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冷热交换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243067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1 12: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循环冷热交换系统,其包括导流槽、第一进风管道、第一冷热交换器和第一风机,所述导流槽的一端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进风管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进风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冷热交换器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冷热交换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风机的输出口连通,所述风机的输入口与所述导流槽的另一端连通;所述导流槽包括第一导流板、第二导流板和槽盖板,所述第一导流板和所述第二导流板相对设置立设于导流槽长度方向的侧面,所述槽盖板罩设于所述导流槽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循环冷热交换系统使得气流快速通过产品表面,减少气流停留的时间,从而消除冷凝水附着在产品表面的可能性。

A circulating heat and cold exchange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循环冷热交换系统
本技术涉及传热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循环冷热交换系统。
技术介绍
在封闭区域对产品进行冷却的装置,由于封闭区内外温差较大,气流长时间停留在产品区,使得产品表面会产生冷凝水滴,从而影响产品物理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旨在解决上面描述的问题。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解决以上问题中的任何一个的循环冷热交换系统。具体地,本技术提供能够提高传热效率、消除冷凝水附着在产品表面的可能性的循环冷热交换系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循环冷热交换系统,包括导流槽、第一进风管道、第一冷热交换器和第一风机,所述导流槽的一端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进风管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进风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冷热交换器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冷热交换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风机的输出口连通,所述风机的输入口与所述导流槽的另一端连通;所述导流槽包括第一导流板、第二导流板和槽盖板,所述第一导流板和所述第二导流板相对设置立设于导流槽长度方向的侧面,所述槽盖板罩设于所述导流槽上方。>其中,上述的循环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循环冷热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流槽(1)、第一进风管道(2)、第一冷热交换器(3)和第一风机(4),/n所述导流槽(1)的一端包括第一连接部(15),所述第一连接部(15)与所述第一进风管道(2)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进风管道(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冷热交换器(3)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冷热交换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风机(4)的输出口连通,所述风机的输入口与所述导流槽(1)的另一端连通;/n所述导流槽(1)包括第一导流板(11)、第二导流板(12)和槽盖板(13),所述第一导流板(11)和所述第二导流板(12)相对设置立设于导流槽(1)长度方向的侧面,所述槽盖板(13)罩设于所述导流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冷热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流槽(1)、第一进风管道(2)、第一冷热交换器(3)和第一风机(4),
所述导流槽(1)的一端包括第一连接部(15),所述第一连接部(15)与所述第一进风管道(2)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进风管道(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冷热交换器(3)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冷热交换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风机(4)的输出口连通,所述风机的输入口与所述导流槽(1)的另一端连通;
所述导流槽(1)包括第一导流板(11)、第二导流板(12)和槽盖板(13),所述第一导流板(11)和所述第二导流板(12)相对设置立设于导流槽(1)长度方向的侧面,所述槽盖板(13)罩设于所述导流槽(1)上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冷热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板(11)和所述第二导流板(12)形成槽结构,所述槽结构的主体为腰鼓型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冷热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热交换器(3)包括第一空心侧壁(31)和第一内腔室(32),所述第一内腔室(32)内部设有若干第一翅片管(33),任一一个所述第一翅片管(33)与所述第一空心侧壁(31)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循环冷热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热交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侃张岩黄均筠周群辉史兵振
申请(专利权)人:振石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