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减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3651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1 05: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减震装置,包括墙体,所述墙体的下端固定设置在减震槽内,所述减震槽包括位于墙体底部的第一减震槽和位于墙体两侧的第二减震槽,所述第一减震槽内底部设置有减震弹簧,且减震弹簧与墙体通过混凝土浇筑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减震槽内设置有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且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间设置有减震垫缓冲区,第二隔板与第三隔板间设置有减震弹簧层,所述减震垫缓冲区和减震弹簧层均通过混凝土浇筑与墙体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显著提高建筑板房的抗震能力,提高工人居住环境的安全性。

A shock absorption device for building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减震装置
本技术属于建筑
,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减震装置。
技术介绍
在目前工地上长期使用的建筑板房,通过在地下直接浇筑混凝土将移动板房进行固定安装,建筑板房结构简单,导致建筑板房抗震能力差,在面对不可抗力的因素时,容易造成大规模的经济损失和人员损伤,建筑板房急需需要进行改进以增加整体抗震性能,从而起到减震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减震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减震装置,包括墙体,所述墙体的下端固定设置在减震槽内,所述减震槽包括位于墙体底部的第一减震槽和位于墙体两侧的第二减震槽,所述第一减震槽内底部设置有减震弹簧,且减震弹簧与墙体通过混凝土浇筑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减震槽内设置有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且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间设置有减震垫缓冲区,第二隔板与第三隔板间设置有减震弹簧层,所述减震垫缓冲区和减震弹簧层均通过混凝土浇筑与墙体固定连接。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墙体的上端设置有固定槽体,且固定槽体内侧设置有减震橡胶垫。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墙体的底部与第一减震槽内减震弹簧的垂直距离在30-50cm。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减震垫缓冲区的刚性小于减震弹簧层的刚性。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减震垫缓冲区内的减震垫材料为聚氨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科学合理,通过设置有第一减震槽和第二减震槽,并通过在第一减震槽内设置减震弹簧和在第二减震槽内设置减震垫缓冲区和减震弹簧层,能够显著提高建筑板房墙体的抗震性,进而显著提高建筑板房的抗震性,为工作人员提供一个安全的居住环境。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墙体;2-第二减震槽;21-第一隔板;22-第二隔板;23-第三隔板;24-减震弹簧层;25-减震垫缓冲区;3-第一减震槽;31-减震弹簧;4-固定槽体;5-减震橡胶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如下实施例:一种建筑减震装置,包括墙体1,所述墙体1的下端固定设置在减震槽内,所述减震槽包括位于墙体1底部的第一减震槽3和位于墙体1两侧的第二减震槽2,所述第一减震槽3内底部设置有减震弹簧31,且减震弹簧31与墙体1通过混凝土浇筑固定连接,其中减震弹簧31优选3根,提高减震效果,同时,墙体1的底部与第一减震槽3内减震弹簧31的垂直距离在30-50cm,进而既保证了墙体1的稳定性,也提高了墙体1的抗震性,所述第二减震槽2内设置有第一隔板21、第二隔板22、第三隔板23,具体地,第一隔板21、第二隔板22、第三隔板23优选钢板材料,确保隔板的耐用性,且第一隔板21与第二隔板22间设置有减震垫缓冲区25,为了提高抗震效果,减震垫缓冲区25内的减震垫材料为聚氨酯,第二隔板22与第三隔板23间设置有减震弹簧层24,具体地,减震垫缓冲区25的刚性小于减震弹簧层24的刚性,使得处于第二减震槽2内的墙体1所受的刚性能够平滑过渡,提高抗震效果,且减震垫缓冲区25和减震弹簧层24均通过混凝土浇筑与墙体1固定连接,使墙体1与减震槽连接固定为一体,便于使用。进一步的,所述墙体1的上端设置有固定槽体4,且固定槽体4内侧设置有减震橡胶垫5,提高墙体1上端的减震效果。总而言之,本技术通过设置有第一减震槽3和第二减震槽2,并通过在第一减震槽3内设置减震弹簧31和在第二减震槽2内设置减震垫缓冲区25和减震弹簧层24,能够显著提高建筑板房墙体的抗震性,进而显著提高建筑板房的抗震性,为工作人员提供一个安全的居住环境。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未尽详细说明的地方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常规的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在此不作赘述。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减震装置,包括墙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1)的下端固定设置在减震槽内,所述减震槽包括位于墙体(1)底部的第一减震槽(3)和位于墙体(1)两侧的第二减震槽(2),所述第一减震槽(3)内底部设置有减震弹簧(31),且减震弹簧(31)与墙体(1)通过混凝土浇筑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减震槽(2)内设置有第一隔板(21)、第二隔板(22)、第三隔板(23),且第一隔板(21)与第二隔板(22)间设置有减震垫缓冲区(25),第二隔板(22)与第三隔板(23)间设置有减震弹簧层(24),所述减震垫缓冲区(25)和减震弹簧层(24)均通过混凝土浇筑与墙体(1)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减震装置,包括墙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1)的下端固定设置在减震槽内,所述减震槽包括位于墙体(1)底部的第一减震槽(3)和位于墙体(1)两侧的第二减震槽(2),所述第一减震槽(3)内底部设置有减震弹簧(31),且减震弹簧(31)与墙体(1)通过混凝土浇筑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减震槽(2)内设置有第一隔板(21)、第二隔板(22)、第三隔板(23),且第一隔板(21)与第二隔板(22)间设置有减震垫缓冲区(25),第二隔板(22)与第三隔板(23)间设置有减震弹簧层(24),所述减震垫缓冲区(25)和减震弹簧层(24)均通过混凝土浇筑与墙体(1)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师祺肖强张正慧葛中中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中和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