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蓄热装置及供暖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43824 阅读:29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1 1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固体蓄热装置和安装有该固体蓄热装置的供暖设备,属于蓄热供暖技术领域,包括:保温壳体、蓄热模块和热交换装置;保温壳体内部设置有多个蓄热仓,蓄热仓壁上间隔设置有送风口与回风口;蓄热模块设置在蓄热仓内部;热交换装置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与送风口管路连通,出风口和回风口管路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固体蓄热装置,实现了气流在单个蓄热仓内的定向有序流动,降低无用功的产生,提高了蓄热效率;多个蓄热仓独立工作,当工作环境改变时其功率能够及时作出调整;包含有固体蓄热装置的供暖设备可以方便根据蓄热功率、空间大小等因素匹配调节控制输出功率大小。

Solid heat storage and heating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固体蓄热装置及供暖设备
本技术属于蓄热供暖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固体蓄热装置和安装有该固体蓄热装置的供暖设备。
技术介绍
传统燃煤锅炉的供暖形式不仅对一次能源的利用效率不高而且给大气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北方地区清洁供暖价格政策意见的通知,中央及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电能替代及鼓励电供暖的相关政策,部分地区实行峰谷电价政策,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平衡电力负荷的峰谷差。固体蓄热装置作为一种新型储能系统,其主要功能是利用低谷电、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水力发电等清洁能源对固体蓄热材料进行加热并储存热能,在供电高峰期将储存的热能释放出来,供给用户采暖或加热生活用水等。现有的固体蓄热装置,在电加热和风循环的过程中,整体式的蓄热仓内部空间较大,气流流动杂乱无章,气流无序流动且随机进入蓄热体间的通风孔道,造成蓄热体同一截面上的不同位置处存在比较明显的温度差异,直接影响气流的加热效果,同时易造成电加热丝因局部温度过高而损坏的问题;另一方面,整体式的固体蓄热设备工作模式单一,无法达到不同环境条件下对目标空间相匹配的加热方式,造成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体蓄热装置,旨在解决传统固体蓄热设备工作模式单一以及蓄热仓内气流无序流动造成加热效果不佳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固体蓄热装置,包括:保温壳体,内部设置有多个蓄热仓,所述蓄热仓壁上间隔设置有送风口与回风口;蓄热模块,设置在所述蓄热仓内部;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送风口管路连通,所述出风口和所述回风口管路连通。进一步地,所述蓄热仓内部设置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截面为镰刀形。进一步地,所述回风口上方沿上下方向层叠设有多个所述导流板。进一步地,所述蓄热仓包括相互独立的送风室和回风室,所述蓄热模块位于所述送风室与所述回风室之间;所述送风口位于所述送风室底部,所述回风口位于所述回风室底部。进一步地,所述蓄热模块内部设置有多个分别与所述送风室和所述回风室连通的通风孔道,所述通风孔道内部安装有电加热丝。进一步地,所述热交换装置包括热交换主体及与所述热交换主体连接的风机,所述风机与所述回风口连通,所述热交换主体与所述送风口连通。进一步地,相邻所述蓄热仓之间设置有隔热层。进一步地,所述热交换主体内部设置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管两端口分别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保温壳体内部设置有设备仓,所述热交换装置安装在所述设备仓内部。本技术提供的固体蓄热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固体蓄热装置采用保温壳体内部设置多个蓄热仓,每个蓄热仓间隔设置送风口和回风口,且经回风口进入蓄热仓内的冷风经蓄热模块的加热后经送风口排出,在热交换装置内实现热交换,实现了气流在单个蓄热仓内的定向有序流动,降低无用功的产生,提高蓄热效率;另外,多个蓄热仓独立工作,当工作环境改变时其工作功率能够及时作出调整,做到随时增减用于蓄热工作的蓄热模块的数量,解决了传统的固体蓄热装置采用整体式供热的工作模式经常在欠功率或超功率状态下工作的问题,从而避免功耗浪费,提高固体蓄热装置的使用寿命,也达到选择不同的蓄热仓工作时就能切换不同的工作模式的效果;经过各个蓄热仓内部蓄热模块充分加热的气流共同通过热交换装置,有助于快速稳定升温并实现快速传热。本技术还提供一种供暖设备,包括上述的固体蓄热装置。本技术提供的供暖设备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方便根据蓄热功率、空间大小等因素匹配调节控制输出功率大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固体蓄热装置的内部结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固体蓄热装置的内部结构左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采用的蓄热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采用的热交换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保温壳体;2、蓄热仓;201、回风室;202、回风口;203、送风室;204、送风口;3、设备仓;4、风机;5、热交换主体;501、换热管;6、隔热层;7、导流板;8、蓄热模块;801、通风孔道;9、电加热丝;10、蓄热砖;11、凹槽;12、主风管;13、支风管;14、开关阀。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一并参阅图1所示,现对本技术提供的固体蓄热装置进行说明。固体蓄热装置,包括保温壳体1、蓄热模块8和热交换装置;保温壳体1内部设置有多个蓄热仓2,蓄热仓2壁上间隔设置有送风口204与回风口202;蓄热模块8设置在蓄热仓2内部;热交换装置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与送风口204管路连通,出风口和回风口202管路连通。本技术提供的固体蓄热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固体蓄热装置采用保温壳体1内部设置多个蓄热仓2,每个蓄热仓2间隔设置送风口204和回风口202,且经回风口202进入蓄热仓2内的冷风经蓄热模块8的加热后经送风口204排出,在热交换装置内实现热交换,实现了气流在单个蓄热仓2内的定向有序流动,降低无用功的产生,提高蓄热效率;另外,多个蓄热仓2独立工作,当工作环境改变时其工作功率能够及时作出调整,做到随时增减用于蓄热工作的蓄热模块8的数量,解决了传统的固体蓄热装置采用整体式供热的工作模式经常在欠功率或超功率状态下工作的问题,从而避免功耗浪费,提高固体蓄热装置的使用寿命,也达到选择不同的蓄热仓2工作时就能切换不同的工作模式的效果;经过各个蓄热仓2内部蓄热模块8充分加热的气流共同通过热交换装置,有助于快速稳定升温并实现快速传热。作为本技术提供的固体蓄热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所示,蓄热仓2内部设置有导流板7,导流板7截面镰刀形。针对传统固体蓄热装置内部其大量蓄热模块8负责加热冷空气,由于蓄热仓2内空间较大,气流无序流动更严重,往往存在受热不均匀的现象,顶部相比底部温度高,尤其在角落处与其他地方差距更大,进而影响到送风口204气流的温度高低,导致热交换装置内加热效率;而本申请将导流板7截面设计成中部较厚、边缘为尖端的镰刀形,在经送风口204进入蓄热仓2的冷空气在镰刀形导流板7引流作用下以最佳角度吹向蓄热模块8,一方面做到引流冷空气,避免无序流动;另一方面做到大量气流均匀通过蓄热模块8,使得冷空气均匀有效的快速受热,提高传热效率。作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固体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保温壳体,内部设置有多个蓄热仓,每个所述蓄热仓壁上均设置有送风口与回风口;/n蓄热模块,设置在所述蓄热仓内部,且位于所述送风口和所述回风口之间;/n热交换装置,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送风口管路连通,所述出风口和所述回风口管路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固体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保温壳体,内部设置有多个蓄热仓,每个所述蓄热仓壁上均设置有送风口与回风口;
蓄热模块,设置在所述蓄热仓内部,且位于所述送风口和所述回风口之间;
热交换装置,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送风口管路连通,所述出风口和所述回风口管路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仓内部设置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截面为镰刀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体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风口上方沿上下方向层叠设有多个所述导流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仓包括相互独立的送风室和回风室,所述蓄热模块位于所述送风室与所述回风室之间;所述送风口位于所述送风室底部,所述回风口位于所述回风室底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体蓄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勇王媛哲马原冯耀华曲家豪时明星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