扰动空气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43553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1 1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扰动空气分离器,包括外壳体和换热件,外壳体的一端连接法兰,另一端连接封头,换热件包括四根直径不同的管层,按照直径从小到大将四根管层依次套装,从内至外依次为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和第四层,第一层和第三层相通,第二层和第四层相通,第四层的外壁即为外壳体,第一层至第三层表面设有扰动装置,扰动装置为按一定螺距紧密固定的扰动圈,第一层和第三层扰动圈采用右旋结构,第二层扰动圈采用左旋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第一层至第三层表面设有扰动装置,且采用左旋和右旋间隔布置形式,强化传热结构,使制冷系统混合器中的混合气与低温氨液进行充分热量交换,把混合气中的不凝气体彻底分离排除系统,实现系统节能高效运行。

Disturbed air separ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扰动空气分离器
本技术涉及制冷设备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扰动空气分离器。
技术介绍
在制冷系统中,不凝气体会占据冷凝器的换热面积,产生使冷凝压力升高、增加冷负荷、系统功耗增加等危害,为了排除系统中积聚的不凝气体,需要安装空气分离器排放系统中的不凝气体。现有空气分离器产品换热效果差,不能有效彻底排除系统中的不凝气体,系统功耗降低不彻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扰动空气分离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扰动空气分离器,包括外壳体和设在外壳体内部的换热件,外壳体的一端连接法兰,另一端连接封头,换热件包括四根直径不同的管层,按照直径从小到大的顺序将四根管层依次套装,从内至外依次为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和第四层,第一层和第三层相通,第二层和第四层相通,第四层的外壁即为外壳体,第一层至第三层表面设有扰动装置,所述扰动装置为按一定螺距紧密固定的扰动圈,第一层和第三层扰动圈采用右旋结构,第二层扰动圈采用左旋结构,所述第一层的入口为冷凝氨液进口,第二层外设置有不凝气出口,第三层外设置有氨气出口,第四层外设置有混合气入口;第四层底部设置有与第一层连通的管线。优选的,所述第四层与第一层连通的管线上设置有膨胀阀。优选的,所述扰动圈高1.5~2mm。优选的,所述扰动圈采用不锈钢材料。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在空气分离器内部第一层至第三层表面设有扰动装置,且采用左旋和右旋间隔布置形式,强化传热结构,使制冷系统混合器中的混合气与低温氨液进行充分热量交换,把混合气中的不凝气体彻底分离排除系统,实现系统节能高效运行。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种扰动空气分离器的侧视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扰动空气分离器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右旋扰动圈;图4为本技术左旋扰动圈;其中,1.法兰,2.换热件,21.第一层,22.第二层,23.第三层,24.第四层,3.扰动装置,31.扰动圈,4.氨气出口,5.外壳体,6.封头,7.冷凝氨液进口,8.不凝气出口,9.混合气进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扰动空气分离器,如图1-4,包括外壳体5和设在外壳体5内部的换热件2,外壳体5的一端连接法兰1,另一端连接封头6,换热件2包括四根直径不同的管层,按照直径从小到大的顺序将四根管层依次套装,从内至外依次为第一层21、第二层22、第三层23和第四层24,第一层21和第三层23相通,第二层22和第四层24相通,第四层24的外壁即为外壳体5,第一层21至第三层23表面设有扰动装置3,所述扰动装置3为按一定螺距紧密固定的扰动圈31,第一层21和第三层23扰动圈31采用右旋结构,第二层22扰动圈31采用左旋结构,所述第一层21的入口为冷凝氨液进口7,第二层22外设置有不凝气出口8,第三层23外设置有氨气出口4,第四层24外设置有混合气入口9;第四层24底部设置有与第一层21连通的管线。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四层24与第一层21连通的管线上设置有膨胀阀。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扰动圈31高1.5~2mm。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扰动圈31采用不锈钢材料。本空气分离器共有四层,自内向外第一层21和第三层23内为制冷氨液,第四层24和第二层22内为不凝混合气。内部三层换热管外表面均设置扰动装置3,第一层21和第三层23扰动圈31采用右旋结构,第二层22扰动圈31采用左旋结构。工作时,制冷氨液通过冷凝氨液进口7进入第一层21和第三层23内,不凝混合气通过混合气进口9进入第四层24和第二层22内,在第一层21至第三层23扰动装置3作用下,不凝混合气在流动过程中不断产生扰动,并在扰动装置3作用下不断进行右旋→左旋→右旋流动,不凝混合气与制冷氨液在换热表面进行充分热量交换,使不凝混合气中的氨气充分冷却凝结为氨液,混合气中的氧、氮、氢、油气、碳氢化合物等不凝气体被彻底分离出来,通过不凝气出口8排出。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扰动空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和设在外壳体内部的换热件,外壳体的一端连接法兰,另一端连接封头,换热件包括四根直径不同的管层,按照直径从小到大的顺序将四根管层依次套装,从内至外依次为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和第四层,第一层和第三层相通,第二层和第四层相通,第四层的外壁即为外壳体,第一层至第三层表面设有扰动装置,所述扰动装置为按一定螺距紧密固定的扰动圈,第一层和第三层扰动圈采用右旋结构,第二层扰动圈采用左旋结构,所述第一层的入口为冷凝氨液进口,第二层外设置有不凝气出口,第三层外设置有氨气出口,第四层外设置有混合气入口;第四层底部设置有与第一层连通的管线。/n

【技术特征摘要】
1.扰动空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和设在外壳体内部的换热件,外壳体的一端连接法兰,另一端连接封头,换热件包括四根直径不同的管层,按照直径从小到大的顺序将四根管层依次套装,从内至外依次为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和第四层,第一层和第三层相通,第二层和第四层相通,第四层的外壁即为外壳体,第一层至第三层表面设有扰动装置,所述扰动装置为按一定螺距紧密固定的扰动圈,第一层和第三层扰动圈采用右旋结构,第二层扰动圈采用左旋结构,所述第一层的入口为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伟赵宏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浙商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