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矿巷道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3863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1 07: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煤矿巷道防护装置,包括多个第一防护网,每个第一防护网的一侧均设置有与之相匹配的第二防护网,每个第一防护网的另一侧均与巷道顶板相接触,从始端的第二防护网起,每个第二防护网的端部均与相邻的第一防护网的端部叠加设置,并依次通过锚杆和锚索固定于巷道顶板,巷道侧帮安装有第一防护网,每个第一防护网的另一侧均设置有与之相匹配的第三防护网,从始端的第三防护网起,每个第三防护网的端部均与相邻的第一防护网的端部叠加设置,并通过锚杆固定于巷道侧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煤矿巷道防护装置,具有提高巷道支护整体强度的特点。

A protective device for coal mine roadwa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矿巷道防护装置
本技术属于煤矿巷道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煤矿巷道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我国煤矿主要是地下开采,需要在井下开掘大量巷道,采用巷道支护来保持巷道畅通和围岩稳定对煤矿建设与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巷道掘进的支护普遍采用单层防护网及锚杆对巷道进行防护,因防护网孔较大,无法将巷道顶板的矸石阻挡,导致砸伤作业人员、阻碍运输,甚至导致巷道变形,产生漏顶的情况。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煤矿巷道支护设备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煤矿巷道防护装置,具有提高巷道支护整体强度的特点。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煤矿巷道防护装置,包括多个第一防护网,每个第一防护网的一侧均设置有与之相匹配的第二防护网,每个第一防护网的另一侧均与巷道顶板相接触,从始端的第二防护网起,每个第二防护网的端部均与相邻的第一防护网的端部叠加设置,并依次通过锚杆和锚索固定于巷道顶板,巷道侧帮安装有多个第一防护网,每个第一防护网的另一侧均设置有与之相匹配的第三防护网,从始端的第三防护网起,每个第三防护网的端部均与相邻的第一防护网的端部叠加设置,并通过锚杆固定于巷道侧帮。本技术的特点还在于:第一防护网为塑钢网,第一防护网的网格孔径不大于30mm。第二防护网为钢筋网,第二防护网的网格孔径不大于100mm。第三防护网为铁丝网,第三防护网的网格孔径不大于50mm。巷道顶板的第二防护网与相邻的第一防护网端部叠加的长度不大于150mm,且通过连接件穿过第二防护网和相邻的第一防护网的网孔固定。巷道侧帮的第三防护网与相邻的第一防护网端部叠加的长度不大于150mm,且通过连接件穿过第三防护网和相邻的第一防护网的网孔固定。连接件为铁丝。巷道顶板的每个第二防护网上相邻的锚杆间距不大于800mm,相邻的锚索间距不大于1600mm。巷道侧帮的每个第三防护网上相邻的锚杆间距不大于800m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一种煤矿巷道防护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拆装便捷,实用性强;本技术一种煤矿巷道防护装置,巷道顶板的第一防护网和第二防护网可以对巷道上方的大颗粒岩石进行承接,巷道侧帮的第二防护网和第三防护网可以对巷道侧帮的矸石进行承接,避免其坠落伤害工作人员,有效确保了人身安全;本技术一种煤矿巷道防护装置采用锚杆和锚索对第一防护网和第二防护网进行固定,对巷道进行有效地防护,同时也提高了巷道支护的整体强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煤矿巷道防护装置的剖视图。图中,1.第一防护网,2.第二防护网,3.锚杆,4.锚索,5.连接件,6.第三防护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技术一种煤矿巷道防护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多个第一防护网1,每个第一防护网1的一侧均设置有与之相匹配的第二防护网2,每个第一防护网1的另一侧均与巷道顶板相接触,从始端的第二防护网2起,每个第二防护网2的端部均与相邻的第一防护网1的端部叠加设置,并依次通过锚杆3和锚索4固定于巷道顶板,且叠加的长度不大于150mm,并通过连接件5穿过第二防护网2和相邻的第一防护网1的网孔固定;巷道侧帮安装有多个第一防护网1,每个第一防护网1的另一侧均设置有与之相匹配的第三防护网6,从始端的第三防护网6起,每个第三防护网6的端部均与相邻的第一防护网1的端部叠加设置,并通过锚杆3固定于巷道侧帮,且叠加的长度不大于150mm,并通过连接件5穿过第三防护网6和相邻的第一防护网1的网孔固定。其中,第一防护网1为塑钢网,第一防护网1的网格为矩形,孔径不大于30mm;第二防护网2为钢筋网,第二防护网2的网格为矩形,孔径不大于100mm;第三防护网6为铁丝网,第三防护网6的网格为菱形,孔径不大于50mm;连接件5为14#或者10#铁丝。巷道顶板的每个第二防护网2上相邻的锚杆3的间距不大于800mm,相邻的锚索4间距不大于1600mm,相邻锚杆3和锚索4的间距为任意距离;巷道侧帮的每个第三防护网6上相邻的锚杆3间距不大于800mm。锚杆3的直径为20mm,长度为2400mm,锚索4的直径为18.9mm,长度为9300mm。本技术一种煤矿巷道防护装置中主要部件的作用分别如下:锚杆3:其主要作用在于控制锚固区围岩的离层、滑动、裂隙张开、新裂纹产生等扩容变形与破坏,使围岩处于受压状态,抑制围岩弯曲变形、拉伸与剪切破坏的出现,最大限度地保持锚固区围岩的完整性,减小锚固区围岩强度的降低,使围岩成为承载的主体;锚索4:(1)将锚杆3支护形成的预应力承载结构与深部围岩相连,提高预应力承载结构的稳定性,同时充分调动深部围岩的承载能力,使更大范围内的岩体共同承载;(2)锚索施加较大的预紧力,给围岩提供压应力,与锚杆形成的压应力区组合成骨架网状结构,主动支护围岩,保持其完整性。本技术一种煤矿巷道防护装置,工作过程如下:裁剪网片规格为900×2000mm的第一防护网1、第二防护网2及第三防护网6;对巷道掘进结束后,将多个第一防护网1和多个第二防护网2完全叠加放置,再采用铁丝将第二防护网2和与之相邻的第一防护网1叠加的网格进行固定后,将第一防护网1贴向巷道顶板,并依次通过锚杆3和锚索4将第一防护网1和第二防护网2固定于巷道顶板;将多个第一防护网1和多个第三防护网6完全叠加放置,再采用铁丝将第三防护网6和与之相邻的第一防护网1叠加的网格进行固定后,将第一防护网1贴向巷道侧帮,并通过锚杆3将第三防护网6和第一防护网1固定于巷道侧帮,巷道顶板的第一防护网1、第二防护网2与巷道侧帮的第三防护网6、第一防护网1相接触的网格采用铁丝固定。本技术一种煤矿巷道防护装置的第一防护网1采用Φ6.5mm圆钢焊接而成,第三防护网6采用8#铁丝焊接而成,取材方便,节约成本,且第一防护网1、第二防护网2及第三防护网6的结合使用,可以避免大颗粒岩石及矸石顺网孔掉下,造成巷道支护失效从而引起巷道变形,本技术一种煤矿巷道防护装置有效提高了巷道支护的整体强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煤矿巷道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第一防护网(1),每个所述第一防护网(1)的一侧均设置有与之相匹配的第二防护网(2),每个所述第一防护网(1)的另一侧均与巷道顶板相接触,从始端的第二防护网(2)起,每个所述第二防护网(2)的端部均与相邻的第一防护网(1)的端部叠加设置,并依次通过锚杆(3)和锚索(4)固定于巷道顶板,巷道侧帮安装有多个第一防护网(1),每个所述第一防护网(1)的另一侧均设置有与之相匹配的第三防护网(6),从始端的第三防护网(6)起,每个所述第三防护网(6)的端部均与相邻的第一防护网(1)的端部叠加设置,并通过锚杆(3)固定于巷道侧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矿巷道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第一防护网(1),每个所述第一防护网(1)的一侧均设置有与之相匹配的第二防护网(2),每个所述第一防护网(1)的另一侧均与巷道顶板相接触,从始端的第二防护网(2)起,每个所述第二防护网(2)的端部均与相邻的第一防护网(1)的端部叠加设置,并依次通过锚杆(3)和锚索(4)固定于巷道顶板,巷道侧帮安装有多个第一防护网(1),每个所述第一防护网(1)的另一侧均设置有与之相匹配的第三防护网(6),从始端的第三防护网(6)起,每个所述第三防护网(6)的端部均与相邻的第一防护网(1)的端部叠加设置,并通过锚杆(3)固定于巷道侧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巷道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网(1)为塑钢网,所述第一防护网(1)的网格孔径不大于30mm。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煤矿巷道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护网(2)为钢筋网,所述第二防护网(2)的网格孔径不大于100mm。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煤矿巷道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防护网(6)为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鹏吴新选张富魁肖俊吝鹏涛呼青军田海山申阳平刘永江杨凯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澄合山阳煤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