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移动的新型升降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4107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1 1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便于移动的新型升降仪,包括升降仪主体,升降仪主体的下侧设有底板,底板的下侧设有多根起稳定支撑作用的支柱,多根支柱下侧沿纵向方向均铰接有同向滑动的滑轮,滑轮可向底板内侧翻转,且滑轮的翻转平面与滑轮的移动方向共面,底板内设有带动滑轮翻转的调节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移动的新型升降仪,具有稳定性高、便于移动的优点。

A new type of lifter easy to mo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移动的新型升降仪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便于移动的新型升降仪。
技术介绍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现在肿瘤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基于此情况各医院纷纷在购置用于肿瘤放射治疗的医用设备,射线临床测量不能在人体内直接进行,需要寻找一种和人体组织类似的替代品,世界各地的射线临床测量应用最广泛的便是采用三维水箱模拟人体内部结构位置进行检测,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控制结构不断完善,机械结构的传动精度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是放疗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也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提及,因此三维水箱的使用也被医护人员所提及,在当今科技高速的发展模式下,三维水箱的应用前景还存在着无限的潜力,在今后的放疗过程中三维水箱将发挥其巨大优势,而升降仪是三维水箱的辅助支撑设备,具有升降三维水箱的作用。目前所使用的升降仪大致为两类,一类为固定设备,与地面有较大的接触面,且与地面为滑动摩擦,虽然具有稳定性高的优点,但是存在不易移动的问题,二类为移动设备,即升降仪底部设有滑轮,虽然具有便于移动,使用范围广的优点,但是滑轮与地面接触,易滑动,具有稳定性差的问题。综上所述,我们急需设计一种便于移动的新型升降仪,具有稳定性高、便于移动的优点。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移动的新型升降仪,具有稳定性高、便于移动的优点。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便于移动的新型升降仪,包括升降仪主体,升降仪主体的下侧设有底板,底板的下侧设有多根起稳定支撑作用的支柱,多根支柱下侧沿纵向方向均铰接有同向滑动的滑轮,滑轮可向底板内侧翻转,且滑轮的翻转平面与滑轮的移动方向共面,底板内设有带动滑轮翻转的调节机构。本技术的原理及效果:实施方式一,升降仪需要转换位置时,需要将支柱与地面的接触转换为滑轮与地面的接触,调节机构带动滑轮翻转,使滑轮与支柱的轴线共线时,通过推动升降仪主体,滑轮滚动,带动本技术的移动,具有便于移动的优点;实施方式二,在升降仪移动到特定位置时,需要将滑轮与地面的接触转换为支柱与地面的接触,调节结构带动滑轮翻转,使多个滑轮翻转到底板内侧,并使支柱的下表面低于翻转后滑轮的最地面,在上述实施方式一、实施方式二的过程中,通过调节机构的设计,使支柱盒滑轮的转换设计,即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选择升降仪的支撑方式,使本技术具有多变性。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移动的新型升降仪,具有稳定性高、便于移动的优点。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底板的一侧设有推把,推把设置在底板沿滑轮移动方向的侧面。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推把与底板通过可拆卸方式连接。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底板的下侧设有四根呈矩形状的支柱。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滑轮为万向轮。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底板内部的两液压伸缩杆,两个液压伸缩杆的朝向异向,且液压伸缩杆的朝向与滑轮的移动方向共线。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液压伸缩杆伸缩端连接有可沿滑轮运动方向往复运动的传动杆,传动杆与底板卡接,且传动杆的轴线与底板上表面或下表面平行,传动杆沿其轴线方向的两端设有与底板下表面卡接的滑块,滑块的下端贯穿底板下表面,且滑块可沿滑轮移动方向往复滑动,贯穿底板下表面的滑块铰接有连杆的一端,连杆的另一端与滑轮的支架铰接,且连杆与滑轮的翻转平面共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的设计解决了解决了现有芯棒注胶设备中,由于工业生产上所使用到芯棒的尺。(2)本技术通过底板的一侧设有推把,推把设置在底板沿滑轮移动方向的侧面。在支柱和滑轮切换后,将支柱与地面的接触转变滑轮与地面的接触后,使本技术移动时,推把的设计,使升降仪移动时,具有受力点,便于操作着移动。(3)本技术通过推把与底板通过可拆卸方式连接。在升降仪转移到特定位置后,拆卸掉推把,避免推把占用过多的空间。(4)本技术通过底板的下侧设有四根呈矩形状的支柱。四根支柱的设计,在支柱下侧设计四个滑轮形成正四轮行走机构。(5)本技术通过滑轮为万向轮。使本技术具有稳定移动的优点,万向轮的设计,便于本技术在移动时调整方向。(6)本技术通过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底板内部的两液压伸缩杆,两个液压伸缩杆的朝向异向,且液压伸缩杆的朝向与滑轮的移动方向共线。(7)本技术通过液压伸缩杆伸缩端连接有可沿滑轮运动方向往复运动的传动杆,传动杆与底板卡接,且传动杆的轴线与底板上表面或下表面平行,传动杆沿其轴线方向的两端设有与底板下表面卡接的滑块,滑块的下端贯穿底板下表面,且滑块可沿滑轮移动方向往复滑动,贯穿底板下表面的滑块铰接有连杆的一端,连杆的另一端与滑轮的支架铰接,且连杆与滑轮的翻转平面共面。液压伸缩杆推动传动杆朝原离底板中部的一侧移动,传动杆推动同侧(滑轮移动方向同侧)的两滑块移动,两滑块推动同侧(滑轮移动方向同侧)的连杆移动,两连杆分别推动滑轮翻转,将支柱与地面的接触转变滑轮与地面的接触,反之,即将滑轮与地面的基础转变为支柱与地面的接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全剖图;图3是图2中A-A方向的剖视图;图中的标记为:1-滑轮、2-支柱、3-推把、4-升降仪主体、5-连杆、6-底板、7-液压伸缩杆、8-滑块、9-传动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实施例1:参见图1~3,一种便于移动的新型升降仪,包括升降仪主体4,升降仪主体4的下侧设有底板6,底板6的下侧设有多根起稳定支撑作用的支柱2,多根支柱2下侧沿纵向方向均铰接有同向滑动的滑轮1,滑轮1可向底板6内侧翻转,且滑轮1的翻转平面与滑轮1的移动方向共面,底板6内设有带动滑轮1翻转的调节机构。本技术的原理及效果:实施方式一,升降仪需要转换位置时,需要将支柱2与地面的接触转换为滑轮1与地面的接触,调节机构带动滑轮1翻转,使滑轮1与支柱2的轴线共线时,通过推动升降仪主体4,滑轮1滚动,带动本技术的移动,具有便于移动的优点;实施方式二,在升降仪移动到特定位置时,需要将滑轮1与地面的接触转换为支柱2与地面的接触,调节结构带动滑轮1翻转,使多个滑轮1翻转到底板6内侧,并使支柱2的下表面低于翻转后滑轮1的最地面,在上述实施方式一、实施方式二的过程中,通过调节机构的设计,使支柱2盒滑轮1的转换设计,即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选择升降仪的支撑方式,使本技术具有多变性。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移动的新型升降仪,具有稳定性高、便于移动的优点。实施例2:本实施例是在是在实施1的基础上作进一步优化,具体是:底板6的一侧设有推把3,推把3设置在底板6沿滑轮1移动方向的侧面。在支柱2和滑轮1切换后,将支柱2与地面的接触转变滑轮1与地面的接触后,使本技术移动时,推把3的设计,使升降仪移动时,具有受力点,便于操作着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移动的新型升降仪,包括升降仪主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仪主体(4)的下侧设有底板(6),所述底板(6)的下侧设有多根起稳定支撑作用的支柱(2),多根所述支柱(2)下侧沿纵向方向均铰接有同向滑动的滑轮(1),所述滑轮(1)可向底板(6)内侧翻转,且滑轮(1)的翻转平面与滑轮(1)的移动方向共面,所述底板(6)内设有带动滑轮(1)翻转的调节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移动的新型升降仪,包括升降仪主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仪主体(4)的下侧设有底板(6),所述底板(6)的下侧设有多根起稳定支撑作用的支柱(2),多根所述支柱(2)下侧沿纵向方向均铰接有同向滑动的滑轮(1),所述滑轮(1)可向底板(6)内侧翻转,且滑轮(1)的翻转平面与滑轮(1)的移动方向共面,所述底板(6)内设有带动滑轮(1)翻转的调节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移动的新型升降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6)的一侧设有推把(3),所述推把(3)设置在底板(6)沿滑轮(1)移动方向的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移动的新型升降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把(3)与底板(6)通过可拆卸方式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移动的新型升降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6)的下侧设有四根呈矩形状的支柱(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强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世阳卫生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