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片联轴器同轴连接用双定位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39912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1 08:50
膜片联轴器同轴连接用双定位连接装置,包括接头主体,所述接头主体包括主板体、挡圈以及限位槽,所述主板体的侧面外边缘处垂直设有挡圈,所述挡圈所围空腔区域为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部嵌入有膜片联轴器,所述膜片联轴器的端部外壁与所述挡圈的内壁贴合;所述主板体的内部开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与所述膜片联轴器的连接孔相对分布,所述限位孔、所述连接孔之间通过锁紧机构连接;所述限位孔、所述挡圈以及所述膜片联轴器均位于同一轴线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能够初步保证接头主体与膜片联轴器的连接同轴度,二次校正接头主体与膜片联轴器的连接同轴度,进而保证转子与膜片联轴器的连接同轴度。

Double positioning connection device for coaxial connection of diaphragm coupl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膜片联轴器同轴连接用双定位连接装置
本技术属于风机膜片联轴器加工
,特别涉及膜片联轴器同轴连接用双定位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膜片联轴器能够带动转子转动,进而带动风机叶片转动,实现转动力的传递,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保证膜片联轴器与转子位于同一轴线处,保证转子能够稳定转动;目前在生产时,转子直接与膜片联轴器的端面连接,然而转子通过螺钉与膜片联轴器直接连接,缺少定位校正结构,使得转子、膜片联轴器之间的同轴线容易出现轻微偏移,导致转动过程中转子会振动,出现噪音,影响传动效率;如何在不破坏现有膜片联轴器、转子的结构的前提下,提高连接同轴度,是目前风机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膜片联轴器同轴连接用双定位连接装置,具体技术方案如下:膜片联轴器同轴连接用双定位连接装置,包括接头主体,所述接头主体包括主板体、挡圈以及限位槽,所述主板体的侧面外边缘处垂直设有挡圈,所述挡圈所围空腔区域为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部嵌入有膜片联轴器,所述膜片联轴器的端部外壁与所述挡圈的内壁贴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膜片联轴器同轴连接用双定位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头主体(1),所述接头主体(1)包括主板体(11)、挡圈(12)以及限位槽(13),所述主板体(11)的侧面外边缘处垂直设有挡圈(12),所述挡圈(12)所围空腔区域为限位槽(13),所述限位槽(13)的内部嵌入有膜片联轴器(3),所述膜片联轴器(3)的端部外壁与所述挡圈(12)的内壁贴合;/n所述主板体(11)的内部开有限位孔(111),所述限位孔(111)与所述膜片联轴器(3)的连接孔(31)相对分布,所述限位孔(111)、所述连接孔(31)之间通过锁紧机构(2)连接;所述限位孔(111)、所述挡圈(12)以及所述膜片联轴器(3)均...

【技术特征摘要】
1.膜片联轴器同轴连接用双定位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头主体(1),所述接头主体(1)包括主板体(11)、挡圈(12)以及限位槽(13),所述主板体(11)的侧面外边缘处垂直设有挡圈(12),所述挡圈(12)所围空腔区域为限位槽(13),所述限位槽(13)的内部嵌入有膜片联轴器(3),所述膜片联轴器(3)的端部外壁与所述挡圈(12)的内壁贴合;
所述主板体(11)的内部开有限位孔(111),所述限位孔(111)与所述膜片联轴器(3)的连接孔(31)相对分布,所述限位孔(111)、所述连接孔(31)之间通过锁紧机构(2)连接;所述限位孔(111)、所述挡圈(12)以及所述膜片联轴器(3)均位于同一轴线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片联轴器同轴连接用双定位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孔(111)呈环形阵列分布,所述限位孔(111)的分布圆心与所述主板体(11)的圆心位于同一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膜片联轴器同轴连接用双定位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机构(2)包括锁紧螺钉(21),所述锁紧螺钉(21)螺纹贯穿于所述连接孔(31)和所述限位孔(1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膜片联轴器同轴连接用双定位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机构(2)还包括配合插管(2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晓伟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安风风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