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提取次表层海水冷量的水下换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24385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大规模提取次表层海水冷量的水下换热系统,属于海洋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来流管,总进、出水管,软管,回流管,水泵,控制装置,温度计,流量计,支承结构,换热回路。本发明专利技术在需要冷量的海区内设置换热单元,冷媒水由输水管道送入海中的换热单元,换热单元是由若干阀门与管道组成的换热回路,换热后输送到用冷区域,供城市大规模空调系统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采用自来水作为冷媒水,不需要对海水进行处理,比常规的制冷系统节电90%以上,减轻城市电网负担,具有明显的节能意义。发展这种低能耗、低污染的城市区域供冷系统具有较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下换热系统,尤其是一种大规模提取次表层海水冷量的水 下换热系统,属于海洋工程
技术背景世界大洋中次表层海水常年保持较低温度,是一种良好的天然可再生冷源。 我国沿海深度介于10-800米之间的海水,春夏季节水温为12-20°C,部分海域 低达6-12°C,冷量提取较为方便,可以作为地区性空调系统的大规模冷源。例 如夏季黄海中部洼地的深层和底部(约70米)的黄海冷水团,水温为4.6-9.3°c;南海介于300-50o米水层之间低盐低氧的中层水温度为6-irc; 1000米以下的海盆区处的深层水温最低可达2.36°C,且无季节变化。东海黑潮中层水深 度400-800米,温度6-15。C。已有技术中,申请号为200510024184. 6的"人工影响沿海城市分散小气候 的海水引用系统"专利技术专利,是通过地下海水泵将大海中深度为0 400米之间 的海水抽取并送入海水前处理装置处理后,送入绝热海水库,经海水加压泵送到 各海水换热单元,经过处理后,排入大海。该专利是直接抽取海水制冷。由于次 表层海水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大量抽取之后,海洋生物的生活环境会遭到破坏, 而换热之后的海水被回排入浅海区,也会对局部的海洋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为了避免海水的污染和本身的腐蚀,利用海水冷量时,John Andr印ont在 《Integration of energy storage with seawater air conditioning (SWAC) systems》(The Proceedings of the Innovative Energy Systems Workshop. Honolulu, 2003, 6-12) —文中提出采用冷媒水与海水进行陆上换热的方案,即 把沿岸一定深度的海水抽取到岸上的换热站,与冷冻机组的冷却水进行换热后回 排入海中,冷冻机组再联合水蓄冷或冰蓄冷的方式进行区域供冷;申请号为 200610118891.6的"海洋供冷自来水作冷媒的建筑区域空调系统"专利技术专利, 是将经快滤池、絮凝池、二次快滤池处理后的冷海水在板式换热器内与自来水换 热,利用市政原有地下管网为自来水输送管道,使其发挥输水、输冷双重功能。 该专利也是一种陆上换热方案。由于中央空调冷水机组供、回水温度一般为7'C、 12°C。如果采用海水冷源和陆上换热方案,抽取的冷海水温度为4-6。C,其换热 温差小、换热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以大规模利用次表层海水的冷量,并且避 免大量抽取海水上岸换热,达到^^能耗、无污染地为城市区域空调提供冷量的目 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大规模提取次表层海水冷量的水下换热系统。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在需要冷量的海区内设置换热单 元,冷媒水由输水管道送入海中的换热单元,其中换热单元是由若干阀门与管道 组成的换热回路,换热后输送到用冷区域。本专利技术包括来流管,水泵,控制装置,总进水管,软进管,软出管,总出水管,回流管,A温度计,A流量计,B温度计,B流量计,支承结构,A换热回 路,B换热回路。其中A换热回路包括A1阔,A2阀,A3阀,A4阀,A5阀及 其相应的管道,B换热回路包括B1阀,B2阔,B3阔,B4阔,B5阀及其相应的 管道。来流管与水泵的进口连接,水泵的出口通过软进管的两端管接头与总进水 管的一端连接,总进水管的另一端分别通过A换热回路,B换热回路与总出水管 的一端连接。总出水管的另一端通过软出管、回流管与城市空调系统管网连接。 A换热回路中的Al阀的进口与总进水管连接,Al阀出口分别与A2阀、A4 阀的进口连接。A2阀的出口分别与A3阀、A5阀的进口连接。A3阀的出口分别 与A4阀和A5阀的出口连接,A3阀、A4阀和A5阔的出口与总出水管连接,A 流量计与A温度计均安装在A换热回路与总出水管连接的管道上,以测量管内流 过的冷媒水流速与温度,并反馈到控制装置。B换热回路中的Bl阀的进口与总 进水管连接,B1阀出口分别与B2阀、B4阀的进口连接。B2阀的出口分别与B3 阀、B5阀的进口连接。B3阀的出口分别与B4阀和B5阀的出口连接,B3阀、B4 阀和B5阀的出口与总出水管连接,B流量计与B温度计均安装在B换热回路与 总出水管连接的管道上,以测量管内流过的冷媒水流速与温度,并反馈到控制装置。软进管和软出管都是光滑的柔性导管,由聚氯乙稀材质制作。A换热回路、 B换热回路都采用10CrMoAl钢管制作,管道外敷以150—200微米厚的喷铝涂层 和40微米WRF8406封闭涂层,再敷以40微米厚的WRF8401面漆涂层,以达良 好的防腐防污性能。WRF8406的主要材料为磷酸盐系和氧化铁红;WRF8401的主 要基料是铝粉。安置于水下的其余管路,如总进水管和总出水管,都采用含铬 18%的300系列不锈钢管材制作,以保证抵制点蚀和间隙腐蚀。水下换热回路通过换热单元固定结构固定在水下。当本专利技术采用适合温度的 海水所处海域水深较深时,换热单元固定结构采用海底支承结构。当海底沉积物 较软时,支承结构采用桩基础结构;在海底比较坚硬的海域,支承结构采用重力 式基础结构,换热回路与支承结构通过管支架连接。当本专利技术采用适合温度的海 水所处海域水深较浅时,换热单元固定结构采用浮筒悬挂结构,浮筒与换热回路 通过悬挂索悬挂连接。Al阀、A2阀、A3阀、A4阀、A5阀和Bl阀、B2阀、B3阀、B4阀、B5阀 都是电动截止阀,由控制装置控制开闭。控制装置的输出端分别与Al阀、A2阀、 A3阀、A4阀、A5阀、Bl阀、B2阀、B3阀、B4阀、B5阀以及水泵的控制端电 联接,控制装置的输入端分别与A温度计、B温度计、A流量计、B流量计的输 出端馈线联接。在开始工作时,Al阔与A4阀打开,A2阀、A3阀与A5阀都关 闭。以水质达到自来水标准的常温水作为冷媒水,经来流管由水泵加压,通过软 进管由总进水管经A1阀进入A换热回路。冷媒水吸收海水冷量后,经A4阀流入 总出水管。在进入总出水管前,流经A温度计并被测温。当水温尚未达到要求的 低温时,控制装置打开A2阀与A5阀,并关闭A4阀,使后续的冷媒水经过Al 阀、A2阀、A5阔,再流入总出水管,冷媒水的换热路径延长,增强了换热效应。 如果此时A温度计测得的温度值仍未达到要求的低温,控制装置打开A3阔,关 闭A5阀,进一步延长冷媒水的换热路径,降低冷媒水的出水温度。当A流量计 测得的冷媒水流速达到0.2m/s以上时,控制装置打开B1阀,使B换热回路参 加工作。B换热回路的冷媒水的换热路径的控制,与A换热回路控制完全相同。A换热回路和B换热回路是水下换热单元,为了使换热所需的水泵功消耗最 少,根据优化设计计算,A换热回路和B换热回路的管径以0.7米为最佳值,管 内流速以0. lm/s为最佳值。因此,当A换热回路和B换热回路都参加工作后, 冷媒水的管内流速仍然超过0. 2m/s时,在总体方案设计中则应设置更多的直径为0. 7米的换热回路与A换热回路、B换热回路并联,使冷媒水有更多的分流冷 却回路,它们与A换热回路、B换热回路协同工作,使冷媒水在换热时的流速尽 量达到最佳值。吸取次表层海水冷量的冷媒水,经由总出水管和软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规模提取次表层海水冷量的水下换热系统,包括:来流管(1)、水泵(2)、控制装置(3)、总进水管(4)、软进管(5)、A温度计(16)、A流量计(17)、B温度计(18)、B流量计(19)、软出管(20)、总出水管(21)、回流管(22)、A换热回路(27)、B换热回路(28),其中A换热回路(27)包括A1阀(6)、A2阀(7)、A3阀(8)、A4阀(9)、A5阀(10)及其相应的管道,B换热回路(28)包括B1阀(11)、B2阀(12)、B3阀(13)、B4阀(14)、B5阀(15)及其相应的管道,其特征在于:A换热回路(27)和B换热回路(28)置于水下,并通过换热单元固定结构固定;来流管(1)与水泵(2)的进口连接,水泵(2)的出口通过软进管(5)的两端管接头与总进水管(4)一端连接,总进水管(4)另一端分别通过A换热回路(27),B换热回路(28)与总出水管(21)的一端连接,总出水管(21)的另一端通过软出管(20)的两个管接头与回流管(22)可靠连接;A换热回路(27)中的A1阀(6)的进口与总进水管(4)连接,A1阀(6)的出口分别与A2阀(7)、A4阀(9)的进口连接,A2阀(7)的出口分别与A3阀(8)、A5阀(10)的进口连接,A3阀(8)的出口分别与A4阀(9)和A5阀(10)的出口连接,A3阀(8)、A4阀(9)和A5阀(10)的出口与总出水管(21)连接,A流量计(17)与A温度计(16)均安装在A换热回路(27)与总出水管(21)连接的管道上;B换热回路(28)中的B1阀(11)的进口与总进水管(4)连接,B1阀(11)的出口分别与B2阀(12)、B4阀(14)的进口连接,B2阀(12)的出口分别与B3阀(13)、B5阀(15)的进口连接,B3阀(13)的出口分别与B4阀(14)和B5阀(15)的出口连接,B3阀(13)、B4阀(14)和B5阀(15)的出口与总出水管(21)连接,B流量计(19)与B温度计(18)均安装在B换热回路(28)与总出水管(21)连接的管道上;控制装置(3)的输出端分别与A1阀(6)、A2阀(7)、A3阀(8)、A4阀(9)、A5阀(10)、B1阀(11)、B2阀(12)、B3阀(13)、B4阀(14)、B5阀(15)以及水泵(2)的控制端电联接,控制装置(3)的输入端分别与A温度计(16)、B温度计(18)、A流量计(17)、B流量计(19)的输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捷夏冬莺杜乐乐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