木屑制成。木屑能够吸收较多的水分,进而能够有效散热,木屑之间的空间可以增加水分蒸发的表面积,进一步增加水与空气接触的表面面积,加大热量吸收。作为优选的,所述水分阻挡层11采用导热系数低的塑料制成。塑料导热系数低,可以进一步阻挡热量进入铁皮房屋内,并具有防水的效果。作为优选的,所述油漆层15采用采用浅色系油漆涂于所述通风层14上表面。油漆可以使铁皮房外观更好看,浅色油漆吸热效果低,更有效利用铁皮房屋顶散热。本实施例中,所述水气流通层13内具有若干相互间隔设置的可调节所述水气流通层13的高度的可调节支撑架3。所述可调节支撑架3包括下固定座31、上固定座以及连接于所述下固定座31及上固定座之间的可调节件,所述下固定座31包括置于所述保水层12的上表面且具有第一螺纹孔的下固定座本体311、向上依次穿过所述水分阻挡层11、保水层12和第一螺纹孔的第一螺栓312以及螺锁于所述第一螺栓312上端的第一螺母313,所述上固定座包括置于所述通风层14的底面上相应于下固定座本体311的位置处且具有第二螺纹孔的上固定座本321体、向下依次穿过油漆层15、通风层14和第二螺纹孔的第二螺栓322以及螺锁于所述第二螺栓322下端的第二螺母323。进一步的,所述下固定座本体311呈开口向上的U形状,所述上固定座本321体呈开口向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铁皮房屋顶散热装置,包括散热屋顶及注水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屋顶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水分阻挡层、保水层、水气流通层、通风层以及油漆层,所述通风层具有若干相互间隔设置的透气孔,所述注水单元包括设于所述通风层的底面的第一水管、设置于地面下的水槽、设于所述水槽旁且与所述水槽连通的抽水泵、上端与所述第一水管连通、下端与所述抽水泵连通的第二水管,在所述第一水管上开设有若干相互间隔的喷水头,所述注水单元还包括设于围设于铁皮房周围且用于接收保水层的多余的水分以及接收从所述通风层边缘下滴的雨水的U形收集槽、上端与所述U形收集槽连通、下端与所述水槽连通的第三水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铁皮房屋顶散热装置,包括散热屋顶及注水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屋顶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水分阻挡层、保水层、水气流通层、通风层以及油漆层,所述通风层具有若干相互间隔设置的透气孔,所述注水单元包括设于所述通风层的底面的第一水管、设置于地面下的水槽、设于所述水槽旁且与所述水槽连通的抽水泵、上端与所述第一水管连通、下端与所述抽水泵连通的第二水管,在所述第一水管上开设有若干相互间隔的喷水头,所述注水单元还包括设于围设于铁皮房周围且用于接收保水层的多余的水分以及接收从所述通风层边缘下滴的雨水的U形收集槽、上端与所述U形收集槽连通、下端与所述水槽连通的第三水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皮房屋顶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气流通层内具有若干相互间隔设置的可调节所述水气流通层的高度的可调节支撑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铁皮房屋顶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节支撑架包括下固定座、上固定座以及连接于所述下固定座及上固定座之间的可调节件,所述下固定座包括置于所述保水层的上表面且具有第一螺纹孔的下固定座本体、向上依次穿过所述水分阻挡层、保水层和第一螺纹孔的第一螺栓以及螺锁于所述第一螺栓上端的第一螺母,所述上固定座包括置于所述通风层的底面上相应于下固定座本体的位置处且具有第二螺纹孔的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明富唐中荣李抗丁鹏杨洵范路蓝鹏胡轶何觊耿若曦何萧郭晋骆江涛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金科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