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杆式的脚手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37350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1 05: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拉杆式的脚手架结构,涉及建筑装配件技术领域,其包括预埋在横梁中且其两端分别于横梁左右两侧面伸出于横梁之外的拉杆,还包括有分别布置于横梁的左右两侧的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拉杆的两端与对应侧的连接板固定连接在一起,还包括有斜撑架,斜撑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脚手架板,右连接板与横梁右侧外壁之间在左右方向上留有间隙,脚手架板上设置有一卡入该间隙内的卡接部,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夹持住横梁和卡接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横梁中预埋布置贯穿横梁左右侧面的拉杆,以使脚手架板能以悬挂的形式与横梁连接在一起,省却了着地布置工序以及悬挑钢梁的设置,从而加快了施工速率,提高了项目经济效益。

A kind of pull rod scaffold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拉杆式的脚手架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装配件
,尤其涉及一种拉杆式的脚手架结构。
技术介绍
脚手架是指施工现场为工人操作并解决垂直和水平运输而搭设的各种支架,主要建筑工地的外墙、内墙、横梁等无法直接施工的地方,其中,按照生根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落地式和悬挑式脚手架结构。其中,落地式脚手架结构需要逐层搭设,实施起来较为极为麻烦,并不适用于高层建筑,而悬挑式脚手架结构则需要布置悬挑钢梁,具有着费时费力的缺陷。而对于施工项目而言,提高施工速率,从而提高项目经济效益具有着重要意义,因此目前亟待出现一种装配方便、装配速度快的脚手架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综上所述,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的拉杆式脚手架结构,其可有效解决传统脚手架结构,搭设费时费力、效率较低的问题。而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拉杆式的脚手架结构,包括预埋在横梁中且其两端分别于横梁左右两侧面伸出于横梁之外的拉杆,还包括有分别布置于横梁的左右两侧的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所述拉杆的两端与对应侧的连接板固定连接在一起,还包括有布置于右连接板右侧且与右连接板固定连接的斜撑架,所述斜撑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脚手架板,所述左连接板抵接在横梁的左侧外壁上,而所述右连接板与横梁右侧外壁之间在左右方向上留有间隙,所述脚手架板上设置有一卡入该间隙内的卡接部,所述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夹持住横梁和卡接部,还包括布置于横梁下方的活动连接结构,所述活动连接结构包括有沿从左至右的方向依次同轴布置的螺杆、套筒、连接筒和拉簧,所述螺杆的左端贯穿左连接板,且与左连接板螺纹连接,而所述螺杆的右端则插入至套筒内且与套筒螺纹连接,所述螺杆可通过围绕自身轴线的转动而增大或缩小套筒和左连接板之间的间距,所述连接筒与套筒固定连接,而所述拉簧的两端分别与连接筒以及右连接板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活动连接结构还包括其左端插入连接筒内且与连接筒滑动配合的滑动杆,所述滑动杆的右端则贯穿右连接板并与右连接板滑动配合,所述拉簧套在滑动杆的外周上。进一步的,所述右连接板和斜撑架之间焊接固定。进一步的,所述斜撑架与脚手架板之间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脚手架板布置于所述右连接板的上方,所述卡接部以从上至下的方式插入在间隙当中。进一步的,所述脚手架板的卡接部与右连接板的接触面为沿从左至右的方向向下倾斜的斜面。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在横梁中预埋布置贯穿横梁左右侧面的拉杆,以使脚手架板能以悬挂的形式与横梁连接在一起,省却了着地布置工序以及悬挑钢梁的设置,从而加快了施工速率,提高了项目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所提供的脚手架结构的示意图。【具体符号说明】1-横梁,2-拉杆,31-左连接板,32-右连接板,4-斜撑架,5-脚手架板,51-卡接部,61-螺杆,62-套筒,63-连接筒,64-拉簧,65-滑动杆,7-接触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拉杆式的脚手架结构做详细介绍。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拉杆式的脚手架结构,其包括预埋在横梁1中且其两端分别于横梁1左右两侧面伸出于横梁1之外的拉杆2,还包括有分别布置于横梁1的左右两侧的左连接板31和右连接板32,所述拉杆2的两端与对应侧的连接板固定连接在一起,还包括有布置于右连接板32右侧且与右连接板32固定连接的斜撑架4,所述斜撑架4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脚手架板5,所述左连接板31抵接在横梁1的左侧外壁上,而所述右连接板32与横梁1右侧外壁之间在左右方向上留有间隙,所述脚手架板5上设置有一卡入该间隙内的卡接部51,所述左连接板31和右连接板32夹持住横梁1和卡接部51。在本实施方式当中,拉杆2两端与对应侧的连接板之间均是通过止抵螺母而固定连接在一起的。在装配时,应首先将左连接板31固定布置在拉杆2的左端上,之后再将右连接板32布置在拉杆2的右端上,并使左侧的左连接板31与横梁1的左侧外壁相抵,而右侧的右连接板32则与横梁1的右侧面留有间距,从而形成一个间隙。之后,再将脚手架板5的卡接部51卡入在这个间隙以内,锁紧拉杆2右端的止抵螺母,以使卡接部51和横梁1能作为一个整体被左连接板31和右连接板32所卡住,构成脚手架结构。脚手架板5与横梁1直接连接在一起,从而省却了着地布置工序以及悬挑钢梁的设置,加快了施工速率,提高了项目经济效益。同时,在本实施方式当中,为提高脚手架板5与横梁1之间的连接稳固性,设置了用于增大左连接板31和右连接板32夹持力的活动连接结构,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当中,还包括布置于横梁1下方的活动连接结构,所述活动连接结构包括有沿从左至右的方向依次同轴布置的螺杆61、套筒62、连接筒63和拉簧64,所述螺杆61的左端贯穿左连接板31,且与左连接板31螺纹连接,而所述螺杆61的右端则插入至套筒62内且与套筒62螺纹连接,所述螺杆61可通过围绕自身轴线的转动而增大或缩小套筒62和左连接板31之间的间距,所述连接筒63与套筒62固定连接,而所述拉簧64的两端分别与连接筒63以及右连接板32固定连接。而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主要是通过拉簧64的两端作用在两侧的连接板上,以使左连接板31和右连接板32具有相对靠拢的趋势,提高左连接板31和右连接板32对于卡接部51的夹持力,从而提高脚手架板5的安装稳固性。其中,套筒62和螺杆61这组配合组件主要是有两个作用:第一即是,套筒62和螺杆61可以根据梁宽的变化而进行伸缩,从而使左连接板31和右连接板32始终连接。第二即是,在左连接板31和右连接板32能连接在一起的前提下,套筒62和螺杆61可以进行伸缩而调整连接筒63与右连接板32之间的间距,从而控制拉簧64的拉力,使拉簧64的拉力能处于一个较为合适的范围,避免拉簧64的拉力过小致使卡接部51于间隙中出现松动现象。同时,也能避免拉簧64的拉力过大致使连接板崩坏。进一步的,在本实施方式当中在本实施方式当中,所述活动连接结构还包括其左端插入连接筒63内且与连接筒63滑动配合的滑动杆65,所述滑动杆65的右端则贯穿右连接板32并与右连接板32滑动配合,所述拉簧64套在滑动杆65的外周上。在这里滑动杆65与右连接板32之间具体选用了滑动杆65作为导向部件,可对拉簧64的伸缩动作进行导向,且可使拉簧64始终沿着连接筒63的轴向进行伸缩,对于拉簧64拉力大小的调整精度有着辅助作用。同时,在本实施方式当中,滑动杆65直接贯穿右连接板32,实现两者的滑动配合。在具体装配时,仅需要将滑动杆65插入至右连接板32和连接筒63中即可。此外,在本实施方式当中,所述右连接板32和斜撑架4之间焊接固定,而所述斜撑架4与脚手架板5之间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连接。焊接工序应当在装配工序前完成,并对焊缝强度进行检测,确保焊接强度满足要求。进一步的,在本实施方式当中,所述脚手架板5布置于所述右连接板32的上方,所述卡接部51以从上至下的方式插入在间隙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拉杆式的脚手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埋在横梁(1)中且其两端分别于横梁(1)左右两侧面伸出于横梁(1)之外的拉杆(2),还包括有分别布置于横梁(1)的左右两侧的左连接板(31)和右连接板(32),所述拉杆(2)的两端与对应侧的连接板固定连接在一起,还包括有布置于右连接板(32)右侧且与右连接板(32)固定连接的斜撑架(4),所述斜撑架(4)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脚手架板(5),所述左连接板(31)抵接在横梁(1)的左侧外壁上,而所述右连接板(32)与横梁(1)右侧外壁之间在左右方向上留有间隙,所述脚手架板(5)上设置有一卡入该间隙内的卡接部(51),所述左连接板(31)和右连接板(32)夹持住横梁(1)和卡接部(51),还包括布置于横梁(1)下方的活动连接结构,所述活动连接结构包括有沿从左至右的方向依次同轴布置的螺杆(61)、套筒(62)、连接筒(63)和拉簧(64),所述螺杆(61)的左端贯穿左连接板(31),且与左连接板(31)螺纹连接,而所述螺杆(61)的右端则插入至套筒(62)内且与套筒(62)螺纹连接,所述螺杆(61)可通过围绕自身轴线的转动而增大或缩小套筒(62)和左连接板(31)之间的间距,所述连接筒(63)与套筒(62)固定连接,而所述拉簧(64)的两端分别与连接筒(63)以及右连接板(32)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拉杆式的脚手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埋在横梁(1)中且其两端分别于横梁(1)左右两侧面伸出于横梁(1)之外的拉杆(2),还包括有分别布置于横梁(1)的左右两侧的左连接板(31)和右连接板(32),所述拉杆(2)的两端与对应侧的连接板固定连接在一起,还包括有布置于右连接板(32)右侧且与右连接板(32)固定连接的斜撑架(4),所述斜撑架(4)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脚手架板(5),所述左连接板(31)抵接在横梁(1)的左侧外壁上,而所述右连接板(32)与横梁(1)右侧外壁之间在左右方向上留有间隙,所述脚手架板(5)上设置有一卡入该间隙内的卡接部(51),所述左连接板(31)和右连接板(32)夹持住横梁(1)和卡接部(51),还包括布置于横梁(1)下方的活动连接结构,所述活动连接结构包括有沿从左至右的方向依次同轴布置的螺杆(61)、套筒(62)、连接筒(63)和拉簧(64),所述螺杆(61)的左端贯穿左连接板(31),且与左连接板(31)螺纹连接,而所述螺杆(61)的右端则插入至套筒(62)内且与套筒(62)螺纹连接,所述螺杆(61)可通过围绕自身轴线的转动而增大或缩小套筒(62)和左连接板(31)之间的间距,所述连接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胜豪张壮邬静芝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