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金千菊专利>正文

除湿方法及节能装置和除湿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4054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除湿方法及节能装置和除湿器,该方法是通过在现有冷冻式除湿机的制冷系统的蒸发器与冷凝器之间设置一个通风管,该通风管内的湿热空气利用通风管外蒸发器产生的冷空气冷却,而凝结出水,达到除湿目的。该节能装置包括一组连接在蒸发器与冷凝器之间的除湿湿通风管(6)。该除湿器,包括冷凝器(2)和蒸发器(3),除湿通风管(6)设置在冷凝器(2)和蒸发器(3)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能提高机器的除湿量,提高机器的能效比,使总能耗下降。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工作稳定、制作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冷系统的除湿方法及节能装置和除湿器,特别是一种可应用于空气制 水机及冷冻式除湿机的除湿方法及节能装置和除湿器,属于制冷技术中除湿
技术背景制冷技术在当今世界方兴未艾,在工业,交通,家庭等各方面都得到广泛应用。随着国 内外能源的日趋紧张,现有制冷技术的能耗较高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节能问题也 就日显重要。就以冷冻式除湿机为例,其原理是通过制冷系统,让含有水份的湿热空气在经 过蒸发器表面时,遇冷凝结出水,从而达到除湿的目的。但目前的冷冻式除湿机的一大缺陷 是效率不高,关键是没有把蒸发器本身产生的低温空气都利用起来,其实是属于粗放式或 浪费式的工作方式。因此,现有技术中制冷系统的能源利用还是不够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效果较好,并且实施方式和结构简单、工作稳定、制 作成本较低的制冷系统除湿方法及节能装置和除湿器,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 一种节能除湿方法,该方法是通过在现有冷冻式除湿机的制冷系统 的蒸发器与冷凝器之间设置一个除湿通风管,该除湿通风管内的湿热空气利用除湿通风管外 蒸发器产生的冷空气冷却,而凝结出水,达到进一步除湿的目的。按照上述的节能除湿方法用的节能除湿装置,它的构成包括一组连接在蒸发器与冷凝器 之间的除湿通风管6。上述的节能除湿装置,所述的除湿通风管6呈上下弯头的"/ "形;或上端口为弯头、 下端口为斜截面;或上端口为平头、下端口为斜截面;或上端口为平头、下端口为弯头。前述的节能除湿装置,所述的除湿通风管6的结构还可以是上端口与预热通风管7的上端口通过连接通道13相连,预热通风管7的下端口连接有进风罩10,整体呈"n"形。 上述的节能除湿装置,所述的除湿通风管6的下端口为弯头或斜截面。 前述的节能除湿装置,所述的连接通道13为与除湿通风管6、预热通风管7数量对应的通风管或为一中空的整体通风管。根据前述的节能除湿方法构建的节能除湿器,包括压縮机l,压縮机l通过制冷剂管道12与冷凝器2相连接,冷凝器2通过制冷剂管道12与过滤器4相连接,过滤器4通过毛细管5连接到蒸发器3,蒸发器3则通过制冷剂管道12与压縮机1相连接,所述的冷凝器2和蒸发器3之 间设置有一组除湿通风管6。上述的节能除湿器,所述的除湿通风管6呈"/ "形;或上端口为弯头、下端口为斜截 面;或上端口为平头、下端口为斜截面;或上端口为平头、下端口为弯头时,下端口开口朝 向风机ll。该节能除湿器的另一种结构是所述的除湿通风管6通过连接通道13与带有进风罩10的 一组预热通风管7连接时,除湿通风管6位于蒸发器3和冷凝器2之间,预热通风管7位于冷凝 器2的另一侧,呈"n"形放置,除湿通风管6的下端口开口朝向风机11。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专利技术在冷凝器和蒸发器之间设置了除湿通风管,因此本专利技术将 充分利用制冷系统的冷量。 一般来说,湿热空气在经过蒸发器表面后一方面遇冷凝结出水, 另一方面空气的温度会下降,根据实验可知,温度为27'C,湿度为60% (国家规定的除湿机 检测环境标准)的湿热空气经过蒸发器表面后温度会下降1(TC左右。为此,我们可以充分利 用这部分温度较低的冷空气。我们用除湿通风管接引27'C的,或者是经过冷凝器加热的湿热 空气(可通过风机实现接引),让它与17'C的冷空气通过管壁发生热交换,这样一来,管壁 上就会凝结出水。而这部分水只是充分利用了原有的风机系统和蒸发器本身产生的低温空气 ,湿热空气在除湿通风管内的流动也是依靠原有风机的作用,并没有另增能耗。预热通风管 则可以使除湿通风管内外空气增大焓差,使本专利技术在5'C 25'C温度较冷的地区也同样适用 。由此可见,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不仅能够提高机器的除湿量,还能够提高机器的能效 比,使总能耗下降。此外,本专利技术还具有结构简单、工作稳定、制作成本较低的优点。附图说明附图l是本专利技术第一种实施方式时的除湿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种实施方式时的除湿器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二种实施方式连接通道为多根通风管时除湿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二种实施方式连接通道为整体通风管时除湿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本专利技术除湿通风管下端斜截面放大示意图;附图6是本专利技术第二种实施方式时的除湿器的另一种连接结构示意图;附图7是本专利技术除湿通风管上端口为平头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采用在现有冷冻式除湿机的制冷系统的蒸发器与冷凝器之间设置一个通风管,该通风管内的湿热空气利用通风管外蒸发器产生的冷空气冷却,而凝结出水,达到进一步除湿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节能除湿装置,它由一组呈上下弯头的"/ "形的除湿通风管6构成,如图l所 示。另外除湿通风管6还可以是上端口为弯头、下端口为斜截面(斜截面样式可参见图5所示 ),或上端口为平头、下端口为斜截面,或上端口为平头、下端口为弯头。除湿通风管6可 以是圆柱中空管或者其他中空的结构,通过固定板8和固定板9固定成为一体。利用前述的节能除湿方法所构建的节能除湿器,如图2所示,包括压縮机l,压縮机l通 过制冷剂管道12与冷凝器2相连接,冷凝器2通过制冷剂管道12与过滤器4相连接,过滤器4通 过毛细管5连接到蒸发器3,蒸发器3则通过制冷剂管道12与压縮机1相连接,构成一个制冷回 路,所述的冷凝器2和蒸发器3之间设置有一组除湿通风管6。除湿通风管6 " / "形的上端口 弯向蒸发器3的上方,下端口弯向风机ll,即成反"/"形放置,当上端口为平头时、上端 口朝上(如图7所示),当下端口为斜截面时,下端口的开口同样指向风机ll。风机ll的运 转将带动湿热空气从蒸发器3表面运动至冷凝器2的一侧,如图2粗箭头所示, 一部分需要除 湿的湿热空气直接从除湿通风管6的上端弯头进入,并保证了除湿后的空气从下端弯头或者 斜截面端口出来。这种结构设置特别适用于25'C 45'C温度较热的地方。它的特点是结构简 单,由于管壁内空气为湿热空气,管壁外空气为经过蒸发器3冷却的冷空气,因为管壁内外 的焓差足够大,可以保证析出大量的水份。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除湿通风管6的上端口与一组预热通风管7通过连接通道13相连,预 热通风管7的下端口连接有进风罩10,整体呈"n"形,形成一个新的节能除湿装置,除湿 通风管6通过固定板8和固定板9固定成为一体,连接通道13为一组通风管时如图3所示,连接 通道13为一大小相适应的中空的整体通风管时如图4所示。进风罩10用于将需要除湿的湿热 空气带入预热通风管7,经过连接通道13进一步带入除湿通风管6。使用本专利技术的节能除湿装置所得到的节能除湿器,如图6所示,除湿通风管6位于蒸发器 3和冷凝器2之间,除湿通风管6的下端弯头或斜截面端口指向风机11,预热通风管7位于冷凝 器2的另一侧,呈"n"形放置。其余结构同实施例l。风机11的运转将湿热空气从蒸发器3 一侧运动至冷凝器2的一侧,如图6粗箭头所示方向。这种结构的除湿器适用于5'C 25'C温 度较冷的地区。因为温度较冷的地区含湿量相对较小,空气中的水份不容易析出。而冷凝器 2中所含有的是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所以流经冷凝器2的风将会变成热风,热风把热量又传递 给预热通风管7,也等于将预热通风管7中的空气加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节能除湿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是通过在现有冷冻式除湿机的制冷系统的蒸发器与冷凝器之间设置一个除湿通风管,该除湿通风管内的湿热空气利用除湿通风管外蒸发器产生的冷空气冷却,而凝结出水,达到进一步除湿的目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千菊
申请(专利权)人:金千菊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